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4月15日讯】(中央社记者曾依璇日内瓦特稿)瑞士日内瓦发明展落幕,台湾如往例丰收。有专门搜寻新产品的欧洲厂商观察,不少台湾学界的发明很有卖点,只是除了技术,还需要有商业头脑。
圣约翰科技大学教师蔡锡铙在发明展上卯足劲介绍自己的作品,他在寻常餐桌上加了机关,可随时用来打撞球、桌球、玩手足球,也可下象棋、围棋、西洋棋,很受重视休闲的欧洲人青睐。
由于整张桌子太重,蔡锡铙没有带来,连模型都没有准备,只靠一台笔电重复播放介绍餐桌功能的影片,但好的构想仍吸引人潮不断在他的摊位前驻足。
中华民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常任代表赖幸媛参观蔡锡铙摊位时,很自然地提到,这种节省空间又多用途的休闲桌,许多欧洲酒吧应该会有兴趣。
蔡锡铙表示,虽已申请专利,也打算将发明商品化,但“真的没有想到这个(销售)问题”。
日内瓦发明展自诩为世界最大发明展,每年吸引40多国、约千件作品参展,不少欧美厂商藉由看展,发掘有卖点、可量产的作品,进一步洽谈专利转让或以其他方式签约合作,因此发明展对研发出新产品的企业,是开拓商机的大好机会。
铼德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刘哲维的参展作品“保震安”,能在震灾发生时以无线讯号、热源、声响及闪光,主动对外求救,获得金牌奖。
他说,来参展就是要争取曝光,展览期间,每天都有3到5名欧美厂商表示兴趣,还有人直接带着合约来,颇有成效。
获得金牌奖及特别奖双料肯定的“干涉型相位差集吸音单元”,也吸引瑞士工程厂商注意,希望向发明人王弘仁采购。
王弘仁在展览期间聘请了英法语翻译,但自己也不遗馀力推销产品,他用蜂鸣器现场示范吸音效果,当蜂鸣器接合吸音单元,确实令人讶异地大幅减低声音,这就是很好的行销手法,充分补足了自己语言上的弱点。
在另一个摊位上,崑山科技大学教授黄景良积极解说自己花了10年研发的“可变风门多功能热泵式空调机”,改良市面上冷暖气机耗能、冷暖效果难以兼顾、无法换气、转换开关容易损坏的缺点,也获得金牌奖。
黄景良的发明,只要改变风门就能转换冷暖气,且可置换室内空气。他认为,连欧洲都出现夏天热死人的气温,效能佳又省电的冷暖气机很有卖点,像这样有市场潜力的作品,最需要好的行销。
然而,与业界的积极相比,有些学校摊位在颁奖典礼后只剩学生坐镇,有人好奇驻足,也未积极解说。
出自学校的发明作品,不乏兼具创新又实用的概念,但欠缺推销的企图心,展示品也多是原型,不像业界会做成成品,直接吸引厂商或消费者。
专程从西班牙飞来日内瓦发明展的贝纳尔(RagaelFernandez Bernal),专门寻找各地有卖点的商品,进口西班牙后再卖出。
他告诉中央社记者,看了整个展览,觉得台湾作品很有创意,也很实用,但他大惑不解的是,部分参展人行销态度消极,只是坐在椅子上等待,有人上前才起身介绍,“大家来这里就是要卖产品,光坐在那里是卖不出去的”。
贝纳尔也认为,许多学校的发明作品很有商业潜力,但教师和学生只会介绍概念,似乎没有商品化的意愿,“我想他们除了技术,还需要一点商业头脑”。
所谓商业概念,是从设计作品时就要考量成本控制、市场需求、消费者习惯、通路、是否容易量产,甚至运输费及售后服务,但学校在从事发明时,似乎只想到把概念具体化,不会思考这些。
身兼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研发长、顶新创意科技公司执行长等多职的蔡彦欣跨足学界、业界,很能看出一件作品可以加强哪些行销重点,给了其他参展人不少意见。
他观察,每年参加日内瓦发明展的发明人,8成是学校,2成是企业,但学校大多志在拿奖,鲜少想到把发明商品化,“没有商业概念,作品展完回去只能堆在墙角”。
可惜的是,他估计,大概9成以上的发明,都是这种下场。
根据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编纂的“中华民国科学技术年鉴”,2011年,台湾在美国专利商标局获得核准的发明专利为8243件,居世界第5名。
同年,台湾每百万人在美国申请发明专利核准数为376件,密度连续5年世界第1,可见创新能量丰沛。
但蔡彦欣指出,全球专利能够商品化的比例是3%,台湾却仅有0.3%,低得惊人,很多好的发明构想就这样蒸发掉了。
“我们当然也想要商品化”,圣约翰科技大学教务长徐椿梁说,展览期间,就有好几家欧洲家俱商探询购买多功能休闲餐桌的可能性。
但他表示,厂商一问到产品“专利网”就会出现问题,完整的专利网是每个环节、每个国家都要申请专利,所费不赀,所以“很多作品不是没有商业价值,是卡在专利网费用”。
蔡彦欣则认为,学校发明人可把专利权转让给厂商,取得技术移转收入,这也是一种做法,至少不浪费发明。
