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连载】杨继绳《墓碑》(一百零四)

2014年03月31日禁书禁文
【新唐人2014年3月31日讯】【导读】《墓碑》是一本记录中国六十年代饿死三千六百万人的大饥荒真相的着作,作者是前新华社经济记者、《炎黄月刊》副社长杨继绳。他花了十多年时间,查阅资料,访问经历大饥荒的人,收集了上千万字的资料数据,以翔实而丰富的资料记录了大饥荒饿死几千万人的史实,揭穿了中共官方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之谎言, 揭示了饿死人的根源是人祸而非天灾。《墓碑》获得二零一三年美国海耶克图书奖(The Hayek Prize)。作者说《墓碑》不仅是为纪念死去的三千六百万人的灵魂,也是希望“埋葬”造成这个悲剧的中共体制。

(接上期)

有关大饥荒的大事记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斯大林加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开始确立。

一九五一年四月十七日 中共山西省委向中共中央、华北局写了一个《把老区互助组提高一步》的报告,主张引导互助组走向更高一级形式。刘少奇认为山西省委的提出的“是一种错误的、危险的、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支持山西省委的看法,批评了刘少奇的看法。在此期间,毛泽东还支持高岗在东北搞农业集体经济的作法。

一九五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要求各地有领导地大量发展劳动互助组,在有基础的地区,有重点地发展土地入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三年全国有近半数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组织起来的合作社也比一九五二年增加了三倍多。

一九五三年十月二日晚 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听取了陈云的汇报,就解决粮食困难问题采纳了陈云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的建议。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 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决议规定,“所有收购量和供应量,收购标准和供应标准,收购价格和供应价格等,都必须由中央统一规定或经中央批准”。

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中共中央同意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目前食油的产销情况和处理办法的报告》,作出《关于在全国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

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政务院第一九四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销售的命令》,十一月二十三日公布,从十二月初开始,除西藏、台湾外,全国城乡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已发展到四十多万个。部分农民抵触情绪严重。

一九五五年三月 邓子恢到到浙江对合作社进行整顿和巩固。浙江的农业合作社由五万三千一百四十四个,减为三万七千五百零七个。

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讥讽怕农业社发展快了是“小脚女人”。他严厉批评邓子恢和中央农村工作部收缩农业社,他强调, “在发展问题上,目前不是冒进的问题。”

一九五五年八月二十五日 国务院发布《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正式实行“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发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规定对非农业人口一律实行居民口粮分等定量供应,工商业用粮实行按户定量供应,牲畜饲料用粮食实行分类定量供应。

一九五五年九月 毛泽东亲自主编了《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十二月出版。他为这本书写了序言和一百零四条按语,对合作化和其他许多方面工作中的“右倾机会主义”,给予尖锐的批评。序言中说:“在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即到一九六七年,粮食和许多其它农作物的产量,比较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最高年产量,可能增加百分之一百到百分之二百。”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五日下午 刘少奇向在京的中央委员、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传达了毛泽东关于批判右倾保守思想、争取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任务的指示。刘少奇传达的大意是:毛主席说:“我们要利用目前国际休战时间,利用这个国际和平时期,再加上我们的努力,加快我们的发展,提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关于八大的准备工作,毛主席提出,“中心思想是要讲反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按常规走路,时间拉得长,成绩不大,这是保守路线。我们有不少同志正在走这条保守路线。客观事物是不平衡的,平衡不断被冲破是好事。不要按平衡办事,按平衡办事的单位就有问题。

在这个会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听了传达之后,表示拥护毛泽东的看法,他说:“新大陆早已存在,我们发现得太晚了。”他要求各部委按照一九六七年粮食总产量一万亿斤的精神,修改原来拟定的各项计划指标。

一九五六年一月 经最高国务会议通过了经毛泽东审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农业部部长廖鲁言对这个纲要作了说明。“说明”指出,到一九六七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将达到一万亿斤。

一九五六年一月 毛泽东在多次讲话中都讲到,美国那点东西,一亿吨钢,几百个氢弹,算不了什么,中国要超过它,第一步是接近它。国务院各部唯恐紧跟不快,急急忙忙地修改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到一九六七年)指标。一九五六年一月四日,以国家计委的名义,把这个高指标的计划,报送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

一九五六年二月六日 由于指标越来越高,周恩来感到压力很大。他指出现在“有急躁冒进的现象”。他和李富春、李先念研究,决定在计划和财政会议上,把指标“压一压”。

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日 《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登出由刘少奇、陆定一、胡乔木三人修改定稿的社论,题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这篇社论的重点是批评急躁情绪。这篇社论是“反冒进”的标志性文件。

一九五六年九月五日到二十七日 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政治报告认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一九五六年 农业集体化在几个月内快速完成。年底,百分之九十六点三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百分之八十七点八的农户参加了高级社。原来预计十八年完成的农业集体化,七年就完成了。

一九五六年 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对私人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一九五七年,就工业而言,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三者合计占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一,再加上农业集体化,私有经济基本被消灭。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全面确立,国家垄断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城乡居民的一切生活资料都由政府按国家确定的定量供应。

