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2月8日讯】在克拉玛依市西部5公里的成吉思汗山脚下,有一座叫小西湖的墓地,每一座坟墓的墓碑上都有一张照片,每一张照片上,都是一个满脸稚气、笑容灿烂的孩子的脸,而这些的墓碑的下方同样刻着一个时间——“1994年的12月8号”。
学生们在台上卖力的为领导们演出。(网络图片)
19年前的12月8日,不仅仅刻在这些墓碑之上,而且永远镌刻在西部戈壁滩上的一个抹不去的日子。那一天,克拉玛依市友谊宫发生的大火吞噬了320多个生命,而其中有288个是中小学生,大火留下了130多个重残者,还留下了300多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而中共的官员们由于得到优先撤退机会而全部安全逃离。那场大火至今回响着一句话:“学生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这句话也因此成为克拉玛依火灾的代名词。
“让领导先走”令300多个生命随风而逝
中共官员们正在观看演出。(网络图片)
当天,新疆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官僚为欢迎上级派来走走样子的“义务教育与扫盲评估验收团”的25位官员,组织全市7所中学、8所小学最漂亮的能歌善舞的学生,另外还包括教师及有关领导共796人在友谊馆剧场举办“专场文艺演出”。但领导并没有准时到场,学生老师们1点半入场等候,而4点多领导才进来。
18时20分左右,因舞台纱幕太靠近光柱灯被烤燃,酿成大火。当燃烧的火团不断地从舞台上空掉下时,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的中共官员出来叫学生们:“大家(指普通师生)都坐下,不要动!让领导先走!”
学生们很听话,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动;等上级政府与教育局所有在场的26个官员都从第—排撤退到最后一排的出口处“先走”了之后,教师才开始组织学生撤离,但此时电灯已全灭,大火已蔓延到剧场四周,唯一的逃生之路已被熊熊火焰堵住!(当时剧场只开放一个安全门,其馀安全门均锁着)
于是,学生们撤离火灾现场的最佳时机最关键时刻已被错过了!
796名来自全市15所中小学的师生(每所学校组织最漂亮的40多名学生歌舞队)全部陷入火海之中,323人死亡,132人烧伤致残(注,另有一说:死325人,伤136人;此处采用法院判决书的数字);死者中有288人是天真美丽可爱的中小学生。
克市八小的损失最为惨重,这些年龄最小的小学生坐在离逃生出口最为遥远的前排——领导席的左右两侧,其任务之一是向领导行礼献花,结果100多个孩子大多殒命。
而在场的有40多名教师,有36位遇难,绝大部分为掩护学生而殉职。
在场的克拉玛依市副处级以上官员有20几个,当时他们的位置离火源最近,离逃生门最远,竟“奇迹般”地无—人伤亡,而且走出剧场门口时还个个衣冠楚楚!
幸存者回忆片段
其中一个参加表演的初二学生金素敏在2006年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回忆说,“我们那阵都站起来了,一个女的站在领导席前面,拿着话筒说让我们不要乱,坐下来,我们就坐下。而班上平时挺调皮的两个男孩子没听她的溜走了。”那两个男孩子是金素敏班上惟一两个全身而退的学生。
“等学生陆续坐下的时候,领导席已经空了。”金素敏说。
也就在这个光景,火势迅速蔓延,所有灯光瞬间熄灭。一切都失去控制,没有任何组织,人们在恐惧的驱赶下,疯狂地冲向任何一个可能求生的通道。
这场演出的报幕员、当时9岁的女孩周雅静事后回忆道,“在通道里,一个爷爷用力推开我们往前跑,我认识他,他就是演出前我给他献鲜花的那个爷爷。”
真相——记录片《克拉玛依》
中国江苏独立电影导演徐辛。(网络图片)
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在他退休后的2009年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曾透露当时中共当局如何限制媒体报道克拉玛依火灾的。
他表示,克拉玛依大火后《焦点访谈》做了一期非常感人的节目。但他自己认为播出去后会对克拉玛依地方的形势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当时孩子死了,干部全出来了。播出这个节目会使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亲友更加愤怒,从而向中共领导施加压力。因此,就把这个节目枪毙了。
