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0月29日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中共政府为楼市降温的核心举措是到2015年建造3600万套保障房,但现在该政策露出了失败的迹象。保障房政策没有成功遏制房价上涨,相反却成为腐败的温床,并加大了业已负债累累的企业和城市的财务负担。中国的保障房政策存在严重偏离正轨的风险。
高房价引发越来越多的不满
金融时报的文章开头写道,“他们没看见那名带着一袋子螃蟹的男子是怎么进来的。”这名男子戴着一副硕大的飞行墨镜,步入中国东部城市南京的房地产博览会,温和地表达自己的抗议。
他用绳子牵着6只螃蟹,每只螃蟹壳上贴有“高地价”和“高房价”字样。他的同伴展开了一幅大标语,上面写着:“高房价横行几时休?”。螃蟹四处爬行,暗喻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肆意横行”。
与中国偶尔演变为暴力事件并导致防暴员警出动的抗议活动相比,这名男子的行为要温和得多。他和进来时一样,悄然离开了展厅。现在他的身份依然是个谜。
但这种幽默的抗议无法掩盖问题的严重性。
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中国主要城市的房价上涨了近4倍,房价或许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经济方面,人们担心中国房地产已经出现泡沫,而泡沫最终会破裂,这将会引发一场金融危机。社会方面,人们普遍对高房价感到不满,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只会引发更多的不满。
保障房建设大跃进 谁能受益?
中共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两种风险。今年3月,中共总理李克强在其上任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承诺要调控房地产市场。李克强表示,这将会“惠民生、促发展”。
然而自他发表讲话以来,房地产市场仍然不乏疯狂。中国主要城市房价同比上涨了近20%。
中共政府为楼市降温的核心举措是到2015年建造3600万套保障房,但现在该政策露出了失败的迹象。保障房政策没有成功遏制房价上涨,相反却成为腐败的温床,并加大了业已负债累累的企业和城市的财务负担。中共的保障房政策存在严重偏离正轨的风险。
广受诟病的是3600万套的目标,因为并不严谨的保障房定义使其实际在建数量被夸大。但即便只实现一半目标,数量也接近中国过去5年住房建造总量的一半。
瑞信分析师杜劲松说:“建造并非最大的问题。中国人擅长盖房。最令人担心的是你如何能确保公平而高效地分配保障房。”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有关系的人才能买到保障房,这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反映了一些事实。售价仅为30万元人民币的保障房非常吸引人。
今年早些时候,郑州市某区房管局原局长涉嫌非法拥有约29套住房(其中至少11套是保障房)而被拘留。
中共官媒新华社直言不讳地指出,官员们轻易地积累了数十套保障房,拿走了本来为弱势群体建造的住房。
保障房促成腐败温床?
今年8月,中国国家审计署对保障房腐败的规模做出了估计。它表示,去年有58亿元人民币的保障房资金被挪用,利用不实资料、以不公平手段获得保障房的达11万户。与该计画的整体规模(去年拨付保障房专案的资金高达8800亿元人民币)相比,这些数字并不算高,但中国很少会进行全面审计,因此人们认为所发现的问题仅是冰山一角。
作为反腐的措施,加强审查本身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建造保障房的开发商们表示,在审查保障房实际购房资格的问题上,地方政府有时表现得过于强硬。
万科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在南京万科楼盘工作的一位工程师王力表示:“真正符合规定的家庭,购买力却非常低。”保障房的基准价格仍然要每平米4000元人民币左右。王力表示:“对那些有资格购买的人来说,这仍然是天价。”
中国知名杂志《财经》今年8月对全国的保障性住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许多项目的空置率约为20%,有些甚至过半,主要原因是位置偏僻和交通不便。
在公开场合,房地产开发商一直热心地支持保障房项目,但是房地产公司从事这些有益社会的事可能面临巨大的压力。栖霞今年一季度末的资产负债率从2012年初的不到90%,上升至114%,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今年8月,中国国家审计署对包括栖霞在内的数十家开发商进行了谴责。该公司以保障房的名义申请了1.5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后来却用来偿还商业开发贷款。
国企中冶置业也曾是中国最大的保障房开发商之一,如今却避开保障房业务。2011年年底,中冶同时在建的保障房专案有50个,计画投资510亿元人民币。但当这些专案完工的时候,该公司却发现包括南京在内的众多地方政府要么无力、要么不愿按照先前的协议付款。结果是今年上半年中冶的长期应收款(反映外部欠公司的债务)增加三分之一,至310亿元人民币。中冶去年末宣布有意退出保障房业务,称其为“低回报率的资产”。
保障房,保障给谁
3年前中共政府推出保障房项目时,人们怀疑到2015年底建成3600万套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各个城市行动迟缓,不愿给建设提供资金,开发商也不想参与其中。
保障房项目从2011年启动,到当年年中,破土动工房屋数量仅达到全年目标的三分之一,而当年目标是新房开工1000万套。
但时任中共总理温家宝明确表示,这一目标是衡量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重要标准。于是,各个城市突然开始投入保障房建设,年度建设目标自此再没受到过质疑。到今年9月底,已完工或正在建设的保障房达2400万套,中国似乎完全有望实现目标。
但房地产经纪公司中原集团(Centaline Grou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刘渊表示:“官方资料中算进去的保障房与我们所认为的保障房含义差别很大。我们所讲的保障房,是指供应给无房且无力购房者的房子。”
住建部表示,逾40%的“保障房”实际上只是提供给拆迁户的新房子。拆迁户原有的房子被拆掉,建起了公路、办公大楼以及其他建筑。
地方的资料统计分析更加模糊。某些房子只要价格封顶到现行市价的80%就可以算作保障房,这一水准只要在估价时动动手脚就很容易达到。
一名房产分析师匿名表示:“考虑到资讯披露模糊不清,政府在名义上达成目标将是毫不费力的。现实是,很少有房子能够到低收入人群手中。”
很多保障房因资金缺口停工?