一九五七年四月中旬到五月下旬 发生“仙居事件”。浙江省仙居县在三十三个镇中有二十九个乡镇先后农民闹退社、分社。干部不许退社,就殴打干部,哄闹政府。闹事后,在全县三百零二个合作社中,完全解体的有一百一十六个,部分垮台的有五十五个。

一九五七年六月十四日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处理了广西饿死人事件,省委第一书记陈漫远、省委书记郝中士等十二人受到撤职等处分,《人民日报》十八日发表社论《坚持同漠视民命的官僚主义作斗争》。改组后的广西省委常委、副省长陈再励、常委王梦周、委员廖原、骆明、王浩、候补委员廖联原等为陈漫远、郝中士鸣不平,认为饿死人是合作化与粮食统购统销的恶果,中央在农村工作中“犯了路线错误”,后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一九五七年十月九日 在中共八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向全体中央委员作了《做革命的进派》的高调讲话。他把“反冒进”的人说成是“促退委员会”,并且和右派章罗联盟挂上钩。批评了经济建设中的反冒进以后,他轻而易举地推翻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他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 “八大决议上讲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这个提法是不对的。”

一九五七年十一月 毛泽东率团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十一月十八日,毛泽东在莫斯科会议上说:“赫鲁晓夫告诉我们,十五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们也可以讲,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二日,在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公开宣布了毛泽东的这一设想,从而成为全党、全国的指导思想。

一九五七年冬到一九五八年春 上千万到上亿的劳动大军,从南到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规模较小的农业合作社没有力量办大型水利工程。中央有些领导人就产生了将小社合并为大社的想法。毛泽东曾一再强调“大社的优势性”。

一九五七年 反右派斗争,六十多万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从而堵塞了一切言路。再加上舆论垄断,与政府不同的意见不能发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封锁群众信息来源的同时,也封锁了自己的信息,从此,他们听不到真实情况,听不到对错误政策的批评。


章伯钧(中)于一九五七年被打成“中国头号大右派”。(网路图片)


一九五七年 在城市开展反右派的同时,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教育的中心题目是:第一,合作社的优越性问题;第二,农产品统购统销问题;第三,工农关系问题;第四,肃反和遵守法制问题。就上述问题开展大辩论,弄清大是大非。一大批“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农民遭受打击。

一九五八年一月十一日到二十二日 南宁会议。继续批评反冒进。毛泽东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词,这是政治问题。一反就泄了气,六亿人一泄气就不得了。”周恩来作了检讨。他说,反冒进是带有方针性的动摇和错误,是一种右倾保守主义思想,是与主席的促进方针相反的促退方针。这一反冒进的错误,我要负主要责任。

会后,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了“批右倾,争跃进”的潮头。

一九五八年三月九日到三月二十六日 成都会议。会上,毛泽东“思如泉涌,气若长虹,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周恩来再一次就反冒进作检查,还说毛泽东是“真理的代表。”这个会议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

一九五八年四月七日 中央正式批发《关于发展地方工业问题的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尽快使本地区的地方工业总值赶上或超过农业总产值,并把达到这一目标的时间由原来规定的五年到十年缩短为五年到七年。这个文件下达不久,一个声势浩大的办地方工业的高潮在全国形成,各地力争在五年左右,使地方工业的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六月到八月初,中共中央提出各大协作区要建立比较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各地出现了盲目建厂,乱上工业项目的热潮。

一九五八年四月二十日 嵖岈山大社正式成立。五月五日,改名为嵖岈山人民公社。这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

一九五八年五月五日到五月二十三日 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会议作出决议:一致同意党中央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创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九日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总路线的旗帜插遍全国》,其中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要“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四日 刘少奇在同全国妇联党组的谈话,提到消灭家庭和建立公共食堂。他说:“我有这么一个设想:要建立很多托儿所、公共食堂,办很多服务性行业。”要“把煮饭变成了集体的事业,变成为大生产、大经济。”他还谈到消灭家庭的问题。

一九五八年三月-九月 陆良事件。云南省曲靖地区陆良县,从二月到九月,全县发生肿病三万三千三百一十九人次,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三,因肿病死亡五千二百零三人,占发病人数的百分之十五点六,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点零四。后来统计死亡一万二千九百一十二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点六。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七日 薄一波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报告,其中说,一九五九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除电力外,都将超过英国的生产水平。六月二十二日,毛泽东对此件批示说:“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一九五九年达到二千五百万吨,我们钢的产量就达到英国了。”


王鹤寿 (网路图片)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九日晚 毛泽东在北京住地游泳池召集了中央一些领导人,毛问冶金部长王鹤寿:去年五百三,今年可不可以翻一番?王鹤寿说,好吧!布置一下看。第二天他就布置了。一九五八年钢产指标为一千一百万吨(对外公布是一千零七十万吨)。从此全国掀起了大办钢铁的群众运动。加上其它战线直接或间接支援的,全国投入大炼钢铁的人数超过了一亿。

