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后 李克强即访德遭遇冰冷面孔

2013年05月26日六四事件
【新唐人2013年5月27日讯】(新唐人记者陈洁综合报导)日前结束对德国两天访问的中共总理李克强,早在23年前,就曾访问德国。德国《明镜》在线和《时代周报》在线近日发表长文,前者回忆李克强当年访德,遭遇冰冷面孔的情景,后者则向读者介绍李克强其人。

《德国之声》引述《明镜》在线“当年李干部访问西德”一文称,那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德国东部的共产统治刚刚瓦解,人民正在迎来民族统一,而中共则在一年前镇压了学生运动。

报导说,当年35岁的李克强已是共青团中央的一名高级干部,而访问邀请是在天安门事件前由巴符州平等福利协会发出。

“那时,他所在的党刚刚出动坦克镇压了学生运动,而他却来到一个深深沉浸于自由当中的德国,一个欢庆共产主义刚刚崩溃的德国。此时的欧洲几乎将所有同中国政府的联络降到了冰点。”

据报导,李克强1990年访德时,尤其对资本主义的德国怎样解决农田减少、结构转变以及青年失业问题感到兴趣。报导指出,只是23年后,欧洲与中共在利用资源方面的差异比当年更加明显:中国的大城市是不折不扣的土地毁灭者,它们制造了大片的居民点,也留下大片的荒芜。批评家说,到目前为止,中共进行的只是土地面积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

李当年也对东德干部的命运表示忧虑。“他问道,联邦德国将怎样对待这些人,将他们纳入?对他们惩罚?还是对他们进行改造?”

他掌握了政治博弈的技巧

据李克强当年的翻译回忆,李克强代表团所到之处也会出现冷场的时候,比如在当年的首都波恩同官员联合会的会面,见到的都是“一张张冰冷的面孔”。

该文评论说,“谁在天安门事件仅一年后就访问德国,且没有引发外交争论,他该是掌握了政治博弈的技巧。他是否在23年后仍能自如应对人权、经济间谍、网络犯罪等议题,且不仅仅使用中国的尺度进行衡量,就看默克尔怎样提问了。”

忠实路线的自由派

《时代周报》网络版发表“虽崇尚自由派,却忠实路线”一文,介绍李克强其人:

“李克强身为总理,主管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北大主修了法律之后,李克强又攻读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导是中国公认的改革派人士。”

“八十年代,李克强成为北大共青团团委书记,他经历了一些同学在天安门屠杀之后被捕关押,或是流亡海外。直到李克强成为中国总理的今天,一些当年的同道仍然相信,李致力于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在通往上层的道路上,他自然做出了适应制度的调整。在担任河南省省长期间,李克强协助隐瞒了一场卖血导致的艾滋病丑闻。数千名贫困农民感染了艾滋病,揭露这一丑闻的民权人士受到残酷打压。”

报导说,李克强很早就决定留在体制内,而不是反对这个体制。但他大部分当年的同道都认为李克强是一个诚实的人,只是光靠诚实在中国是无法陞官的,要想往上走,必须懂得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