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5月3日讯】据京华时报报导,美国当地时间4月30日,美国科学院发布消息,清华大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的25日,他还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教授当选美国双院外籍院士,施一公是第一人,值得中国人骄傲和自豪。这位1967年5月出生的河南人,有着众多的头衔,他不仅是中国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长江讲座教授,还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画”首批国家特聘专家。然而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成绩卓着、才华横溢的着名专家,在中国竟然不能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曾于2011年9月惨败落选。当年落选的除了施一公之外,还有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这两位学术界明星双双落选,曾引发舆论对院士评选的热议。
据悉,2011年12月9日,在新增院士名单出炉后数小时,饶毅撰写了一篇4000馀字的博文,标题为《解剖“逆淘汰”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为施一公的落选鸣不平。谈及施一公等人的落选,饶毅总结认为,院士评选中,重视的不是学术水准、年龄、学术年资、在国内科学贡献大小,而是“在有些人面前低头排队的时间,有时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他当时宣布不再参选院士。
无独有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1994年以前曾三次申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但均落选。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后,湖南省第四次推荐他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于1995年最终当选。然而,这位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杂交水稻专家,至今还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却获得了拥有2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称号。
也许有人会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门槛是否很高,很难跨入?非也,这正如2011年9月施一公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那样,“科学是高尚的,但科学家不一定就高尚,不要把这两个概念混淆。”在他看来,国内太注重外表,注重头衔。真是一语中的。
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批评中国学术界存在着鱼龙混杂甚至泥沙俱下等现象,甚至认为,在学术界内部,学术腐败、学术造假,学术转换为官术等现象似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学术界正变成江湖,权威正转化为江湖大佬,甚至稍有成绩变头戴乌纱的学术官员化似乎已经成为常态。
中国学术界的丑闻这些年是屡见不鲜,看似一顶顶光环耀眼夺目,但学术界内部尔虞我诈、相互排斥、你争我斗等怪像层出不穷。也难怪国人评论,中国人为什么获不了诺贝尔奖?其原因不仅仅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还与中国学术界的江湖化有关,不看能力看关系,不走正道走邪道,不惟政绩惟权威。
爱面子已成为中国人的为世诟病,就如中国的一句古话所言: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记得2009年10月6日,当瑞典皇家科学院把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布给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高锟和美国科学家威拉德•波义耳、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时,中国的各大媒体大肆撰写吹捧文章,说中国人继杨振宁之后又获得了一项诺贝尔奖,似乎这个奖项就和中国科学家拿的一样。其实这是八竿子都打不着边儿的事,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自欺欺人罢了。
中国对人才的不重视在国外早有评说,如今已逐渐演变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可怕局面,使得不少精英漂洋过海,移居他国,造成无数优秀人才的流失和断裂,这是何等的令人悲哀。
从清华教授施一公当选美国双院外籍院士这件事来看,中国不予重视的人才,却在国外而且是发达国家得到特别的重视,这种现象难道正常吗?当初让施一公落选中科院院士的那些评委和所谓的官员们,不知对此会作何感想,是无地自容,还是有眼无珠,抑或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最高层”?
一位中国着名的专家,当选不了中科院院士,却能在大洋彼岸当选美国双院外籍院士,在笔者看来,这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地掌掴在某些权势者们的脸上,而这些所谓的权势者,又有多少具有真才实学,具有“伯乐相马”的慧眼?他们除了阿谀奉承讨好上司见风使舵独断专行还会什么?
中国自古就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说,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好,瞧不起别人比自己行,一切都得顺从于自己这个“大我”:我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我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搞个人团体,唯恐天下不乱。中国的事情坏就坏在这帮人手里。
2010年,施一公和饶毅曾联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评论,批评国内科技体制以及学术界不良风气。他们称:“中国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的比例增加,从理论上讲,它应该能让中国在科学和研究领域取得真正突出的进步,与国家的经济成功相辅相成。但在现实中,研究经费分配中的严重问题却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专案,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这是多么无奈的感叹啊!
