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0月19日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九月二十九日成立。国务院明确要使之成为推进改革的“实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天津、重庆、广州、武汉、安徽、山东等地纷纷上报各自的“自贸区”方案。然而,此次自贸区热是建立在中国大陆各地政府债务远超警戒线的沙滩上,自贸区的成立能改变或挽救地方政府破产的危机吗?
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
据官媒透露,二○一二年全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比二○一一年增长一倍,达人民币十九点二万亿元,另有研究者认为早已突破二十四万亿元。二○一二年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本级)为六点一万亿元,若不吃、不喝也至少用三至四年才还清债务;加上中央政府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后,地方政府的收入为十点六万亿元,其债务收入比率为百分之一百七十五至百分之二百三十,远超百分之一百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性债务、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城投公司)债务、中央政府代发的地方政府债、政府平台的贷款、信托融资、 BT(建设──移交)融资、地方政府及各类城投公司的应付财款等等。而后三项是难以获得可靠的数据。关注者只能依据近几年地方政府及各类“平台”公司的收支状况,来推算出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值。但现今地方政府或各种公司都有几套账本来应付检查,要查清各类真实的数据简直比登天还难。
对官方数据的评估
所谓评估,通常的规则是“三分评、七分估”。据近三年国家地方项目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额为八十七点四八万亿元,扣除其中民营的投资五十七点零四万亿元,地方政府及国企投资为三十点四四万亿元。同期,全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约二十六点五四万亿元,地方政府的非投资性支出占比已高达百分之八十,实际是所谓的“吃饭财政”仅供公务员工资、福利及办公用费,这个数字估算为二十一万亿元;真正的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约为五点五万亿元。
地方政府及城投公司的投资总额为十五万亿元,其中以城投公司为平台的投资额为九点五万亿元。可以看出政府的财政收入仅是“吃饭财政”,为民生、福利投资最多占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而官办城投公司的投资所需资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来源于各类名目繁多的官办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
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二○一二年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为二点六九万亿元,二○一一年为三点一万亿元,二○一三年上半年为一点七万亿元,估算二○一三年前八个月全国土地合同出让价为二点二七万亿元。
二○一一年──二○一三年八月底,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总计约八点零六万亿元。一般规则、征地成本约占土地出让价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但二 ○一二年,全国征地、拆迁补偿等成本性开支占土地出让收入二点八五万亿元的百分之七十九点三,按百分之二十点七的收益计算,近三十二个月来全国地方政府卖地出让纯收入为一点七万亿元。
按前述,可得出近三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增加值为:
城投公司投资额──卖地纯收益等于九点五万亿元减一点七万亿元等于七点八万亿元。但截至二○一○年底,全国省、地级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馀额约十点七万亿元。所以,得出地方性政府债务规模约为十八点五万亿元。中国《宪法》规定有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县和乡镇五级政府。前述并未计算乡镇级政府的债务。中国大陆有多达七十万个行政村、二百四十多万个自然村,实际也起到基层政府的财政公共职能,并非是真正的村民自治组织,实际上村下面的村民小组也有天文数字的欠账。称中国地方政府有二十万亿元的债务是不包括乡镇政府及以下村委会和各类国企的债务,是非常保守的估算。
用地方经济增长速度来估算
以二○一○年为例,当年全国新增的地方性债务约三点五万亿元,同年的卖地收益是六千亿元,可推算出同年以地方政府平台的投资约为四点一万亿元。若各地城投公司的投资增速与全国的平均数一致,二○一一年、二○一二年、二○一三年前八个月分别为百分之二十三点八、百分之二十点六、百分之二十点三,即近三十二个月来的地方平台总额约为十五点六万亿元,因而得出目前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馀额至少为二十四点六万亿元。
中国政府真正的欠账知多少?据环保部组织的各类研究报告,从现在起到二○二○年底仅治理大气污染一项就至少需投入二十万亿元人民币;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至少十四万亿元;治理大江大河的水污染,则没有三十万亿元不行……。
据卫生部报告,二○二○年前的医改至少还得投入五万亿元。中国现有二点三亿流动人口,六千万失地农民,五千万留守儿童,二千三百万随父母入城打工的随迁子女,八百万大学生蚁族。一个农民工进城安居,政府至少要投入十万元,二点三亿人就是二十三万亿元,今后十年每年新增进城的农民至少一千五百万。
二○一○年,中国政法大学出书认为,近二十年中国农民在征地中损失已经超过三十万亿元,这个数字在二○一三年四月得到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认可。
历史上的上海曾经有过属于亚洲最佳的自贸区,但终究还避免不了清王朝覆灭的命运,也解决不了二战后国共两党的政治和军事纷争。国民党迁台后也办了几个自贸园区,但自晚年蒋经国打破了“报禁”“党禁”后,才根本上解决了台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上海自贸实验区,能否解决中共一系列的危机,还是一个新乌托邦的开始?