近日,深圳市确定停工了几个保障房项目。无一例外,均需要当地区政府筹措资金,而专案先后所属的龙岗区、大鹏新区均表示“无钱投入”。深圳保障房资金缺口,就达到300馀亿。
放大到全国来看,接近深圳住保办的知情人士称,各地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上普遍存在资金问题,至于解决办法,政府倾向于把建设保障房的责任推向社会,如深圳有关部门有意将上述保障房专案转为“安居型商品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北京则计画今明年推出7万套具有公共性质的限价商品房,这些投资,将由开发商或其他企业、组织参与承担。
如果仅仅从总量上来看,涉及1000多套建筑量,只占到深圳“十二五”全市保障房总量24万套的千分之四而已,并不严重。但是,这个小个案反映保障房建设体系中的问题却要重要的多。
以2010年为起点,保障房建设开始大跃进。然而,保障房的需求研究、保障房的空间布局规划、保障房的资金来源及分配机制等却没有跟上。正是因为这些工作的滞后导致了当前已经暴露的保障房建设之乱象,而一些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却可能还在潜伏期。
高房价引发越来越多的不满
金融时报的文章开头写道,“他们没看见那名带着一袋子螃蟹的男子是怎么进来的。”这名男子戴着一副硕大的飞行墨镜,步入中国东部城市南京的房地产博览会,温和地表达自己的抗议。
他用绳子牵着6只螃蟹,每只螃蟹壳上贴有“高地价”和“高房价”字样。他的同伴展开了一幅大标语,上面写着:“高房价横行几时休?”。螃蟹四处爬行,暗喻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肆意横行”。
与中国偶尔演变为暴力事件并导致防暴员警出动的抗议活动相比,这名男子的行为要温和得多。他和进来时一样,悄然离开了展厅。现在他的身份依然是个谜。
但这种幽默的抗议无法掩盖问题的严重性。
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中国主要城市的房价上涨了近4倍,房价或许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经济方面,人们担心中国房地产已经出现泡沫,而泡沫最终会破裂,这将会引发一场金融危机。社会方面,人们普遍对高房价感到不满,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只会引发更多的不满。
保障房建设大跃进 谁能受益?
中共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两种风险。今年3月,中共总理李克强在其上任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承诺要调控房地产市场。李克强表示,这将会“惠民生、促发展”。
然而自他发表讲话以来,房地产市场仍然不乏疯狂。中国主要城市房价同比上涨了近20%。
中共政府为楼市降温的核心举措是到2015年建造3600万套保障房,但现在该政策露出了失败的迹象。保障房政策没有成功遏制房价上涨,相反却成为腐败的温床,并加大了业已负债累累的企业和城市的财务负担。中共的保障房政策存在严重偏离正轨的风险。
广受诟病的是3600万套的目标,因为并不严谨的保障房定义使其实际在建数量被夸大。但即便只实现一半目标,数量也接近中国过去5年住房建造总量的一半。
瑞信分析师杜劲松说:“建造并非最大的问题。中国人擅长盖房。最令人担心的是你如何能确保公平而高效地分配保障房。”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有关系的人才能买到保障房,这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反映了一些事实。售价仅为30万元人民币的保障房非常吸引人。
今年早些时候,郑州市某区房管局原局长涉嫌非法拥有约29套住房(其中至少11套是保障房)而被拘留。
中共官媒新华社直言不讳地指出,官员们轻易地积累了数十套保障房,拿走了本来为弱势群体建造的住房。
保障房促成腐败温床?
