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8月3日讯】
自觉 其二
白居易
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
亲爱零落尽,安用身独存?
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
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
悲来四支缓,泣尽双眸昏。
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
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抖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胡为恋此苦,不去犹逡巡。
回念发弘愿,愿此见在身。
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
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
不将恩爱子,更种忧悲根!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他的诗语言通俗、明白流畅,在风格上自成一体(世称“元白体”)。 他长于各种诗体,特别是叙事长诗,其中“长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对后世影响极大。
【字句浅释】
题解:在江州,白居易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总之,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长庆二年(822年)出为杭州刺史,避开了朋党残酷倾轧的朝廷,从此思想进一步消沉,诗云:“谁知名利尽,无复长安心。”“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荣枯任之,听天由命,颇有些与世相忘的意思了。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诗酒放情自娱,也因有了修佛向道之心,所以有了自觉二首之作。
浮屠教:即佛教。
【全诗串讲】
早晨为心所爱哭泣,黄昏为心所亲伤心。亲爱的人零落殆尽,如今只剩我独自一人,日子咋过?
这些至亲,虽然增添了我不少的生平快慰事,可那骨肉连心的恩情,却是绵延不绝哪!就此集结成肠间的痛楚,凝聚为鼻头的辛酸。
一想起就悲从中来,哭得四肢迟缓,眼泪掉得双眼发昏。所以年虽四十,心已如七十的人啦!
我听说佛教中有解脱之门:只要心如止水,不起妄念;视肉身如浮云,不去执着。
抖掉满身污垢、脏秽的外衣(即躯壳),就能被救度而脱离生死轮回。为啥要留恋此苦恼根源,不赶快修去还犹豫不决、逡巡不前呢?
回头一转念,我发下了弘愿,愿此一志向能出现在我身上。但因受过去因果报应的关系,将来可能结不了善果。
不管怎样,我发誓以佛家的智慧水,永远洗净一身的烦恼、尘垢。不再留恋亲人的恩爱、儿女的情长,而种下往后缠绕不休的忧伤根源!
【言外之意】
元和六年(西元811年)四月,白居易因母亲去世,丁忧居渭村,而他的爱女金銮子也在这一年夭折。居渭村三年多,白居易又贫又病,好友元稹时常分俸济其困难。这自觉两首诗有可能是在这种失去亲人又贫病交迫的情况下,有了感慨也有了体悟而写成的,认识到肉身的有限以及“情”字的纠葛,是修练路上的绊脚石。
文章来源:《正见网》
自觉 其二
白居易
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
亲爱零落尽,安用身独存?
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
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
悲来四支缓,泣尽双眸昏。
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
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抖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胡为恋此苦,不去犹逡巡。
回念发弘愿,愿此见在身。
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
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
不将恩爱子,更种忧悲根!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他的诗语言通俗、明白流畅,在风格上自成一体(世称“元白体”)。 他长于各种诗体,特别是叙事长诗,其中“长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对后世影响极大。
【字句浅释】
题解:在江州,白居易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总之,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长庆二年(822年)出为杭州刺史,避开了朋党残酷倾轧的朝廷,从此思想进一步消沉,诗云:“谁知名利尽,无复长安心。”“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荣枯任之,听天由命,颇有些与世相忘的意思了。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诗酒放情自娱,也因有了修佛向道之心,所以有了自觉二首之作。
浮屠教:即佛教。
【全诗串讲】
早晨为心所爱哭泣,黄昏为心所亲伤心。亲爱的人零落殆尽,如今只剩我独自一人,日子咋过?
这些至亲,虽然增添了我不少的生平快慰事,可那骨肉连心的恩情,却是绵延不绝哪!就此集结成肠间的痛楚,凝聚为鼻头的辛酸。
一想起就悲从中来,哭得四肢迟缓,眼泪掉得双眼发昏。所以年虽四十,心已如七十的人啦!
我听说佛教中有解脱之门:只要心如止水,不起妄念;视肉身如浮云,不去执着。
抖掉满身污垢、脏秽的外衣(即躯壳),就能被救度而脱离生死轮回。为啥要留恋此苦恼根源,不赶快修去还犹豫不决、逡巡不前呢?
回头一转念,我发下了弘愿,愿此一志向能出现在我身上。但因受过去因果报应的关系,将来可能结不了善果。
不管怎样,我发誓以佛家的智慧水,永远洗净一身的烦恼、尘垢。不再留恋亲人的恩爱、儿女的情长,而种下往后缠绕不休的忧伤根源!
【言外之意】
元和六年(西元811年)四月,白居易因母亲去世,丁忧居渭村,而他的爱女金銮子也在这一年夭折。居渭村三年多,白居易又贫又病,好友元稹时常分俸济其困难。这自觉两首诗有可能是在这种失去亲人又贫病交迫的情况下,有了感慨也有了体悟而写成的,认识到肉身的有限以及“情”字的纠葛,是修练路上的绊脚石。
文章来源:《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