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法西斯的“创举”

2013年04月28日网闻
【新唐人2013年4月28日讯】
破坏合作化
河北卢龙县有一位教员,姓吴,家为富农成分。1947年土改时,他家的三间正房和三间厢房划为他家所有,颁发了土地房产证。1951年村里暂借吴老师的3间厢房使用。1954年初,吴因孩子多,又长大了,住得太挤,就向村里讨要这三间厢房。村干部说:“办初级社了,这三间厢房要作为仓库。”吴老师据理哀求,没人理睬,就找到县里,请求解决。不料,法院逮捕了他,判刑二年,罪名是“反攻倒算,破坏合作化运动”。

反社会主义分子的王大婆
1957年反右针对的是知识界,在穷乡僻壤,被打成右派的多是小学教师、机关干部、信用社及商业部门的工作人员。紧随反右之后,在农村也进行一场运动,主要针对的是没有文化的农民。我本家的60多岁的王大婆(王奶奶),就在运动中被戴上“反社会主义分子”帽子。王大婆上中农成分,生活比较富裕,5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由于劳动力强,加上耕牛农具齐全,土改后日子过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政府实行农业合作化,统购统销,她家的日子越来越差。王大婆对政府政策很不满,平时与人交谈中不免牢骚几句。有一次征粮干部强迫她家卖粮,王大婆的丈夫本全大公交不出粮,干部就让他在隆冬季节卷起裤腿站在冬水田里挨冻。六十多岁的本全大公冻得瑟瑟发抖,不久气死了。后来干部认为王大婆对社会主义不满,就给她戴上了一顶“反社会主义分子”的帽子。

超越法西斯的“创举”
张志新不是第一例行刑前被割喉管的罪犯,而是第三十多例;也不是最后一例,在她之后,还有多人被在行刑前甚至被在公审大会前割了喉管。对行刑犯人割喉管这个超越法西斯的“创举”,是辽宁公安局的一个法医根据当时辽宁当权人物的意旨而提出的。许多犯人行刑前不是大声呼冤,就是要学革命烈士呼口号,有的反革命犯还高呼“毛主席万岁”,这被认为影响极坏,割喉管便被设想出来。其时主持辽宁党政军全面工作的毛远新(毛泽东侄子)等当权人物同意了这一捍卫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的“新生事物”。第一个“享受”割喉管待遇的,是沈阳皇姑区克俭小学青年教师贾承厚,因为曾给校长提过意见,被校长串通学生诬告他强奸女学生,判处死刑。贾始终不服,大呼有冤,于是被割断喉管后再枪决,死时只有20来岁。死后其家属在狱中拿回他的遗物,发现被子中缝有一张伸冤状,详细叙述了冤案经过与伸冤理由。

好地主
我爹曾给地主当长工,文革时斗地主,他老人家猫在家里,我问:“你为什么不去斗那个地主?”谁知我爹瞪了我一眼:“人家待我好吃好喝,还给工钱,我凭什么斗人家?”是呀,人家好好待你,斗人家不是缺德吗?可就有一帮人在一个缺大德的组织鼓动下干缺德事。

我爷爷是地主,可是,当地人都尊称他先生,青年人都叫爷爷,九十六岁去世,送葬的人有二千多。我外祖父也是地主,一条江脉几个县的人都说他好。我妈一次去外地进货,有人听我妈的口音,就问起我外祖父,我妈说“那是我父亲”,旁人就围过来,都说我外祖父的好,告诉我妈:“孩子苦了你了,今后进货,只管到这来。”我舅公(爸的舅舅)也是地主,那个地方的石桥,就是我舅公带头建的,花了好几千银元。

温州永嘉县桥下镇,有个地主名叫戚志清。年终结账时,若佃农无法还租,他反而叫乡帮赶紧送粮送肉。土改枪毙他时,开公审大会,叫佃农揭发他,佃农说着说着就说他的好处,大会组织者赶紧叫他下去,又一个上来,又是说他好,那个带头的就怒问:“你想保他吗?”回答:“是的。”那个带头的向台下喊:“还有多少人想保他?都上来。”台下的哗上去,连台上都站不下。

八路军变地主
我们村有一户,姓公,其曾祖父是家道殷实的地主,全盛时拥有百亩良田,家中开榨油坊,子女都受到良好教育。在那个兵荒马乱思想开放的年代,知识分子往往激进地走到社会最前列。他家的二儿子参加了红军,后来成为八路军。日占时期,乡公所里的日伪人员听说公家老二参加了八路,就逼迫他父母写信让他回来,扬言如果不回来就杀他父母全家。接信后,老二风尘仆仆赶回家,但拒绝加入日伪政权,选择当教书匠。老二利用手中的一点一滴积蓄置办土地,居然积攒起十几亩地。教书先生显然没时间和精力打理土地,便雇佣一个长工帮他操持农田里的活计。

国民政府接管以后,老二被当地政府聘任为掌管文化教育的官员。各级国民政府机关南逃时,公老二选择留下。老二曾开除过一名长工,因为这个长工好吃懒做偷奸耍滑。土改划成分,按政策老二本该划为中农或下中农,可一直怀恨在心的那个被开除的长工成了革命积极分子,在他的强力坚持下,老二被划入地主行列。

不去台湾
我们村里有一户地主,其长子不仅吃喝嫖赌蛮横无理,而且参加过日伪时期的乡公所,手里还有几条人命。“解放”前夕,这个人去了台湾,他的两个弟弟却留了下来。两位弟弟很老实,也没干过什么恶事。没想到的是,兄弟三人的命运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哥哥在台湾另娶老婆,生活得有滋有味,两位弟弟在大陆却备受磨难苟延残喘。八十年代后,大陆开放台湾人士返乡探亲,已经七十多岁的哥哥在县乡干部们的簇拥下回到家乡,令他极为震惊的是两个弟弟居然那么穷困和凄惨,于是便忍不住责怪他们当初不跟他去台湾。

原标题:黑五类忆旧:捍卫毛思想的割喉创举。

文章来源::《黑五类忆旧》第十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