他说,“专利本来是资产,但若不商品化,每年还要缴规费维护,专利就变成负债。”
圣约翰科技大学教师蔡锡铙在发明展上卯足劲介绍自己的作品,他在寻常餐桌上加了机关,可随时用来打撞球、桌球、玩手足球,也可下象棋、围棋、西洋棋,很受重视休闲的欧洲人青睐。
由于整张桌子太重,蔡锡铙没有带来,连模型都没有准备,只靠一台笔电重复播放介绍餐桌功能的影片,但好的构想仍吸引人潮不断在他的摊位前驻足。
中华民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常任代表赖幸媛参观蔡锡铙摊位时,很自然地提到,这种节省空间又多用途的休闲桌,许多欧洲酒吧应该会有兴趣。
蔡锡铙表示,虽已申请专利,也打算将发明商品化,但“真的没有想到这个(销售)问题”。
日内瓦发明展自诩为世界最大发明展,每年吸引40多国、约千件作品参展,不少欧美厂商藉由看展,发掘有卖点、可量产的作品,进一步洽谈专利转让或以其他方式签约合作,因此发明展对研发出新产品的企业,是开拓商机的大好机会。
铼德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刘哲维的参展作品“保震安”,能在震灾发生时以无线讯号、热源、声响及闪光,主动对外求救,获得金牌奖。
他说,来参展就是要争取曝光,展览期间,每天都有3到5名欧美厂商表示兴趣,还有人直接带着合约来,颇有成效。
获得金牌奖及特别奖双料肯定的“干涉型相位差集吸音单元”,也吸引瑞士工程厂商注意,希望向发明人王弘仁采购。
王弘仁在展览期间聘请了英法语翻译,但自己也不遗馀力推销产品,他用蜂鸣器现场示范吸音效果,当蜂鸣器接合吸音单元,确实令人讶异地大幅减低声音,这就是很好的行销手法,充分补足了自己语言上的弱点。
在另一个摊位上,崑山科技大学教授黄景良积极解说自己花了10年研发的“可变风门多功能热泵式空调机”,改良市面上冷暖气机耗能、冷暖效果难以兼顾、无法换气、转换开关容易损坏的缺点,也获得金牌奖。
黄景良的发明,只要改变风门就能转换冷暖气,且可置换室内空气。他认为,连欧洲都出现夏天热死人的气温,效能佳又省电的冷暖气机很有卖点,像这样有市场潜力的作品,最需要好的行销。
然而,与业界的积极相比,有些学校摊位在颁奖典礼后只剩学生坐镇,有人好奇驻足,也未积极解说。
出自学校的发明作品,不乏兼具创新又实用的概念,但欠缺推销的企图心,展示品也多是原型,不像业界会做成成品,直接吸引厂商或消费者。
专程从西班牙飞来日内瓦发明展的贝纳尔(RagaelFernandez Bernal),专门寻找各地有卖点的商品,进口西班牙后再卖出。
他告诉中央社记者,看了整个展览,觉得台湾作品很有创意,也很实用,但他大惑不解的是,部分参展人行销态度消极,只是坐在椅子上等待,有人上前才起身介绍,“大家来这里就是要卖产品,光坐在那里是卖不出去的”。
贝纳尔也认为,许多学校的发明作品很有商业潜力,但教师和学生只会介绍概念,似乎没有商品化的意愿,“我想他们除了技术,还需要一点商业头脑”。
所谓商业概念,是从设计作品时就要考量成本控制、市场需求、消费者习惯、通路、是否容易量产,甚至运输费及售后服务,但学校在从事发明时,似乎只想到把概念具体化,不会思考这些。
身兼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研发长、顶新创意科技公司执行长等多职的蔡彦欣跨足学界、业界,很能看出一件作品可以加强哪些行销重点,给了其他参展人不少意见。
他观察,每年参加日内瓦发明展的发明人,8成是学校,2成是企业,但学校大多志在拿奖,鲜少想到把发明商品化,“没有商业概念,作品展完回去只能堆在墙角”。
可惜的是,他估计,大概9成以上的发明,都是这种下场。
根据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编纂的“中华民国科学技术年鉴”,2011年,台湾在美国专利商标局获得核准的发明专利为8243件,居世界第5名。
同年,台湾每百万人在美国申请发明专利核准数为376件,密度连续5年世界第1,可见创新能量丰沛。
但蔡彦欣指出,全球专利能够商品化的比例是3%,台湾却仅有0.3%,低得惊人,很多好的发明构想就这样蒸发掉了。
“我们当然也想要商品化”,圣约翰科技大学教务长徐椿梁说,展览期间,就有好几家欧洲家俱商探询购买多功能休闲餐桌的可能性。
但他表示,厂商一问到产品“专利网”就会出现问题,完整的专利网是每个环节、每个国家都要申请专利,所费不赀,所以“很多作品不是没有商业价值,是卡在专利网费用”。
蔡彦欣则认为,学校发明人可把专利权转让给厂商,取得技术移转收入,这也是一种做法,至少不浪费发明。
他说,“专利本来是资产,但若不商品化,每年还要缴规费维护,专利就变成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