他还称,那个制作节目的记者含着眼泪拿着节目带子出去了。而3天之后中宣部就发出了通知,要各个媒体都不要再炒克拉玛依的事了。
江苏泰州的独立纪录片导演徐辛为了寻求克拉玛依大火的真相和披露遇难者家庭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却拍下了着名的纪录片——《克拉玛依》。
该片长达6小时,详尽记录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发生大火、导致200多名学童葬身火海后,学童家长们10多年来痛苦不堪的生活与回忆。家长们一直领不到死亡证,而中共官方一直不再管他们,连祭悼活动都没有进行。
由于题材敏感,该片在大陆自然成为了禁片。但该片在2010年3月28日作为第3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人道奖”纪录片竞赛单元入选的八部影片之一,在香港科学馆首映。之后又在瑞士的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映。
据介绍,2007年12月8日是克拉玛依大火十三周年纪念日,当天凌晨五点,徐辛来到位于克拉玛依城西五公里处的小西湖墓地,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对大火中丧生者家属的访问与拍摄,随后又在乌鲁木齐、北京、上海等地继续寻访遇难者家属。徐辛从60多位受访家长中选取了13个遇难学生家庭作为样本,家长们在镜头面前,背靠沙发讲述,几乎没有提问。大量录像资料,如火灾现场、演出情况、电视台的相关报道等也穿插其中。
《克拉玛依》在国外的报道、影评非常多:美国、法国、义大利……都是差不多的态度:不可想象。
徐辛表示,在《克拉玛依》拍摄之前,自己对它的认识就仅是“一个火灾”,但拍完这个片子以后,大吃一惊——它不仅仅是一场火灾了。
“我开始时觉得政府的处理非常愚蠢,再想想才发现这是他们的惯用做法。这场大火事件把中国这些弊病全部展现了一下,但是你一个一个看,发现其实到处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只不过它们聚在一起,就发生了这么惨的悲剧。”徐辛说。
视频:纪录片《克拉玛依》
纪录片《克拉玛依》(上)
纪录片《克拉玛依》(下)
学生们在台上卖力的为领导们演出。(网络图片)
19年前的12月8日,不仅仅刻在这些墓碑之上,而且永远镌刻在西部戈壁滩上的一个抹不去的日子。那一天,克拉玛依市友谊宫发生的大火吞噬了320多个生命,而其中有288个是中小学生,大火留下了130多个重残者,还留下了300多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而中共的官员们由于得到优先撤退机会而全部安全逃离。那场大火至今回响着一句话:“学生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这句话也因此成为克拉玛依火灾的代名词。
“让领导先走”令300多个生命随风而逝
中共官员们正在观看演出。(网络图片)
当天,新疆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官僚为欢迎上级派来走走样子的“义务教育与扫盲评估验收团”的25位官员,组织全市7所中学、8所小学最漂亮的能歌善舞的学生,另外还包括教师及有关领导共796人在友谊馆剧场举办“专场文艺演出”。但领导并没有准时到场,学生老师们1点半入场等候,而4点多领导才进来。
18时20分左右,因舞台纱幕太靠近光柱灯被烤燃,酿成大火。当燃烧的火团不断地从舞台上空掉下时,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的中共官员出来叫学生们:“大家(指普通师生)都坐下,不要动!让领导先走!”
学生们很听话,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动;等上级政府与教育局所有在场的26个官员都从第—排撤退到最后一排的出口处“先走”了之后,教师才开始组织学生撤离,但此时电灯已全灭,大火已蔓延到剧场四周,唯一的逃生之路已被熊熊火焰堵住!(当时剧场只开放一个安全门,其馀安全门均锁着)
于是,学生们撤离火灾现场的最佳时机最关键时刻已被错过了!
