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唐诗《杜陵叟》

2013年09月08日文学欣赏
【新唐人2013年9月8日讯】

杜陵叟

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 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语言通俗、明白流畅,在风格上自成一体(世称“元白体”)。 他长于各种诗体,特别是叙事长诗,其中“长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对后世影响极大。

【字句浅释】

解题:公元808年,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围遭受严重旱灾。作者上疏陈述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唐宪宗准奏,还下了罪己诏,而实际上却是个骗局。作者便写了此诗予以揭露。薄田:土地贫瘠的田。顷:古代土地面积,等于一百亩。申破:向上级讲明。考课:对官吏政绩的考核。典:抵押。帛:丝织品的总称。粟:通称粮食。物:人,公众。恻隐:对他人不幸表示怜悯。白麻纸:在唐代,皇帝用来书写重要诏书的纸。德音:表示皇帝对百姓施恩德的特别诏书。京畿:京城及其附近的地方。放:在一段时间里停止。里胥:唐代以一百户人家为一“里”,“里胥”即管理一个“里”的小官吏。尺牒:公文或凭证,这里指皇帝的诏书。?:即“榜”,官府的告示。蠲(音捐):除去、减免。

【全诗串讲】

杜陵的老头子,住在杜陵那边,年年种着土地贫瘠的一顷多田。
三月间没雨水干风又到处吹起,麦苗不青秀大多数都发黄枯死。
九月间就降秋霜碰上个早寒天,庄稼还没成熟带着绿色就发干。
官吏明知灾情却不向上司说破,急忙强征租税想得一个好考课。
抵押桑蚕出卖土地把官租交足,明年的衣食又叫人如何能对付?
你剥夺了我身上的衣裳,你抢走了我餬口的食粮。
残暴虐待和坑害百姓就是豺狼,哪里非要用钩锯似的爪牙吃尽人肉肝肠!
不知道是谁把事实奏明了皇上,皇心恻隐知道了官吏隐瞒情况。
皇帝施恩的诏书写在白麻纸上,京城及其附近都停交今年税粮。
可是昨天里胥才露面百姓门旁,手拿着诏书文件到乡村来张榜。
十家里头有九家都交过了税粮,白白感谢吾皇免租税皇恩浩荡。

【言外之意】

这首诗的背景是麦苗黄死、禾穗青干、千里赤地、农夫困危。首先是地方的官吏们,为了在政绩考核中争高下、图陞官,如狼似虎的逼迫受灾的农民抵押桑蚕出卖土地来交租税。等到百分之九十的农家都豁出全部家产交足了租税后,里胥才手拿着诏书文件慢悠悠的到乡村来公布皇上停交租税的“德音”,让走头无路、陷于千忧百虑的灾民们感谢皇上的恩德。一方面由地方官加紧勒索,另一方面由皇帝下诏免去租税,这是一出历代统治者都善演的双簧戏,而且这出历史的保留节目从古代直演到今天。

后代揭露这一双簧戏的着名作家还有苏轼和范成大等人,但白居易却是最早、最义愤的揭露这一现象的伟大作家。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他在诗中突然将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让“杜陵叟”自己愤怒的遣责官吏们如狼似虎的狂暴行径,使得读者感同身受、义愤填膺,充满对农夫的同情和对作者正义胸怀的钦佩。作为当时的一名京官,而且是刚刚被提升到左拾遗的重要官位上,却在诗中以如此尖锐的言辞直指当朝弊端,甚至对皇上明颂暗讽,这须要何等的勇气啊!这是何等的人格啊!

读到这首诗,使人不得不想起中国大陆1960年前后共产风卷来的“自然灾害”的情景:农村干部为了保官、讨好“伟大领袖”好大喜功的心理,拼命在“打擂”中提高亩产,直到亩产万斤以上,最终只能让农民颗粒不餐、坐以待毙。事后“伟大领袖”还在讲话中感谢农民的“瞒产私分”,可是活活饿死的八千万人谁搞过“瞒产私分”哪?那些亲手扣粮不放,把村民活活饿死的干部们不但没受任何处罚,反倒成了“立场坚定”的好干部。

文章来源:《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