隐形冠军企业 德专家劝台发展

2013年01月08日财经
【新唐人2013年01月07日讯】(中央社记者吴家豪、侯姿莹台北7日电)创造“隐形冠军”一词的西蒙今天表示,台湾中型企业的“隐形冠军”数量远比其他国家少,建议台湾多培养隐形冠军企业,因其效益远高于大型企业。

西蒙库赫战略行销顾问公司创办人暨董事长西蒙(Hermann Simon)今天参加天下经济论坛,以“隐形冠军--中坚企业的聚焦策略”为题发表演讲。他说,台湾现有的隐形冠军仅3家,德国则有1307家,美国366家,日本220家,奥地利116家,瑞士110家。

根据西蒙对隐形冠军的定义,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要挤进全球前3名,年营收50亿美元以下,品牌知名度不高。

西蒙的研究发现,这些隐形冠军过去10年创造了100万个工作机会,年成长率平均达百分之10,并把营收约百分之6花费在研发上,远高于一般企业的百分之3,也高于全球1000大企业的百分之3.6。

这些投资带来的成效为何?西蒙说,这些隐形冠军每1000名员工可研发出31项专利,全球大型企业每1000名员工仅研发出6项专利。

他说,台湾的中小企业若想成为隐形冠军,必要条件是“在许多小事情上,必须做得比对手再好一点点。”也就是说,集中火力专攻特定领域,而非提供一大堆不同的产品。

从国家高度来看,他认为,台湾不需要几家大企业,但是像这种强而有力的中型企业,最好多一些。

经济部长施颜祥在论坛中表示,隐形冠军的概念很适合台湾发展,因为台湾有许多表现杰出的中型企业,在每个领域发光发热。

施颜祥指出,台湾比较接近隐形冠军的产业包括自行车、运动器材和高级瓷器艺术品,为了强化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也找典范企业让大家学习,并协助企业更容易获得人才和资金。

自动化设备供应商上银科技董事长卓永财认为,政府的确努力打造更多成功的中小企业,但这样的努力还不够,他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培养隐形冠军所需的人才。

卓永财说,台湾的产业受限于环境及基础条件不佳,很难复制德国或瑞士的隐形冠军案例。他建议业界融合德国隐形冠军经验和台湾本土条件,打造台湾隐形冠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