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唐诗《春望》

2013年07月13日文学欣赏
【新唐人2013年7月13日讯】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最有名的大诗人之一,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最擅长古体诗和律诗。

【字句浅释】

题解:此诗表现了诗人爱国念家的深厚感情,是唐诗中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春望:春天所望之所见。国破:指安史乱军攻下唐都长安。惊心:心神为之震撼。烽火:战争中的警报信号。家书:家信。白头:头上白发。浑:简直。不胜:禁不起。簪:即簪子,古人用来束发或作装饰。

【全诗串讲】

国都残破,山河依旧不改。城郭春景,遍地树长草深。
感伤时势,花儿也都落泪;怅恨别离,鸟儿也会惊心。
春来三月,战火仍然未断;消息阻隔,家信价值万金。
发愁搔头,白发越搔越短。稀疏寥落,簪子都难别紧。

【言外之意】

公元756年六月叛军攻下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只身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带到长安,但因官职卑微而未被囚禁,次年三月写下此诗。

春望所见何物?大好河山未改而国破家离,都城残败、遍地乱草、树木空自凄青。首联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诗情曲折、工巧自然,出手不凡。次联进一步把感时恨别而堕泪惊心的感情寄托于本来是喜心悦目的花鸟身上,更显出作者心中情感之强烈。战争连续到次年三月,造成音信不通、消息断绝,此情人人能解,因此“家书抵万金”极易引起读者共鸣,宜其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心中愁闷便频频搔首,乃至发落稀疏、新发短浅,连簪子都几乎要别不住了,足见忧愁之深长不断。且于家国之恨外,又见白发衰落、老之将至,更增一层垂暮之哀。

杜甫留下的诗作中,为后人推崇、传诵的有许多是感时伤乱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表现作者仁爱之心和真挚之情的名篇。仁爱与真情永远是产生优秀诗歌的源泉,也是历史用以造就圣贤和明哲的两大元素。

文章来源:《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