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天下无冤

2013年11月12日民风民俗
【新唐人2013年11月12日讯】张释之,字季,西汉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曾事汉文帝、汉景帝二朝,官至廷尉。以工作务实,执法公正,不畏权贵而闻名于世。他为人公正廉明,爱民如子,受到了汉文帝的重用。民间流传着许多张释之尽忠职守、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故事。

张释之早先只是一个位阶不高的小官,称为偈者仆射。


张释之画像(网络图片)


有一次,他随皇帝到皇家野生动物园游玩。文帝问这园子的负责人这里有多少种类的禽兽,数量多少等问题。这个负责人平日里并没有想到对这些情况做调查,因而一时间被文帝问得瞠目结舌,答不上来。这时他旁边的一个人主动上前回答文帝提出的问题,并夸夸其谈,显示出很健谈的样子。

文帝听了,很赞赏他,要下旨提拔这个人。张释之看这个人说话有点言过其实,就上前阻止说:“您认为绛侯周勃和东阳侯张相如这两个人怎么样?”

文帝说:“他们两个人都是忠厚长者。”

张释之说:“您既然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忠厚长者,为什么还要提拔一个巧舌如簧的人呢?周勃和张相如平时说话虽然有点口吃,不能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意思,但他们的人品为人称道,当官一样很称职。难道您要让大家学这个夸夸其谈、嘴尖舌巧的人吗?”

文帝听后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没有提拔这个人。回宫后,反倒把张释之提拔为负责皇宫警卫的公车令。

张释之任公车令期间,太子(刘启)与梁王共车入朝,他俩到了皇宫的大门口还不下车,直闯入宫。违反当时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车司马门,乘轺传者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张释之是负责皇宫警卫工作的,飞奔上前拦阻,不准他俩进宫,并且向皇上弹劾他俩不敬之罪。事情闹到了太后那里,文帝脱下帽子请罪说:“是我没有教导好儿子。”太后让人拿了宽赦两个皇子的诏书送到张释之那里,张释之才准许两位皇子进宫。

这件事,让文帝看到了张释之刚正不阿的品格,于是提拔他为中郎将。

一次,张释之随文帝去霸陵,文帝登上北山,对随行人员说:“如果用北山上坚硬的石头做棺木的外椁,再用萱麻、丝棉调上漆,塞在棺木的外椁之间,还有谁能撬开它呢?”
随从大臣好多人都说文帝说的对。

这时张释之走上前说:“如果用很多的金银珠宝进行厚葬,就会使人产生欲念去盗墓。那么,即使用铁水把棺木包起来,也会有空隙让人偷盗。如果不用金银珠宝而薄葬,就不会引起他人盗墓的欲念,即使不用坚石做棺木,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文帝听了张释之这番话,沉默不语,心中暗暗赞赏张释之的深明大义,之后,又提拔他担任了廷尉。廷尉是当时国家最高的司法机构的负责人。

后来汉文帝驾崩前留下遗嘱,要求对自己的丧事要一切从简。再后来,发生赤眉之乱时,其他几任皇帝和后妃的陵墓几乎均遭盗掘,唯汉文帝陵墓完好,因为盗墓者都知道汉文帝墓中没有贵重物品。

张释之当上了廷尉之后,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刚直不阿,依法办事,受到了皇帝信任和和百姓的好评。

一次,汉文帝出巡至中渭桥,有人违反跸(交通管制)令,突然从桥下窜出,惊吓到文帝乘马。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表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的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的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张释之依法“跸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判处罚金后释放。文帝认为判决过轻。张释之以“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为由,拒绝加重判决。


汉文帝出巡至中渭桥,有人突然从桥下窜出,惊吓到文帝的坐骑。(网络图片)


有一次,有人偷窃了汉高祖庙中神座前的玉环。汉文帝对窃贼敢于盗祖庙大为恼怒。盗贼很快就被抓到了。汉文帝下令把盗庙贼交给廷尉严加惩治。张释之依据西汉法律中规定的偷窃宗庙的珍宝、服饰、器物的条款,判处盗贼斩首示众的“弃市”刑罚。

张释之把这个判决上奏,汉文帝勃然大怒,责问张释之:“这个贼无法无天,为非作歹,竟敢盗窃皇家祖庙中的玉环器物。我所以把此案交给廷尉去处治,就是要你严加惩处,判以灭族重刑。可是你却像办平时其它案子一样,只是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上报判处的意见。你这样处置他,怎么能够维护先帝的尊严呢?再说也违背了我尊奉祖先,恭敬、孝顺的心意。”

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口里却依然据理力争地辩驳说:“根据法律规定将窃贼判处‘弃市’就是最重的了。到底是判斩首弃市罪还是判灭族罪,应该按照罪行情节的轻重来定。现在要是对盗窃了宗庙中的玉环器物的贼就判以灭族罪的话,那么有朝一日,再有个胆大妄为的亡命之徒,若公然去挖掘祖庙,到那时陛下又将用什么刑罚来加以惩治了呢?”
汉文帝听后沉思不语,下朝后与太后商量,并接受了张释之的判决。

由于张释之执法严明,依法办事,不以个人好恶来论罪,对皇上也不阿谀逢迎,所以在他任廷尉期间避免了许多冤案,得到了当时百姓的称颂。历史上记载说:“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当然,张释之不阿谀权贵,依法办事,也招来达官贵族的忌恨。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即位。张释之知道有人会藉机报复,故托病准备辞官。这时,有一个叫王生的老人来到张释之办公的衙门,当着众多的公卿大人,对张释之说:“你替我把袜子脱下来。”张释之照做了。过了一会儿又对张释之说:“你给我把袜子穿上。”张释之当着众人,跪下来为王生老人穿好了袜子。过后,许多人责备王生老人为什么要在衙门当着众人这样侮辱廷尉张释之?太过分了!

王生意味深长地说:“我又老又贫贱,自己这一生都没有对廷尉张释之做过什么好事,也不知怎么样来报答他。张廷尉是如今全国有名的德高望重的大臣。所以我故意耍弄他,让他为我脱袜穿袜,是想藉此提高他的声望。”

张释之没有责怪王生的无礼,反而恭恭敬敬的按照老人的要求去做,使当时在场的公卿大臣更加敬重张释之的为人。

王生老人为了提高张释之在君臣中的声望,甘冒犯戏弄大臣之罪的危险。这说明张释之受到了当时广大臣民的敬慕。他公正廉明、以法治国的精神历来受到称颂。


张释之祠堂。(网络图片)



(转载自《新三才》 柳东缘 整理)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