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2月8日讯】
古风五十九首(其五)
李白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练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世与人别。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最有名的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雄奇豪放,飘逸不群,想像丰富,流转自然,音韵和美,体格多变。
【字句浅释】
解题:此诗绘声绘色、生动形像的描述了作者入山问道、亲逢真人指点,因而决心炼丹入道、弃世而去的奇妙、神秘的遭遇,为读者全面、深刻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太白:太白山,在武功县南面,距当时的长安两百里路。森:森然,严肃、严正。邈:远。冥:这里指幽深。岩穴:岩石的洞穴。真人:道家称修成得道的人为真人,其中包括天仙、地仙等多种层次。宝诀:宝贵的秘诀。粲然:露齿而笑。启玉齿:笑时露出白玉般的牙齿。药:这里指道家炼的丹药。说:学说、说法。铭骨:铭心镂骨,形容感受深刻、永记不忘。竦身:即“耸身”,纵身上跳。苍然:这里指天空的蓝色。五情:指喜怒哀乐怨。营:谋求。丹砂:即“辰砂”,俗称“硃砂”,一种矿物质中药,道家常用来炼丹,因此也用来指道家炼的“丹”。
【全诗串讲】
太白山是何等的苍翠啊,其上空肃然有星辰排列。
它离天只有三百里路程,邈邈然与世间互相隔绝。
山中有个绿头发的老翁,身披云朵卧着松下白雪。
既无笑容也不说一句话,独自住在幽深岩石洞穴。
我来拜见这位成道真人,跪了好久求他给我宝诀。
他露出白玉牙齿冲我笑,传授我炼丹术道理真确。
我永远记住了他说的话,他纵身消失象电闪熄灭。
仰望四方到处看不到他,对着蓝天让人感情激越。
我要谋求炼丹修道之路,修成后永远与人世告别。
【言外之意】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杜甫亦得“诗圣”之名。论及唐代诗才,也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的评论。“吴中四士”之一的贺知章,第一次与李白见面,一读到他的《蜀道难》,就惊呼他是“谪仙”。李白的诗中有仙味,飘逸若仙是他的诗风的一个方面,这是大家都公认的。只不过越到后来,不信神的人就从自己能接受的方面去找理由:说他构筑意象的方法是超现实的,说他夸张手法高妙,等等,其实都是为自己不能直接感知和接受而找理由。另有一点也是大家公认的:李白庞杂的思想体系中,道家的思想是其主流。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是终生实践、始终不渝的。人们只对其“求仙情结”泛泛而谈,当作分析其作品的工具,而不落实到具体的实例上去。特别是对本诗这种最直接的、李白自述其亲见神仙的生动例子,许多人都有意无意的回避着,或遮遮掩掩、欲说还休。
真实的体验只须一次,就能使人永信不疑;真理的知觉只须一次,就能使人永智不迷。有着真实体验支持的真理,一旦被接受和掌握,就会成为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试看当今中国坚持信仰“真善忍”的人们,眼睁睁的看到至少两千二百多人被残酷虐杀而死,他们也绝不放弃信仰。守着“真善忍”的净土一寸不让,九死而无悔!
正是本诗中李白自己描述的这一类遇仙经历,使得他一生中始终满怀希望、不辞劳苦的走着自己求仙问道的路;又正是这种对得道出世的坚信和这些始终不渝的追求的经历,造就了李白这一中国诗坛独特的“仙才”,写出了那些“奇之又奇”的千古华章!
文章来源:《正见网》
古风五十九首(其五)
李白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练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世与人别。
【作者简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最有名的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雄奇豪放,飘逸不群,想像丰富,流转自然,音韵和美,体格多变。
【字句浅释】
解题:此诗绘声绘色、生动形像的描述了作者入山问道、亲逢真人指点,因而决心炼丹入道、弃世而去的奇妙、神秘的遭遇,为读者全面、深刻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作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太白:太白山,在武功县南面,距当时的长安两百里路。森:森然,严肃、严正。邈:远。冥:这里指幽深。岩穴:岩石的洞穴。真人:道家称修成得道的人为真人,其中包括天仙、地仙等多种层次。宝诀:宝贵的秘诀。粲然:露齿而笑。启玉齿:笑时露出白玉般的牙齿。药:这里指道家炼的丹药。说:学说、说法。铭骨:铭心镂骨,形容感受深刻、永记不忘。竦身:即“耸身”,纵身上跳。苍然:这里指天空的蓝色。五情:指喜怒哀乐怨。营:谋求。丹砂:即“辰砂”,俗称“硃砂”,一种矿物质中药,道家常用来炼丹,因此也用来指道家炼的“丹”。
【全诗串讲】
太白山是何等的苍翠啊,其上空肃然有星辰排列。
它离天只有三百里路程,邈邈然与世间互相隔绝。
山中有个绿头发的老翁,身披云朵卧着松下白雪。
既无笑容也不说一句话,独自住在幽深岩石洞穴。
我来拜见这位成道真人,跪了好久求他给我宝诀。
他露出白玉牙齿冲我笑,传授我炼丹术道理真确。
我永远记住了他说的话,他纵身消失象电闪熄灭。
仰望四方到处看不到他,对着蓝天让人感情激越。
我要谋求炼丹修道之路,修成后永远与人世告别。
【言外之意】
李白素有“诗仙”之称,杜甫亦得“诗圣”之名。论及唐代诗才,也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的评论。“吴中四士”之一的贺知章,第一次与李白见面,一读到他的《蜀道难》,就惊呼他是“谪仙”。李白的诗中有仙味,飘逸若仙是他的诗风的一个方面,这是大家都公认的。只不过越到后来,不信神的人就从自己能接受的方面去找理由:说他构筑意象的方法是超现实的,说他夸张手法高妙,等等,其实都是为自己不能直接感知和接受而找理由。另有一点也是大家公认的:李白庞杂的思想体系中,道家的思想是其主流。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是终生实践、始终不渝的。人们只对其“求仙情结”泛泛而谈,当作分析其作品的工具,而不落实到具体的实例上去。特别是对本诗这种最直接的、李白自述其亲见神仙的生动例子,许多人都有意无意的回避着,或遮遮掩掩、欲说还休。
真实的体验只须一次,就能使人永信不疑;真理的知觉只须一次,就能使人永智不迷。有着真实体验支持的真理,一旦被接受和掌握,就会成为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试看当今中国坚持信仰“真善忍”的人们,眼睁睁的看到至少两千二百多人被残酷虐杀而死,他们也绝不放弃信仰。守着“真善忍”的净土一寸不让,九死而无悔!
正是本诗中李白自己描述的这一类遇仙经历,使得他一生中始终满怀希望、不辞劳苦的走着自己求仙问道的路;又正是这种对得道出世的坚信和这些始终不渝的追求的经历,造就了李白这一中国诗坛独特的“仙才”,写出了那些“奇之又奇”的千古华章!
文章来源:《正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