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5月31日讯】(新唐人记者刘嵩综合报导)近期,中共党内左右势力内斗激烈,体现在舆论导向上,就中国是否应履行宪政一题对立明显。 30日,倒宪派借助官媒又发表《党建》杂志文章《认清“宪政”的本质》,直接点出中共左派惧怕宪政的实质,即“宪政”就是要在中国颠覆社会主义政权。
5月29日由中宣部主管的综合性党刊《党建》发表署名“郑志学”的文章《认清“宪政”的本质》,以接续中共党刊《求是》杂志旗下《红旗文稿》 5月21日文章《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中彻底否定“宪政”的论调。
该文在导读中指出,“宪政”一词无论从理论概念来说,还是从制度实践来说,都是特指资产阶级宪法的实施;“宪政”主张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要在中国取消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不能把“宪政”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概念,以落入其背后隐藏着的“话语陷阱”。
该文坚决反对采纳西方宪政概念,指出作为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制度,“宪政”的主要内涵:第一,三权分立,互相制衡。这是宪政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第二,司法独立,违宪审查和宪法法院。第三,多党轮流执政。第四,议会财政。第五,有限责任政府,即小政府大社会。第六,自由市场经济。第七,普世价值,包括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所谓现代西方价值观。第八,军队国家化。第九,新闻自由。
作者批评道,“照搬西方宪政制度,推行多党制、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这些看法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表示“决不能把'宪政'作为我们的政治纲领和基本政治概念。”
中共权利是否受监督是关键
与否定宪政的声音针锋相对的是《炎黄春秋》杂志和《光明日报》。最新一期《炎黄春秋》发表了政法大学郭世佑教授撰写的《“百年宪政”的认识误区》,文章认为“唯有还政于民,用选举制取代任命制,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民求官而非官求民的现象,将权力关入制度的笼子”。
日前《光明日报》也刊登了法学专家许崇德教授撰写的《宪政是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一文,驳斥党媒片面将宪政定义为资本主义,编造宪政提法会招致西化,误导舆论。认为如果没有宪法,也就谈不上宪政;同样,如果没有宪政,宪法也不过是写了文字的纸张而已云云。
前《南方周末》评论员笑蜀认为,反宪派的论点不值一驳。因为即便在中共的话语体系内,反宪政也从来不是什么政治正确,抗战后期中共大量的官方文献,都属于中共对人民的政治承诺,承诺的主题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宪政。虽然中共上台后实际上全面背叛了承诺,但公开与宪政决裂,公开祭出反宪政的大旗,疯狂如毛泽东也从来不敢尝试。可见今天中共体制内的反宪派,疯狂程度甚至超过了毛泽东。
笑蜀断言,反宪政的结局,不会比当年张勋复辟的结局好到哪儿去。
“宪政就是宪政,既没什么西方宪政东方宪政,当然也没什么社会主义宪政资本主义宪政,对宪政不应有任何限定。否则都是对宪政的强加,对宪政的扭曲,都会荒腔走板,结果非驴非马。”
“宪政不应有限定词,这同时还意味着在当今世界尤其当今中国,宪政应该无条件。必须马上启动宪政进程,先宪政再说,因为,宪政已经蔚为人类主流,不宪政,则无异自外人类,自居野蛮,这当然是对所有中国人的侮辱。”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晖则表示,“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宪法没有人把它当一回事,首先政府就没有把它当一回事,什么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宪法里一直都有,谁会把这它当一回事? 我们国家现在的问题就是红头公章比宪法管用,红头文件比部门法规管用,部门法规比宪法管用,宪法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秦晖还称,“所以左派右派对宪法各有解释,这没关系,但关键是这个宪法首先要限制政府,保护公有财产,首先就是防止掌勺者私占大饭锅,保护私有财产,首先就是防止官府侵犯民产。不能把这个宪法都变成是只限制老百姓不限制当官的,那当然就不行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韩咏红的评论称,“中共内部波云诡谲,上周的'反宪政'信号,究竟是最高领导人的旨意,还是其它人士或部门的作为,外界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继续搬出'属什么'来作为拒绝改变的理由,试图不左不右,导致忽左忽右,将难以取信于民,也让国际社会对这个大国的走向,更感到不确定而忧虑。”
有分析认为,连日来中国大陆出现“宪政是姓社还是姓资”的大争论,恰好说明了中共党内有相当的权贵势力,因恐惧实施宪政会削弱甚至剥夺其既得利益而反对宪政,他们企图以挑动群众内斗的方式来维护其特权利益。这表明目前的中国大陆政局仍是危机重重。
一位网友说,我怀疑在现在中国的情况下很多左右的争论是不是有意义,我认为中国目前的三条底线是:法治还是人治,人权还是专制,民主还是独裁。还有一条总的底线是是国富民强还是民穷国富。
