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3月20日讯】核心:垄断国企“看人下菜碟”、玩双重“套餐标准”,背后的本质是监管者也在漠视消费者。
以中国移动在香港地区推出的一组68港元套餐为例。香港地区用户每个月仅需68港元(约合人民币55元),就能享受到16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以及无限上网流量等服务,而且本地Wi-Fi免费。作为对比,中国移动在内地推出的58元3G套餐,则内含每月的本地通话为350分钟,资料流程量仅为10MB(各地有所不同),短信则单独收费。(3月14日新华网)
一些通信商为用户设置“套餐”,理论上是为了方便用户和消费者,最终通过这个“套餐”获得一定的优惠实惠。然而,同样的是中国移动,同样的是在一个国家的市场,在香港的“套餐”里的“套”竟然如此优惠,同样的价格可以享受到远高于内地约三倍话费时长、无限制的上网流量和高达万馀的短信服务,而内地用户却享受的是“可怜”的小流量上网和短信另收费,这样的“套餐”,更像是一个“套”,也就是一个事实上损害了内地消费者利益的“套”。这样的“套餐”,明显是一个严重违背公平原则的“明一套,暗一套”,与国企公共属性严重不符,也严重影响公众对国企的评价。
同样的设备和服务水准,内地公众享受的“套餐”服务如此低劣,确与内地市场垄断相关。内地市场的通信运营商是一种“假竞争”,是占据了极强“定价权”和“话语权”的伪市场,消费者基本上“说了不算”,霸王国企自然对内地消费者蛮不在乎。譬如:同样属于国企也事实上处于垄断经营地位的国内银行企业,可以随意制定“霸王条款”,可以在短短几年来收费专案“暴涨”到多达3000多项,是依据银行内部规章出台的“霸王收费”;又如像电信行业让人久为诟病的“网费高,网速慢”现状,公众长期享受的是高昂的收费标准和“堪称龟速”的服务水准。垄断国企却熟视无睹。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漠视消费者利益,让内地公众和消费者主动维权意识也相对欠缺。香港民众在面对可能的不公价格和待遇,不仅会获得民间组织的直接帮助,也可以通过个人的和集体的力量让一些经营者“名声扫地”。商家和经营者忌惮消费者,也是它们在香港不敢不自律、不敢肆意妄为的重要因素。
但真正造成类似的中移动可以漠视内地消费者权益的原因,不过就是一个监管失职失责的问题。如果一个同样的“套餐”,可以在香港如此“便宜”,足以说明内地“套餐”的“水份”和利润高的可怕。如果监管者是负责的,对此“暴利”行径是重视的,原本可以通过一个价格调查、厘清成本的方式,让这份坑人的“暴利”降下来。监管者长期以来对此视而不见,正与责任心差有关。内地监管者在对垄断行为和垄断式的市场监管上,并没有真正起到规范和约束功能,我国《反垄断法》早在2008年就出台并生效,对近几年来垄断国企事实上的垄断价格行为、串通涨价行为,监管者是否做到了“锱铢必较”?是否“干打雷”吓唬的多?
中国移动套“明一套暗一套”的套餐,与一些垄断国企的良心和责任有关,与市场环境不良有关,但一个明显“坑害”内地消费者的“套餐”,长期存在却得不到解决不能不说是监管者“惯出来”的毛病。垄断国企“看人下菜碟”、玩双重“套餐标准”,背后的本质是监管者也在漠视消费者。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以中国移动在香港地区推出的一组68港元套餐为例。香港地区用户每个月仅需68港元(约合人民币55元),就能享受到16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以及无限上网流量等服务,而且本地Wi-Fi免费。作为对比,中国移动在内地推出的58元3G套餐,则内含每月的本地通话为350分钟,资料流程量仅为10MB(各地有所不同),短信则单独收费。(3月14日新华网)
一些通信商为用户设置“套餐”,理论上是为了方便用户和消费者,最终通过这个“套餐”获得一定的优惠实惠。然而,同样的是中国移动,同样的是在一个国家的市场,在香港的“套餐”里的“套”竟然如此优惠,同样的价格可以享受到远高于内地约三倍话费时长、无限制的上网流量和高达万馀的短信服务,而内地用户却享受的是“可怜”的小流量上网和短信另收费,这样的“套餐”,更像是一个“套”,也就是一个事实上损害了内地消费者利益的“套”。这样的“套餐”,明显是一个严重违背公平原则的“明一套,暗一套”,与国企公共属性严重不符,也严重影响公众对国企的评价。
同样的设备和服务水准,内地公众享受的“套餐”服务如此低劣,确与内地市场垄断相关。内地市场的通信运营商是一种“假竞争”,是占据了极强“定价权”和“话语权”的伪市场,消费者基本上“说了不算”,霸王国企自然对内地消费者蛮不在乎。譬如:同样属于国企也事实上处于垄断经营地位的国内银行企业,可以随意制定“霸王条款”,可以在短短几年来收费专案“暴涨”到多达3000多项,是依据银行内部规章出台的“霸王收费”;又如像电信行业让人久为诟病的“网费高,网速慢”现状,公众长期享受的是高昂的收费标准和“堪称龟速”的服务水准。垄断国企却熟视无睹。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漠视消费者利益,让内地公众和消费者主动维权意识也相对欠缺。香港民众在面对可能的不公价格和待遇,不仅会获得民间组织的直接帮助,也可以通过个人的和集体的力量让一些经营者“名声扫地”。商家和经营者忌惮消费者,也是它们在香港不敢不自律、不敢肆意妄为的重要因素。
但真正造成类似的中移动可以漠视内地消费者权益的原因,不过就是一个监管失职失责的问题。如果一个同样的“套餐”,可以在香港如此“便宜”,足以说明内地“套餐”的“水份”和利润高的可怕。如果监管者是负责的,对此“暴利”行径是重视的,原本可以通过一个价格调查、厘清成本的方式,让这份坑人的“暴利”降下来。监管者长期以来对此视而不见,正与责任心差有关。内地监管者在对垄断行为和垄断式的市场监管上,并没有真正起到规范和约束功能,我国《反垄断法》早在2008年就出台并生效,对近几年来垄断国企事实上的垄断价格行为、串通涨价行为,监管者是否做到了“锱铢必较”?是否“干打雷”吓唬的多?
中国移动套“明一套暗一套”的套餐,与一些垄断国企的良心和责任有关,与市场环境不良有关,但一个明显“坑害”内地消费者的“套餐”,长期存在却得不到解决不能不说是监管者“惯出来”的毛病。垄断国企“看人下菜碟”、玩双重“套餐标准”,背后的本质是监管者也在漠视消费者。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