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给中国人听 香港占中曝中共最恐惧的事

2014年10月08日陈破空
香港爆发雨伞革命,全球瞩目。事发前夕,“占中三子”还曾感叹:占中运动已经失败。原来,他们设计的占中运动,原本只是作为一个筹码、一种压力,逼中央政府在普选问题上让步。岂料,中央政府铁石心肠,毫不让步,悍然抛出假普选方案,以筛选代替普选,愚弄、羞辱港人。

“占中三子”,两位教授,一位牧师,毕竟是谦谦君子,并不忍见香港金融中心真因占中运动而瘫痪,为此陷入犹豫,举棋不定。然而,由“占中三子”发起的“占中运动”(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从2013年1月开始,酝酿已近两年,在香港,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无意之间,埋下雨伞革命的必然。

偶然的却是,学生运动骤然爆发,先声夺人,从9月22日开始罢课,到9月27日占领政府前院(公民广场),大规模集会请愿。学生运动领先占中运动。“占中三子”于是宣布:占中运动提前启动。但事实上,占中运动已为更前卫的学生运动所取代,或退而成为学生运动的后盾。

梁振英当局试图以“从重从快”的中共式手法(显然得到北京授意),一举驱散集会,以催泪弹和胡椒喷雾,主动而密集攻击和平请愿的莘莘学子。岂料,此举适得其反,引发大量港人挺身而出,声援学生。由此,占领运动遍及全港,占中变为占港,史称“雨伞革命”(学生以手中雨伞为简易盾牌,抵挡胡椒喷雾与催泪弹)。

北京方面,对如此声势浩大的“雨伞革命”,显然始料未及,暗自心惊。原本一口一个“少数人”地奚落占中人士,甚至发出“香港极端反对派是纸老虎”的大声嘲笑,加之占中发起人自我感慨“占中已经失败”,北京竟自以为,撂出一个假普选方案之后,大局底定,胜券在握,对港人的反抗情绪不以为意。

针对雨伞革命,中共通过官方喉舌,以文革式的大批判,对占中运动展开舆论围剿,对占中港人恶语相向,高声叫骂,连篇累赘,一日不停。这轮大批判,着重于三个方面:

其一,占中运动非法,破坏香港法治。——其实,带头破坏香港法治的,恰恰是中央政府本身,用白皮书取代基本法,要求香港全体司法人员“爱国”(实为爱党),放弃司法中立,就是恶例之一。

其二,占中运动,损害香港经济。——其实,自香港回归以来,中共就一直在损害香港经济,官商勾结,抬高香港楼价、物价,人为制造贫富分化,变香港为中共高官的洗钱中心,不仅引发港人愤怒,而且给香港经济造成实实在在的硬伤。

其三,占中运动背后是外国势力。-其实,这一回,英、美等国表态含糊,无意卷入香港政争,已令港人不满,北京却还牵强附会地扯什么“外国势力”,实在是没话找话、顾左右而言他。中共当年以苏联和日本为靠山,明目张胆地勾结外国势力,制造内乱,趁乱夺权,如今喊“外国势力”,岂非贼喊捉贼?

北京宣传,它对香港有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坚定不移地支持香港依法推进民主发展,坚定不移地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纵观17年来,中共对香港的所言所作所为,其实是:坚定不移地篡改“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坚定不移地阻碍香港民主发展,坚定不移地损害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情急之下,北京喉舌甚至挤出了这样的话:“香港回归后民主政治的发展给香港社会带来了稳定与发展,但也对一些继续保持殖民地心态、仇视民主政治的少数人带来了思想和感情上的巨大冲击……这些反民主的’占中斗士’……”在北京恣意翻转的喉舌间,争取民主的港人,竟成了“反民主”势力;奉行一党专制的北京中央政府,倒成了民主推手。

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对拥有信息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港人而言,北京的喧嚣,自说自话,不过是笑话,北京的舆论攻势,对港人,要么不起作用,要么起反作用。实际上,中南海诸公,心下有数,他们的大批判、舆论攻势,并非说给香港人听,而是说给大陆人听。

中共最恐惧的,并非香港的民主运动,乃是,香港民主运动蔓延到中国内地的可能性。正是基于这种恐惧,中共连续拘捕传播香港占中信息的中国内地人士。中共警察甚至开始盘查上街打伞的人,再度上演其草木皆兵的滑稽戏,展示其风声鹤唳的虚弱本质。

也正是基于这种恐惧,北京要求梁振英开动港警从重从快、速战速决。结果是,速战速败。一计不成,又施一计。北京唆使黑社会出动,暴力冲击香港学生。红与黑联手上演的闹剧,带来的,几乎全都是共产党特征:暴力,流血,性侵害,腐败(派钱动员反占中人群)……

针对25年前的天安门事件,中共领导层曾经得出这样的总结: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让步,从一开始就应该定性民主运动是“动乱”,从一开始就应该坚持“旗帜鲜明的反对动乱”。

今日,面对香港民主运动,中南海不妥协、不让步的强硬立场,出自25年前的“经验总结”;而《人民日报》的连篇社论、文章,每一篇,几乎都是对当年那篇臭名昭着的社论《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的复制。

这一切表明,北京仍然沿用中国宫廷思维处理香港民主问题;其新领导层,仍未跳脱25年前的旧思路。以不变应万变,共产党之落后,领导人头脑之陈腐,一至于此。

文章来源: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