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5月16日讯】(中央社记者陈清芳台北16日电)腹泻狂瘦到33公斤,胃痛到差点休克,医界指出,“发炎性肠道疾病”的这些症状,常被误诊,有的患者甚至被当贫血误诊30年。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胃肠科主治医师周仁伟今天说,日相安倍晋三因罹患溃疡性大肠炎而一度请辞,这个疾病与克隆氏症被归入“发炎性肠道疾病”,台湾大约每10万人就有2人罹患,罹病人数少,常误诊为大肠激躁症、胃溃疡、缺铁性贫血、盲肠炎等,确诊病患饱受折腾,切掉肠子后往往留下短肠症的后遗症。
23岁刘小姐说,大学三年级开始反覆发烧、腹泻,曾经摸到右下腹的肿块,一度以为肠癌,等到确诊为克隆氏症,很多东西不能吃,无法和同学聚餐,去年无法兼顾课业,休学养病时,听信中医建议而停吃西药,只吃稀饭,原本就偏瘦,这下更瘦到只剩33公斤,营养不良,被送去急诊。
47岁的银行业务林先生2度严重胃痛打119求救,尤其第2次还差点休克。他说,当时他撑到门口按了邻居门铃,就人事不知,送到急诊后因败血症,开刀切除小肠,他罹患的是克隆氏症,先前一直被当成胃溃疡。
周仁伟说,大肠镜、小肠镜、胶囊内视镜等的“利眼”,可以看到这类患者的大肠或小肠,就像长了鹅口疮般溃烂,患者确认可接受水杨酸抗发炎药、类固醇、抗生素、免疫调节药物、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评估应否手术治疗廔管、切除发炎肠子等,或是益生菌等辅助疗法,采用低纤维的低渣饮食,减少复发机率。
5月19日是“世界发炎性肠道疾病日”,周仁伟提醒20到40岁的青壮年族群,如果长期每天腹泻3到6次以上、未减重却半年内体重减少1成,以及腹痛、血便、贫血等症状,病况时好时坏或反反覆覆时,应寻求医师诊治。若经胃肠镜、验血确认,可申请重大伤病卡,优先采取内科治疗。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胃肠科主治医师周仁伟今天说,日相安倍晋三因罹患溃疡性大肠炎而一度请辞,这个疾病与克隆氏症被归入“发炎性肠道疾病”,台湾大约每10万人就有2人罹患,罹病人数少,常误诊为大肠激躁症、胃溃疡、缺铁性贫血、盲肠炎等,确诊病患饱受折腾,切掉肠子后往往留下短肠症的后遗症。
23岁刘小姐说,大学三年级开始反覆发烧、腹泻,曾经摸到右下腹的肿块,一度以为肠癌,等到确诊为克隆氏症,很多东西不能吃,无法和同学聚餐,去年无法兼顾课业,休学养病时,听信中医建议而停吃西药,只吃稀饭,原本就偏瘦,这下更瘦到只剩33公斤,营养不良,被送去急诊。
47岁的银行业务林先生2度严重胃痛打119求救,尤其第2次还差点休克。他说,当时他撑到门口按了邻居门铃,就人事不知,送到急诊后因败血症,开刀切除小肠,他罹患的是克隆氏症,先前一直被当成胃溃疡。
周仁伟说,大肠镜、小肠镜、胶囊内视镜等的“利眼”,可以看到这类患者的大肠或小肠,就像长了鹅口疮般溃烂,患者确认可接受水杨酸抗发炎药、类固醇、抗生素、免疫调节药物、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评估应否手术治疗廔管、切除发炎肠子等,或是益生菌等辅助疗法,采用低纤维的低渣饮食,减少复发机率。
5月19日是“世界发炎性肠道疾病日”,周仁伟提醒20到40岁的青壮年族群,如果长期每天腹泻3到6次以上、未减重却半年内体重减少1成,以及腹痛、血便、贫血等症状,病况时好时坏或反反覆覆时,应寻求医师诊治。若经胃肠镜、验血确认,可申请重大伤病卡,优先采取内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