有舆论称,实施宪政无非就是要让统治阶层也处于被监管之中,究其实质并无所谓姓资还是姓社。说到底,如果宪政真的在中国能实行得力的话,反而能够让业已岌岌可危的共产党变得“名正言顺”了。问题是,现今的共产党集团已是一个严重腐败化、黑恶化的集团,它已经没有接受“实施宪政”这场大手术的胆色。当一个政党已完全异变成为特权阶层谋私利的工具,这个党就不再是一个值得支持的党,无论他的理论说得怎样动听。
5月29日由中宣部主管的综合性党刊《党建》发表署名“郑志学”的文章《认清“宪政”的本质》,以接续中共党刊《求是》杂志旗下《红旗文稿》 5月21日文章《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中彻底否定“宪政”的论调。
该文在导读中指出,“宪政”一词无论从理论概念来说,还是从制度实践来说,都是特指资产阶级宪法的实施;“宪政”主张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要在中国取消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政权;不能把“宪政”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概念,以落入其背后隐藏着的“话语陷阱”。
该文坚决反对采纳西方宪政概念,指出作为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制度,“宪政”的主要内涵:第一,三权分立,互相制衡。这是宪政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第二,司法独立,违宪审查和宪法法院。第三,多党轮流执政。第四,议会财政。第五,有限责任政府,即小政府大社会。第六,自由市场经济。第七,普世价值,包括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所谓现代西方价值观。第八,军队国家化。第九,新闻自由。
作者批评道,“照搬西方宪政制度,推行多党制、议会民主和三权分立。这些看法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表示“决不能把'宪政'作为我们的政治纲领和基本政治概念。”
中共权利是否受监督是关键
与否定宪政的声音针锋相对的是《炎黄春秋》杂志和《光明日报》。最新一期《炎黄春秋》发表了政法大学郭世佑教授撰写的《“百年宪政”的认识误区》,文章认为“唯有还政于民,用选举制取代任命制,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民求官而非官求民的现象,将权力关入制度的笼子”。
日前《光明日报》也刊登了法学专家许崇德教授撰写的《宪政是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一文,驳斥党媒片面将宪政定义为资本主义,编造宪政提法会招致西化,误导舆论。认为如果没有宪法,也就谈不上宪政;同样,如果没有宪政,宪法也不过是写了文字的纸张而已云云。
前《南方周末》评论员笑蜀认为,反宪派的论点不值一驳。因为即便在中共的话语体系内,反宪政也从来不是什么政治正确,抗战后期中共大量的官方文献,都属于中共对人民的政治承诺,承诺的主题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宪政。虽然中共上台后实际上全面背叛了承诺,但公开与宪政决裂,公开祭出反宪政的大旗,疯狂如毛泽东也从来不敢尝试。可见今天中共体制内的反宪派,疯狂程度甚至超过了毛泽东。
笑蜀断言,反宪政的结局,不会比当年张勋复辟的结局好到哪儿去。
“宪政就是宪政,既没什么西方宪政东方宪政,当然也没什么社会主义宪政资本主义宪政,对宪政不应有任何限定。否则都是对宪政的强加,对宪政的扭曲,都会荒腔走板,结果非驴非马。”
“宪政不应有限定词,这同时还意味着在当今世界尤其当今中国,宪政应该无条件。必须马上启动宪政进程,先宪政再说,因为,宪政已经蔚为人类主流,不宪政,则无异自外人类,自居野蛮,这当然是对所有中国人的侮辱。”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晖则表示,“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宪法没有人把它当一回事,首先政府就没有把它当一回事,什么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宪法里一直都有,谁会把这它当一回事? 我们国家现在的问题就是红头公章比宪法管用,红头文件比部门法规管用,部门法规比宪法管用,宪法是最没有用的东西。”
秦晖还称,“所以左派右派对宪法各有解释,这没关系,但关键是这个宪法首先要限制政府,保护公有财产,首先就是防止掌勺者私占大饭锅,保护私有财产,首先就是防止官府侵犯民产。不能把这个宪法都变成是只限制老百姓不限制当官的,那当然就不行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韩咏红的评论称,“中共内部波云诡谲,上周的'反宪政'信号,究竟是最高领导人的旨意,还是其它人士或部门的作为,外界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继续搬出'属什么'来作为拒绝改变的理由,试图不左不右,导致忽左忽右,将难以取信于民,也让国际社会对这个大国的走向,更感到不确定而忧虑。”
有分析认为,连日来中国大陆出现“宪政是姓社还是姓资”的大争论,恰好说明了中共党内有相当的权贵势力,因恐惧实施宪政会削弱甚至剥夺其既得利益而反对宪政,他们企图以挑动群众内斗的方式来维护其特权利益。这表明目前的中国大陆政局仍是危机重重。
一位网友说,我怀疑在现在中国的情况下很多左右的争论是不是有意义,我认为中国目前的三条底线是:法治还是人治,人权还是专制,民主还是独裁。还有一条总的底线是是国富民强还是民穷国富。
有舆论称,实施宪政无非就是要让统治阶层也处于被监管之中,究其实质并无所谓姓资还是姓社。说到底,如果宪政真的在中国能实行得力的话,反而能够让业已岌岌可危的共产党变得“名正言顺”了。问题是,现今的共产党集团已是一个严重腐败化、黑恶化的集团,它已经没有接受“实施宪政”这场大手术的胆色。当一个政党已完全异变成为特权阶层谋私利的工具,这个党就不再是一个值得支持的党,无论他的理论说得怎样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