今年8月,中国国家审计署对保障房腐败的规模做出了估计。它表示,去年有58亿元人民币的保障房资金被挪用,利用不实资料、以不公平手段获得保障房的达11万户。与该计画的整体规模(去年拨付保障房专案的资金高达8800亿元人民币)相比,这些数字并不算高,但中国很少会进行全面审计,因此人们认为所发现的问题仅是冰山一角。
作为反腐的措施,加强审查本身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建造保障房的开发商们表示,在审查保障房实际购房资格的问题上,地方政府有时表现得过于强硬。
万科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在南京万科楼盘工作的一位工程师王力表示:“真正符合规定的家庭,购买力却非常低。”保障房的基准价格仍然要每平米4000元人民币左右。王力表示:“对那些有资格购买的人来说,这仍然是天价。”
中国知名杂志《财经》今年8月对全国的保障性住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许多项目的空置率约为20%,有些甚至过半,主要原因是位置偏僻和交通不便。
在公开场合,房地产开发商一直热心地支持保障房项目,但是房地产公司从事这些有益社会的事可能面临巨大的压力。栖霞今年一季度末的资产负债率从2012年初的不到90%,上升至114%,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今年8月,中国国家审计署对包括栖霞在内的数十家开发商进行了谴责。该公司以保障房的名义申请了1.5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后来却用来偿还商业开发贷款。
国企中冶置业也曾是中国最大的保障房开发商之一,如今却避开保障房业务。2011年年底,中冶同时在建的保障房专案有50个,计画投资510亿元人民币。但当这些专案完工的时候,该公司却发现包括南京在内的众多地方政府要么无力、要么不愿按照先前的协议付款。结果是今年上半年中冶的长期应收款(反映外部欠公司的债务)增加三分之一,至310亿元人民币。中冶去年末宣布有意退出保障房业务,称其为“低回报率的资产”。
保障房,保障给谁
3年前中共政府推出保障房项目时,人们怀疑到2015年底建成3600万套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各个城市行动迟缓,不愿给建设提供资金,开发商也不想参与其中。
保障房项目从2011年启动,到当年年中,破土动工房屋数量仅达到全年目标的三分之一,而当年目标是新房开工1000万套。
但时任中共总理温家宝明确表示,这一目标是衡量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重要标准。于是,各个城市突然开始投入保障房建设,年度建设目标自此再没受到过质疑。到今年9月底,已完工或正在建设的保障房达2400万套,中国似乎完全有望实现目标。
但房地产经纪公司中原集团(Centaline Grou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刘渊表示:“官方资料中算进去的保障房与我们所认为的保障房含义差别很大。我们所讲的保障房,是指供应给无房且无力购房者的房子。”
住建部表示,逾40%的“保障房”实际上只是提供给拆迁户的新房子。拆迁户原有的房子被拆掉,建起了公路、办公大楼以及其他建筑。
地方的资料统计分析更加模糊。某些房子只要价格封顶到现行市价的80%就可以算作保障房,这一水准只要在估价时动动手脚就很容易达到。
一名房产分析师匿名表示:“考虑到资讯披露模糊不清,政府在名义上达成目标将是毫不费力的。现实是,很少有房子能够到低收入人群手中。”
很多保障房因资金缺口停工?
近日,深圳市确定停工了几个保障房项目。无一例外,均需要当地区政府筹措资金,而专案先后所属的龙岗区、大鹏新区均表示“无钱投入”。深圳保障房资金缺口,就达到300馀亿。
放大到全国来看,接近深圳住保办的知情人士称,各地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上普遍存在资金问题,至于解决办法,政府倾向于把建设保障房的责任推向社会,如深圳有关部门有意将上述保障房专案转为“安居型商品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北京则计画今明年推出7万套具有公共性质的限价商品房,这些投资,将由开发商或其他企业、组织参与承担。
如果仅仅从总量上来看,涉及1000多套建筑量,只占到深圳“十二五”全市保障房总量24万套的千分之四而已,并不严重。但是,这个小个案反映保障房建设体系中的问题却要重要的多。
以2010年为起点,保障房建设开始大跃进。然而,保障房的需求研究、保障房的空间布局规划、保障房的资金来源及分配机制等却没有跟上。正是因为这些工作的滞后导致了当前已经暴露的保障房建设之乱象,而一些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却可能还在潜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