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奇:是谁浇熄中国大学生创业热情?

2013年04月02日时政评论
【新唐人2013年4月3日讯】《华尔街日报》日前报导了一项关于中国与美国顶尖大学生在创业精神方面的比较研究。根据报导,由博斯韦尔(Matthew Boswell)领导的五位研究人员,比较了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中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四所学校工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算。结果发现,虽然中美两国许多大学生在学时都有创办自己企业的梦想,但是一旦到了步出校门,面对现实社会的时候,两边学生的实际表现就大不相同。

这个研究显示,到了毕业即将就业时,中国最顶尖三所大学的工科学生,只有3%打算创业或加入一家初创企业,而这个比例在斯坦福大学是22%。同时在这三所中国顶尖大学,有高达52%的毕业生打算进入政府部门工作,而在斯坦福大学,这样的比例却只有5%。

从一方面来说,中国在帐面上呈现高经济成长率,号称吸引全世界的投资,但是自己培养出来的顶尖大学人才,还是在炙手可热的工科领域,愿意投入新创事业的比例竟然如此低落,完全是个矛盾现象。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经济需要转型,创新能量至关紧要,但是顶尖年轻人才却畏于接受创业的风险与挑战,这显然是个不容忽视的警讯。

为什么中国顶尖大学学生空有创业的梦想,却没有在现实中投入新创事业的打算?这有几个可能原因。第一是在大学里面缺乏足够的实务训练,僵化的课程与教学方法不只让学生的创意难以获得发展与锻炼,也让学生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遭到的实务挑战缺少准备。

第二的可能原因是传统追求安稳的就业思维,也会让大学生虽然有成为蘋果贾伯斯的梦想,却没有如贾伯斯一般承担起落成败风险的勇气。特别是周遭的人们对于创业遭到挫折的年轻人,还很可能当成笑话来看。

不过,除了以上两个因素,《华尔街日报》在报导中还特别强调另一个浇熄中国大学生创业热情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官大民小、国强民弱”。年轻人一旦真的开始创业,不但要被官僚体系的繁文缛节折磨,还要在弥漫的腐败文化中“为官员服务”。同时国营企业垄断势大,私营企业往往必须仰人鼻息,巴结装孙子。反之,如果成为官员,就可以在灰色收入中分一杯羹,“被人民服务”;在国营企业工作,则能得到财大气粗的庇荫。两相比较,又怎能责怪顶尖的中国大学生视创业如畏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