一九五八年六、七月间 上海市奉贤县在“扫除残馀反革命”和“反击富裕中农进攻”的口号下,发生了乱关、乱斗的现象。到一九五八年深耕深翻、兴修水利中,又提出“苦战三十昼夜”,“不完成任务拿头来见”,“要用杀人之心去搞生产”等口号,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发生了捆绑吊打,乱罚、乱斗、乱关等现象。造成了九百六十人非正常死亡。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 陈伯达在《红旗》杂志第三期上发表了《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的文章,第一次向全国提出了“人民公社”的概念。7 月16 日,他又在《红旗》第四期上发表了《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一文,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办人民公社的思想:把工、农、商、学、兵(民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一九五八年七月十四日到十八日 刘少奇到山东省寿张县视察,他参观了台前社亩产将达三万至五万斤的玉米,三万至五万斤的谷子,三十万斤地瓜和宏伟社亩产一万五千斤籽棉的丰产后,赞扬他们说:“你们压倒了科学家,他们没敢想的,你们做到了,这是个革命。”

一九五八年七月十九日和八月六日 周恩来两次参观河南省的“小麦丰收展览会”,他除了肯定河南的高产卫星以外,还大力称赞河南的公共食堂。

一九五八年八月六日 毛泽东视察河南省七里营人民公社时说:“看来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群众喜欢的名字。”八月九日,毛泽东视察山东省时,对谭启龙等当地领导人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一九五八年八月 刘少奇派人到山东寿张县进一步了解那里的高额丰产情况,写回的调查报告中,提出了着名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口号。

一九五八年八月四日 毛泽东视察徐水。八月六日,陈正人奉中共中央之命,到这里来搞“共产主义试点”。《人民日报》大力宣传徐水的试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三十二万人到徐水参观。中共中央领导人几乎都到徐水参观过。从此全国刮起了共产主义风。十一月六日,毛泽东在《山东范县提出一九六零年过渡到共产主义》上批示:“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诗,似乎是可行的。时间似太促,只三年。也不要紧,三年完不成,顺延可也。”共产风更加强劲。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九日 中共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是一个过程,有些地方可能较快,三、四年就可完成;有些地方可能较慢,需要五、六年或更长一些时间。”决议最后豪迈地宣布:“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当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到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止 全国农村实现了公社化。除西藏以外的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共建起人民公社二万三千三百八十四个,加入的农户一亿一千二百一十七万四千六百五十一户,占总农户的百分之九十点四,其中有十二个省达百分之百。到十月底,农村共有人民公社二万六千五百七十六个,参加的农户占农户总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一。

一九五八年九月十日至二十九日 毛泽东视察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在安徽视察时,他听说该省舒茶人民公社实行了吃饭不要钱时说,既然一个社能办到,其他有条件的社也能办到,认为应该提倡。

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刘少奇在南京向党员干部的讲话中说:“江苏省有三百多万人炼钢铁,大多是从农村调去的。他们搭起棚子就干,情绪很高,不扯皮,不闹待遇,也不闹什么劳动保险。江苏省只有五十万产业工人,现在炼钢铁的有三百万。哪个大呢?是三百万大。这就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劳动制度。炼钢铁可以这么做,是不是开纱厂也可以这么做?机械厂是不是可以这样做呢?比如,这个厂要两千名工人,请你们哪两个县调两千工人。共产主义劳动是没有报酬的,因为你横竖有饭吃,有衣穿,各取所需,不需要另一个报酬,而且是没有定额的。”

一九五八年九月三十日 《人民日报》报道:刘少奇在江苏省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问乡党委书记:“秋后,即将实行粮食供给制,群众拥护不拥护?”公社党委书记连忙接上来说:“大家一听说吃饭不要钱,都高兴得跳了起来。”少奇说:“有人担心,实行粮食供给制,会不会增加懒人?苏州农民的话,给我们作了最有力的回答。这说明他们不是变懒了,而是情绪更加高了,生产更加积极了。”

一九五八年夏秋以来 《人民日报》经常在一版显着地位用特号字(有时套红)登出粮食高产“卫星”。先是夏收小麦创高产的新闻:

六月八日 河南遂平卫星公社五亩小麦平均亩产二千零一十五斤;

六月九日 湖北谷城乐民公社亩产二千三百五十七斤;湖北襄阳,七百万亩小麦亩产一千五百-二千斤;

六月十一日 河北魏县六座楼公社,亩产二千三百九十四斤;

六月十二日 河南遂平卫星公社亩产三千五百三十斤;

六月十五日 一版头条眉题:丰收凯歌震天响亿万人民笑开颜主题:河南小麦产量跃增一倍多副题:“观潮派”“ 算帐派”应及时猛省了

六月十六日 湖北谷城,四千三百五十三斤;

六月十八日 河南商丘双楼公社,四千四百一十二斤;

六月二十一日 河南辉县田庄公社,四千五百三十五斤;

六月二十三日 湖北谷城先锋公社,四千六百八十九斤;

六月三十日 河北安国,五千一百零三斤;

七月十二日 河南西平,七千三百二十斤;

九月二十二日 青海省柴达木海拨二千七百九十七米的一个农场亩产八千五百八十五斤六两。

(待续)

作者授权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