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1月14日讯】(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4天的闭门会议后落幕,发表了近5千字的公报宣布新政的改革策略。对此,海内外媒体和民众纷纷进行分析和解读,普遍认为在经济改革方面,对冲击国企垄断未推出实质性措施,而政治体制改革也未被提及,仅停留在行政体制改革层面。
在星期二官方(党媒)公布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后,星期三凌晨,党媒新华社发表题为《绘制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的社论,称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凸显出中国发展新的走向。
公报中引人注意的是设立两大新机构,除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外,另一个是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据称将统领万众瞩目的改革,共公布了15个方面的改革目标,包括文化、生态、民生、军事、教育、医疗、法律、金融等,但是同样重申了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而会前民众热议的打破国企的垄断、高房价的回归、农村土地流转、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制度、计划生育放开二胎等问题在公报中的提及却相当模糊,有的甚至没有被提到,令人感到失望。
对此,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要施行必要的改革,就要挑战既得利益。最好的选择是,部分国企应该私有化。至少,这些国企应当被迫提高效率,参与竞争。此外,还需要实施相关的银行业改革。
大陆独立时政观察人士华颇周三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公报来看,对既得利益集团做出了让步:“虽然说由市场决定一切,让政府简政放权,但是又重申了国有经济起主导地位,这就无从谈所谓的市场经济,没有动国有垄断企业,我想是来自既得利益集团,还有左派的压力,习近平在这方面让步了。能谈到的就是土地,但能否落实还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各个地方政府都在依赖土地发财。”
据香港《蘋果日报》周三称,盛传总理李克强将出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有望上调北京,出任小组副组长。文章又称,高调宣称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诸多说法更像是空头支票。
三中全会的公报如会前外界所预料的那样,没有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只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引发了大批呼吁政治体制改革的网民的不满,而相关的大量网帖、转发、评论均遭到删除。
有网民发现,就在三中全会落幕当晚,多次呼吁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着名的公众知识分子章立凡在新浪、腾讯、网易等多个网站注册的微博被关闭,账号被注销。
网友“李钛感怀”发帖称:“两个底线:1,官员财产公开,做不到这点任何反腐败措施都是骗人。2,人民有选举权,做不到这点任何改革都是欺天。”
另一网民“袁壹琥”评论称:“专制霸占国家公权,挟持公器以令天下,把政治当买卖。官府倒卖土地,官员出卖权力,司法出卖公正。有专制,无宪政;无宪政,无法治。专制不死,国难未已。”
香港《明报》周三评论称,政治体制改革未见新意,反而在社会治理上有大动作,将设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使社会氛围将宽松抑或更收紧,是值得关注的发展。
香港《东方日报》引述中国大陆学者称,当局所谓的政改是偷换概念,只限于行政体制层面,并非实质上的政改,以致尽管国家经济不断向前,但政治体制正在倒退。
三中全会公报中另一项备受瞩目的改革内容,即宣称“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的司法改革,而新提法“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是 强化了司法保护人权的功能。据外界消息,三中全会的司法改革包括将各地法院剥离出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法委的管辖,由北京通过最高法直接领导,拨款、人事都由最高法院决定。
对此,经常代理行政诉讼案件的浙江律师袁裕来周三对记者说:“三中全会之前有人就有这样的风声,说要收回中央来管,但这是不可能的。地方政府、党委对法院审理的干扰最大的就是行政案件,所谓‘民告官’,这里最突出的就是征地、拆迁,地方政府现在就是靠这个来运转的。假如法院独立就有两种可能,一是改判,但肯定执行不下去。第二,法律人都知道这个常识叫‘司法独立’,但现在叫‘审判独立’,然而审判只是司法活动的一部分,尤其是我代理行政案件,在行政权和党权跟司法权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对这个感触很深。”
在星期二官方(党媒)公布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后,星期三凌晨,党媒新华社发表题为《绘制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的社论,称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凸显出中国发展新的走向。
公报中引人注意的是设立两大新机构,除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外,另一个是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据称将统领万众瞩目的改革,共公布了15个方面的改革目标,包括文化、生态、民生、军事、教育、医疗、法律、金融等,但是同样重申了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而会前民众热议的打破国企的垄断、高房价的回归、农村土地流转、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制度、计划生育放开二胎等问题在公报中的提及却相当模糊,有的甚至没有被提到,令人感到失望。
对此,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要施行必要的改革,就要挑战既得利益。最好的选择是,部分国企应该私有化。至少,这些国企应当被迫提高效率,参与竞争。此外,还需要实施相关的银行业改革。
大陆独立时政观察人士华颇周三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公报来看,对既得利益集团做出了让步:“虽然说由市场决定一切,让政府简政放权,但是又重申了国有经济起主导地位,这就无从谈所谓的市场经济,没有动国有垄断企业,我想是来自既得利益集团,还有左派的压力,习近平在这方面让步了。能谈到的就是土地,但能否落实还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各个地方政府都在依赖土地发财。”
据香港《蘋果日报》周三称,盛传总理李克强将出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有望上调北京,出任小组副组长。文章又称,高调宣称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诸多说法更像是空头支票。
三中全会的公报如会前外界所预料的那样,没有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只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引发了大批呼吁政治体制改革的网民的不满,而相关的大量网帖、转发、评论均遭到删除。
有网民发现,就在三中全会落幕当晚,多次呼吁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着名的公众知识分子章立凡在新浪、腾讯、网易等多个网站注册的微博被关闭,账号被注销。
网友“李钛感怀”发帖称:“两个底线:1,官员财产公开,做不到这点任何反腐败措施都是骗人。2,人民有选举权,做不到这点任何改革都是欺天。”
另一网民“袁壹琥”评论称:“专制霸占国家公权,挟持公器以令天下,把政治当买卖。官府倒卖土地,官员出卖权力,司法出卖公正。有专制,无宪政;无宪政,无法治。专制不死,国难未已。”
香港《明报》周三评论称,政治体制改革未见新意,反而在社会治理上有大动作,将设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会使社会氛围将宽松抑或更收紧,是值得关注的发展。
香港《东方日报》引述中国大陆学者称,当局所谓的政改是偷换概念,只限于行政体制层面,并非实质上的政改,以致尽管国家经济不断向前,但政治体制正在倒退。
三中全会公报中另一项备受瞩目的改革内容,即宣称“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的司法改革,而新提法“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是 强化了司法保护人权的功能。据外界消息,三中全会的司法改革包括将各地法院剥离出地方政府和地方政法委的管辖,由北京通过最高法直接领导,拨款、人事都由最高法院决定。
对此,经常代理行政诉讼案件的浙江律师袁裕来周三对记者说:“三中全会之前有人就有这样的风声,说要收回中央来管,但这是不可能的。地方政府、党委对法院审理的干扰最大的就是行政案件,所谓‘民告官’,这里最突出的就是征地、拆迁,地方政府现在就是靠这个来运转的。假如法院独立就有两种可能,一是改判,但肯定执行不下去。第二,法律人都知道这个常识叫‘司法独立’,但现在叫‘审判独立’,然而审判只是司法活动的一部分,尤其是我代理行政案件,在行政权和党权跟司法权矛盾最尖锐的地方对这个感触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