“解放思想”之说已经喊了三十多年,可在中国这片到处充满权力之争的土地上,没有了昔日的公开和透明,没有了公平竞争的舞台,“暗箱操作”是越演越烈,“潜规则”是无孔不入,看似思想“解放”了,人才却流失了。所以说,在中国,需要一个清正廉明务实创新的政府,需要无数爱才惜才知人善任的官员,需要一帮独具慧眼善于相“马”的“伯乐”。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不仅仅是国家之幸,也是整个中华民族之幸!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中国教授当选美国双院外籍院士,施一公是第一人,值得中国人骄傲和自豪。这位1967年5月出生的河南人,有着众多的头衔,他不仅是中国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长江讲座教授,还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画”首批国家特聘专家。然而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成绩卓着、才华横溢的着名专家,在中国竟然不能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曾于2011年9月惨败落选。当年落选的除了施一公之外,还有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这两位学术界明星双双落选,曾引发舆论对院士评选的热议。
据悉,2011年12月9日,在新增院士名单出炉后数小时,饶毅撰写了一篇4000馀字的博文,标题为《解剖“逆淘汰”社会现象的一只麻雀》,为施一公的落选鸣不平。谈及施一公等人的落选,饶毅总结认为,院士评选中,重视的不是学术水准、年龄、学术年资、在国内科学贡献大小,而是“在有些人面前低头排队的时间,有时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他当时宣布不再参选院士。
无独有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1994年以前曾三次申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但均落选。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后,湖南省第四次推荐他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于1995年最终当选。然而,这位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杂交水稻专家,至今还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却获得了拥有2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称号。
也许有人会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门槛是否很高,很难跨入?非也,这正如2011年9月施一公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那样,“科学是高尚的,但科学家不一定就高尚,不要把这两个概念混淆。”在他看来,国内太注重外表,注重头衔。真是一语中的。
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批评中国学术界存在着鱼龙混杂甚至泥沙俱下等现象,甚至认为,在学术界内部,学术腐败、学术造假,学术转换为官术等现象似有愈演愈烈之趋势,学术界正变成江湖,权威正转化为江湖大佬,甚至稍有成绩变头戴乌纱的学术官员化似乎已经成为常态。
中国学术界的丑闻这些年是屡见不鲜,看似一顶顶光环耀眼夺目,但学术界内部尔虞我诈、相互排斥、你争我斗等怪像层出不穷。也难怪国人评论,中国人为什么获不了诺贝尔奖?其原因不仅仅是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还与中国学术界的江湖化有关,不看能力看关系,不走正道走邪道,不惟政绩惟权威。
爱面子已成为中国人的为世诟病,就如中国的一句古话所言: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记得2009年10月6日,当瑞典皇家科学院把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布给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高锟和美国科学家威拉德•波义耳、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时,中国的各大媒体大肆撰写吹捧文章,说中国人继杨振宁之后又获得了一项诺贝尔奖,似乎这个奖项就和中国科学家拿的一样。其实这是八竿子都打不着边儿的事,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的虚荣心在作祟,自欺欺人罢了。
中国对人才的不重视在国外早有评说,如今已逐渐演变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可怕局面,使得不少精英漂洋过海,移居他国,造成无数优秀人才的流失和断裂,这是何等的令人悲哀。
从清华教授施一公当选美国双院外籍院士这件事来看,中国不予重视的人才,却在国外而且是发达国家得到特别的重视,这种现象难道正常吗?当初让施一公落选中科院院士的那些评委和所谓的官员们,不知对此会作何感想,是无地自容,还是有眼无珠,抑或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最高层”?
一位中国着名的专家,当选不了中科院院士,却能在大洋彼岸当选美国双院外籍院士,在笔者看来,这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地掌掴在某些权势者们的脸上,而这些所谓的权势者,又有多少具有真才实学,具有“伯乐相马”的慧眼?他们除了阿谀奉承讨好上司见风使舵独断专行还会什么?
中国自古就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说,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好,瞧不起别人比自己行,一切都得顺从于自己这个“大我”:我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我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搞个人团体,唯恐天下不乱。中国的事情坏就坏在这帮人手里。
2010年,施一公和饶毅曾联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评论,批评国内科技体制以及学术界不良风气。他们称:“中国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的比例增加,从理论上讲,它应该能让中国在科学和研究领域取得真正突出的进步,与国家的经济成功相辅相成。但在现实中,研究经费分配中的严重问题却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专案,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这是多么无奈的感叹啊!
“解放思想”之说已经喊了三十多年,可在中国这片到处充满权力之争的土地上,没有了昔日的公开和透明,没有了公平竞争的舞台,“暗箱操作”是越演越烈,“潜规则”是无孔不入,看似思想“解放”了,人才却流失了。所以说,在中国,需要一个清正廉明务实创新的政府,需要无数爱才惜才知人善任的官员,需要一帮独具慧眼善于相“马”的“伯乐”。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不仅仅是国家之幸,也是整个中华民族之幸!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