文章来源:《动向》
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
据官媒透露,二○一二年全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比二○一一年增长一倍,达人民币十九点二万亿元,另有研究者认为早已突破二十四万亿元。二○一二年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本级)为六点一万亿元,若不吃、不喝也至少用三至四年才还清债务;加上中央政府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后,地方政府的收入为十点六万亿元,其债务收入比率为百分之一百七十五至百分之二百三十,远超百分之一百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性债务、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城投公司)债务、中央政府代发的地方政府债、政府平台的贷款、信托融资、 BT(建设──移交)融资、地方政府及各类城投公司的应付财款等等。而后三项是难以获得可靠的数据。关注者只能依据近几年地方政府及各类“平台”公司的收支状况,来推算出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值。但现今地方政府或各种公司都有几套账本来应付检查,要查清各类真实的数据简直比登天还难。
对官方数据的评估
所谓评估,通常的规则是“三分评、七分估”。据近三年国家地方项目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额为八十七点四八万亿元,扣除其中民营的投资五十七点零四万亿元,地方政府及国企投资为三十点四四万亿元。同期,全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约二十六点五四万亿元,地方政府的非投资性支出占比已高达百分之八十,实际是所谓的“吃饭财政”仅供公务员工资、福利及办公用费,这个数字估算为二十一万亿元;真正的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约为五点五万亿元。
地方政府及城投公司的投资总额为十五万亿元,其中以城投公司为平台的投资额为九点五万亿元。可以看出政府的财政收入仅是“吃饭财政”,为民生、福利投资最多占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而官办城投公司的投资所需资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来源于各类名目繁多的官办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
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二○一二年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为二点六九万亿元,二○一一年为三点一万亿元,二○一三年上半年为一点七万亿元,估算二○一三年前八个月全国土地合同出让价为二点二七万亿元。
二○一一年──二○一三年八月底,全国土地出让合同价总计约八点零六万亿元。一般规则、征地成本约占土地出让价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但二 ○一二年,全国征地、拆迁补偿等成本性开支占土地出让收入二点八五万亿元的百分之七十九点三,按百分之二十点七的收益计算,近三十二个月来全国地方政府卖地出让纯收入为一点七万亿元。
按前述,可得出近三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增加值为:
城投公司投资额──卖地纯收益等于九点五万亿元减一点七万亿元等于七点八万亿元。但截至二○一○年底,全国省、地级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馀额约十点七万亿元。所以,得出地方性政府债务规模约为十八点五万亿元。中国《宪法》规定有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县和乡镇五级政府。前述并未计算乡镇级政府的债务。中国大陆有多达七十万个行政村、二百四十多万个自然村,实际也起到基层政府的财政公共职能,并非是真正的村民自治组织,实际上村下面的村民小组也有天文数字的欠账。称中国地方政府有二十万亿元的债务是不包括乡镇政府及以下村委会和各类国企的债务,是非常保守的估算。
用地方经济增长速度来估算
以二○一○年为例,当年全国新增的地方性债务约三点五万亿元,同年的卖地收益是六千亿元,可推算出同年以地方政府平台的投资约为四点一万亿元。若各地城投公司的投资增速与全国的平均数一致,二○一一年、二○一二年、二○一三年前八个月分别为百分之二十三点八、百分之二十点六、百分之二十点三,即近三十二个月来的地方平台总额约为十五点六万亿元,因而得出目前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馀额至少为二十四点六万亿元。
中国政府真正的欠账知多少?据环保部组织的各类研究报告,从现在起到二○二○年底仅治理大气污染一项就至少需投入二十万亿元人民币;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至少十四万亿元;治理大江大河的水污染,则没有三十万亿元不行……。
据卫生部报告,二○二○年前的医改至少还得投入五万亿元。中国现有二点三亿流动人口,六千万失地农民,五千万留守儿童,二千三百万随父母入城打工的随迁子女,八百万大学生蚁族。一个农民工进城安居,政府至少要投入十万元,二点三亿人就是二十三万亿元,今后十年每年新增进城的农民至少一千五百万。
二○一○年,中国政法大学出书认为,近二十年中国农民在征地中损失已经超过三十万亿元,这个数字在二○一三年四月得到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认可。
历史上的上海曾经有过属于亚洲最佳的自贸区,但终究还避免不了清王朝覆灭的命运,也解决不了二战后国共两党的政治和军事纷争。国民党迁台后也办了几个自贸园区,但自晚年蒋经国打破了“报禁”“党禁”后,才根本上解决了台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上海自贸实验区,能否解决中共一系列的危机,还是一个新乌托邦的开始?
文章来源:《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