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放水 东汉古墓群重见天日

2014年01月24日社会
【新唐人2014年01月24日讯】由于水库放水,浙江永康一处沉睡近2000年年的东汉末年古墓群重现天日,根据墓的形制和陪葬品推断,墓主人不是贵族,应是东汉晚期当地的一个土豪。此墓群见证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据中央社引述大陆媒体报导,这处古墓群位于当地的唐先镇太平村。2013年冬季村边的太平水库放水,古墓外露引来盗墓贼。

古墓发掘现场显示,3个已挖掘的古墓里,2号墓和3号墓都已经被盗,只有1号墓还算保留完整。这是一处距今约1800年的东汉古墓群。古墓构造采用“三顺一丁”的方式堆砌。墓砖花纹为典型的东汉风格。

报导说,从东汉末年开始,中原动荡不安,导致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永康就是在西元245年由东吴王朝建立县治的。

报导说,这处古墓群是一处家族墓,一号墓墓室呈“凸”字形,长约6,宽约2米,二号墓和三号墓墓室呈“中”字形,分别长8米和9米,宽2至3米,形制与北方同期的汉墓相同,可见北方的墓葬文化已经随着北人南迁,到了当地。

出土文物中,保存最好的是一把长约80釐米的铁剑,銹迹较严重,剑身保存基本完好。其馀是6件破损较大的陶瓷器,包括1个青瓷盘口壶和5个陶罐。

报导说,东汉末期古墓出土陶器很常见,瓷器较少见,瓷器是用来盛酒的,说明这家人还是比较富裕的。

报导指出,东汉晚期在现今浙江东部的上虞先民就可以生产青釉瓷器,铁剑可能是墓主尚武表现,也可能是当时已爆发黄巾之乱,人们习惯带着武器防身。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