796名来自全市15所中小学的师生(每所学校组织最漂亮的40多名学生歌舞队)全部陷入火海之中,323人死亡,132人烧伤致残(注,另有一说:死325人,伤136人;此处采用法院判决书的数字);死者中有288人是天真美丽可爱的中小学生。
克市八小的损失最为惨重,这些年龄最小的小学生坐在离逃生出口最为遥远的前排——领导席的左右两侧,其任务之一是向领导行礼献花,结果100多个孩子大多殒命。
而在场的有40多名教师,有36位遇难,绝大部分为掩护学生而殉职。
在场的克拉玛依市副处级以上官员有20几个,当时他们的位置离火源最近,离逃生门最远,竟“奇迹般”地无—人伤亡,而且走出剧场门口时还个个衣冠楚楚!
幸存者回忆片段
其中一个参加表演的初二学生金素敏在2006年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回忆说,“我们那阵都站起来了,一个女的站在领导席前面,拿着话筒说让我们不要乱,坐下来,我们就坐下。而班上平时挺调皮的两个男孩子没听她的溜走了。”那两个男孩子是金素敏班上惟一两个全身而退的学生。
“等学生陆续坐下的时候,领导席已经空了。”金素敏说。
也就在这个光景,火势迅速蔓延,所有灯光瞬间熄灭。一切都失去控制,没有任何组织,人们在恐惧的驱赶下,疯狂地冲向任何一个可能求生的通道。
这场演出的报幕员、当时9岁的女孩周雅静事后回忆道,“在通道里,一个爷爷用力推开我们往前跑,我认识他,他就是演出前我给他献鲜花的那个爷爷。”
真相——记录片《克拉玛依》
中国江苏独立电影导演徐辛。(网络图片)
时任中央电视台台长的杨伟光,在他退休后的2009年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曾透露当时中共当局如何限制媒体报道克拉玛依火灾的。
他表示,克拉玛依大火后《焦点访谈》做了一期非常感人的节目。但他自己认为播出去后会对克拉玛依地方的形势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当时孩子死了,干部全出来了。播出这个节目会使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亲友更加愤怒,从而向中共领导施加压力。因此,就把这个节目枪毙了。
他还称,那个制作节目的记者含着眼泪拿着节目带子出去了。而3天之后中宣部就发出了通知,要各个媒体都不要再炒克拉玛依的事了。
江苏泰州的独立纪录片导演徐辛为了寻求克拉玛依大火的真相和披露遇难者家庭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却拍下了着名的纪录片——《克拉玛依》。
该片长达6小时,详尽记录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发生大火、导致200多名学童葬身火海后,学童家长们10多年来痛苦不堪的生活与回忆。家长们一直领不到死亡证,而中共官方一直不再管他们,连祭悼活动都没有进行。
由于题材敏感,该片在大陆自然成为了禁片。但该片在2010年3月28日作为第3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人道奖”纪录片竞赛单元入选的八部影片之一,在香港科学馆首映。之后又在瑞士的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映。
据介绍,2007年12月8日是克拉玛依大火十三周年纪念日,当天凌晨五点,徐辛来到位于克拉玛依城西五公里处的小西湖墓地,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对大火中丧生者家属的访问与拍摄,随后又在乌鲁木齐、北京、上海等地继续寻访遇难者家属。徐辛从60多位受访家长中选取了13个遇难学生家庭作为样本,家长们在镜头面前,背靠沙发讲述,几乎没有提问。大量录像资料,如火灾现场、演出情况、电视台的相关报道等也穿插其中。
《克拉玛依》在国外的报道、影评非常多:美国、法国、义大利……都是差不多的态度:不可想象。
徐辛表示,在《克拉玛依》拍摄之前,自己对它的认识就仅是“一个火灾”,但拍完这个片子以后,大吃一惊——它不仅仅是一场火灾了。
“我开始时觉得政府的处理非常愚蠢,再想想才发现这是他们的惯用做法。这场大火事件把中国这些弊病全部展现了一下,但是你一个一个看,发现其实到处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只不过它们聚在一起,就发生了这么惨的悲剧。”徐辛说。
视频:纪录片《克拉玛依》
纪录片《克拉玛依》(上)
纪录片《克拉玛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