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河水被化学品污染之后

2014年04月06日社区
【新唐人2014年4月6日讯】今年1月初西弗吉尼亚州首府查尔斯顿(Charleston)附近的埃尔克河遭到化学品泄漏污染,造成近30万周围居民用水危机,事件引发全美传媒关注及热议。回顾危机的发生、处理及善后,可以有助于了解美国政府及环境保护机构的运作。

泄漏事故发生在1月9日,一家为煤矿企业提供化学用品的工厂“自由企业”的储存罐发生泄漏,大约7500加仑的液体化学品(4-Methylcyclohexanemethanol,简称MCHM)流入地下,由于这家工厂的化学储存罐位于埃尔克河上游,离开该地区主要自来水公司“西弗吉尼亚美国水厂”的厂区不到两公里,因此,不久这些泄漏到地面的化学品,很快就从地下流入埃尔克河,使埃尔克河遭到污染。

化学品泄漏的当天上午,“自由企业”厂区周围的居民就闻到了空气中有一种甘甜的异味,有人便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州的环境保护署在上午八点多接到了居民的抱怨电话,而根据“自由企业”的说法,他们的员工是在上午十点多才发现泄漏的,并采取了紧急处理措施,一方面立刻将储藏罐内的化学品转移,另外一方面则清理地面的残留物。

接到居民的抱怨后,环保署的检查人员立刻赶往“自由企业”厂区,在十一点左右就确定了泄漏的源头。根据当时参加检查人员的说法,泄漏并非刚刚发生,而是有一段时间了,因此,有媒体怀疑泄漏不是发生在1月9日,而是1月8日。

环保署确定化学品泄漏事故后,立刻通知了西弗吉尼亚美国水厂,接到通知后,由于不清楚泄漏规模有多大,西弗吉尼亚美国水厂还很自信地认为他们的水处理设备可以过滤掉流入水中的化学污染物,不会影响水质。但到了下午四点左右,厂方发现水处理过滤系统已经无法完全过滤污染化学品,因此在五点零九分通知了相关部门,并在五点四十五分告知用户不要饮用自来水,受到影响的居民约30万人,涉及范围达9个县。

流入河中的化学物虽然并非剧毒危险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噁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眼睛发痒及皮疹等,但西弗吉尼亚州长汤布林(Earl Ray Tomblin)还是在第二天宣布全州处于紧急状态,要求居民不要饮用自来水,也不要用来煮饭、洗澡、洗衣服。汤布林还下令出动州国民警卫队前往受灾地区,帮助发放瓶装水。与此同时,欧巴马总统也宣布西弗吉尼亚州处于救灾状态,启动联邦资金,帮助当地居民。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因此紧急调动救灾物资,在当地发放给居民。与此同时,国土安全部也加入救灾行动,调派车辆运送食用水。事故发生五天以后,汤布林州长才宣布取消使用自来水的限制,表明水质已经恢复正常,可以安全饮用。

西弗吉尼亚州的此次化学品污染,已经是该州在最近五年中发生的第三次环境污染事故,引起很大社会反响。许多人虽然认同政府事故处理的快速反应以及公开透明程度,但还是质疑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够,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在事前防范事故的发生。也有舆论认为,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经费削减,影响到环保监管部门的运作,使得环保监管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完成本职工作,今后难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事故主角“自由企业”的做法也受到大众批评,该企业不但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泄漏事故,而且没有第一时间通知自来水公司。该企业总裁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傍晚才召开新闻发布会接受记者提问,并不愿回答关键提问。事故发生后不到10天,该企业便申请破产保护。有舆论认为,这是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大量法律诉讼。

在此次事件中,受到影响的居民约30万,有700多人报告身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送医就诊的有14人,不过没有一人有严重症状。


图文来源:雾谷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