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改革预期落空 中共当局举步维艰

2013年11月13日时政
【新唐人2013年11月14日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落幕后,此前对这次会议给予改革期望的很多海内外人士认为,新华社公布的会议公报充斥着空话、套话,仅仅提出一些空泛的改革愿景,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突破,也没有提出人们普遍预期的改革蓝图,令人备感失望。

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共宣传机构开足了马力大肆渲染这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议”将开启中国新的改革前景,并大力宣传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领衔、中共官方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撰写并提交给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所谓“383改革方案”,即“三位一体的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和“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可谓屌足了国人的胃口。

但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中共当局只是通过新华社颁发了有关内容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并没有及时公布据称在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全部内容,“383改革方案”也没有在新华社发布的三中全会会议公报中得到体现,相反,公报只是说“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三中全会公报只是空泛地提出了一些改革愿景,并没有公布被海内外期待已久的改革蓝图。

11月12日《美国之音》发文表示,中共三中全会未达改革预期,让那些对习李领导班子能够推动新一轮改革的人士备感失望。

《美国之音》采访了美国着名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加州大学圣叠戈分校中国经济教授巴里•诺顿对,他说:“这份公报的令人失望之处在于它缺乏整体性,通篇都是口号,而且没有任何实质性突破。现在的情况是参加此次全会的中共领导人们未能找出什么才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巴里•诺顿认为,中共当局宣布将由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很可能意味着这次会议本该是出台全面经济改革蓝图的,但不知何故而没能在此次会议上公布,当局“只好说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来做这件事。”

三中全会前,很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要想实现总理李克强所说的中国奇迹的“第二季”就必须要对国有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诺顿认为,在改革国有企业、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方面,此次三中全会发出的信号是不进反退。

巴里•诺顿说:“我们看到公报中多次谈到公有制是经济的主体,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发挥其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由此看来,在改革国有领域方面我们不仅是没有看到任何突破,反而是出现一些倒退。”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教授、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级研究员Eswar Prasad也指出,公报缺乏特定金融改革细节,让外界希望落空。

他表示,公报没有像外界普遍预期的那样拿出一套雄心勃勃的金融改革方案。人们本希望在公报中看到金融改革的强烈意愿,看到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改革等问题的实施细节,或至少看到领导层将优先快速推进这些领域改革的迹象,但这些期望都落空了。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约翰•桑顿中国中心(John L. Thornton)高级研究员杜大伟(David Dollar)表示,因利益集团博弈,公报出现了一些前后矛盾之处。他表示,中共在以往的重要文件中一直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而这次公报提出了新的说法,宣称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然而,公报同时中共还强调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这会降低市场效率。同样的矛盾之处还出现在“确保司法独立”的问题上。

他说:“这次会议显然没有讨论真正的政治改革问题。在一个没有制衡机制的体系中,很难想像独立司法如何能够得到保障。”

对这次三中全会失望的情绪,很快反应到了中国大陆的股市上。三中全会刚闭幕,中国股市就出现七个星期来最大跌幅。市场分析人士说,这是因为看不到中共18届3中全会公报有针对中国经济下滑而出台的具体应对政策,投资人因此感到失望。

业内评论人士说,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最令人失望的部分。

《彭博通讯社》引用瑞士银行经济师王涛的话说:“三中全会似乎并没有以国有企业改革及为重点,该公报的说法和10年前如出一辙。“

中国民主活动家王军涛日前接受《法广》采访时也表示,会议公报显示,当局在加大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力度的同时,在政治体制上却进一步收缩倒退,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更加高度集权的一个政治体制。

他认为,习近平想继续维护共产党的一党独裁,强化国家机器,必然会导致更多的反弹,在内外都会面临压力和挑战;而他现在想要统合这些力量,只好建立一个更加专制的政体。

他说:“共产党已经完全丧失了自我调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