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雨伞运动进入胶着状态,群众和学生焦虑不安的心情自是可以理解,但病急乱投医却非幸事。用金钟道换“公民广场”在有些人看来是“以退为进”,我却不以为然,认为这非明智之举。我不敢言我的立场是绝对正确(需知我也是这场运动的谦卑的追随者和学习者),只想提几条问题供诸君思考讨论,以收广开言路之效。
1. 公民抗命的原意就是要通过和平的和不合作的方式来瘫痪市政而增加政府的统治成本,问题是进入“公民广场”可否达到此一目的?“公民广场”之小足够让政府以优势警力来封锁包围,成“瓮中捉鳖”之势。
试像当初为什么,这场运动能迅速升级?其主因就在于人民的自发性及灵活性。当初,金钟一带被警察封锁包围,烟雾弥漫。于是示威者迅速占领旺角和铜锣湾,令当局疲于奔命,陷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困局。“金旺铜”三地更互为犄角,进可攻,退可守。这时变阵是否会破局?
2. 有意见认为主动表达善意,让渡金钟可以证明群众和学生的温和理性,从而有利于争取其他“中间派”的市民争取。但是,有无有人可以准确的预测到究竟所谓“中间派”市民有多少?我的根本看法是,有些人终究就是“经济动物”或“古老石山”,他们无法被争取,也不应该浪费力气来争取。
运动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升级是由于政府逮捕学生代表和施放催泪弹。这唤起了广大市民对学生的同情心以及对当局使用过分武力的愤概,因而走上街头。所以在当前局势下,能被动员的“中间派”其实已经被动员,除非当局暴力再次升级。这说明了 “诉诸悲情” 对于群众运动来说往往比“诉诸理性”更凑效。再者,前两次升级事件已经凸显了群众的和平自律,我认为毋须更多证据去证明。
3. 也有人认为重夺“公民广场”无疑是“小胜”,可以鼓舞军心,振奋士气。但除此外,为什么还需要“小胜”?重回“公民广场”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若其重夺令部分支持者感到满意,其效果不过是又一次模糊焦点,分散诉求,如当初高呼“梁振英下台”一样。难怪,在现场有人得知“学联”决定后高呼抗议:“我要的是“公民提名”而不是“公民广场”,政府给我广场干什么?”
4. 如陈云所言,“公民广场”本来就是人民的。为什么要人民来付代价去换回人民的东西?其逻辑就如,我抢劫了你的iphone6,然后让你用金条赎回本来就是你的iphone6。岂有此理?这如陈奕迅歌中所言:“用我尚有,换我没有,其实已用尽所拥有”,不是吗?
5. 比起策略这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若政府真的答应“学联”条件以金钟道换“公民广场”,但部分群众又拒绝接受“学联”领导,坚守其阵地;则对内,“学联”认受性倍受挑战,而运动的分裂进一步公开化,而对外,“学联”亦无法有足够“政治筹码”与政府讨价还价。政府亦必拒绝与“言而无信”的“学联”作新一轮交涉谈判。那将来真有谈判该谁来领导?届时将更进退两难。
文章来源:独立媒体
1. 公民抗命的原意就是要通过和平的和不合作的方式来瘫痪市政而增加政府的统治成本,问题是进入“公民广场”可否达到此一目的?“公民广场”之小足够让政府以优势警力来封锁包围,成“瓮中捉鳖”之势。
试像当初为什么,这场运动能迅速升级?其主因就在于人民的自发性及灵活性。当初,金钟一带被警察封锁包围,烟雾弥漫。于是示威者迅速占领旺角和铜锣湾,令当局疲于奔命,陷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困局。“金旺铜”三地更互为犄角,进可攻,退可守。这时变阵是否会破局?
2. 有意见认为主动表达善意,让渡金钟可以证明群众和学生的温和理性,从而有利于争取其他“中间派”的市民争取。但是,有无有人可以准确的预测到究竟所谓“中间派”市民有多少?我的根本看法是,有些人终究就是“经济动物”或“古老石山”,他们无法被争取,也不应该浪费力气来争取。
运动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升级是由于政府逮捕学生代表和施放催泪弹。这唤起了广大市民对学生的同情心以及对当局使用过分武力的愤概,因而走上街头。所以在当前局势下,能被动员的“中间派”其实已经被动员,除非当局暴力再次升级。这说明了 “诉诸悲情” 对于群众运动来说往往比“诉诸理性”更凑效。再者,前两次升级事件已经凸显了群众的和平自律,我认为毋须更多证据去证明。
3. 也有人认为重夺“公民广场”无疑是“小胜”,可以鼓舞军心,振奋士气。但除此外,为什么还需要“小胜”?重回“公民广场”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若其重夺令部分支持者感到满意,其效果不过是又一次模糊焦点,分散诉求,如当初高呼“梁振英下台”一样。难怪,在现场有人得知“学联”决定后高呼抗议:“我要的是“公民提名”而不是“公民广场”,政府给我广场干什么?”
4. 如陈云所言,“公民广场”本来就是人民的。为什么要人民来付代价去换回人民的东西?其逻辑就如,我抢劫了你的iphone6,然后让你用金条赎回本来就是你的iphone6。岂有此理?这如陈奕迅歌中所言:“用我尚有,换我没有,其实已用尽所拥有”,不是吗?
5. 比起策略这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若政府真的答应“学联”条件以金钟道换“公民广场”,但部分群众又拒绝接受“学联”领导,坚守其阵地;则对内,“学联”认受性倍受挑战,而运动的分裂进一步公开化,而对外,“学联”亦无法有足够“政治筹码”与政府讨价还价。政府亦必拒绝与“言而无信”的“学联”作新一轮交涉谈判。那将来真有谈判该谁来领导?届时将更进退两难。
文章来源:独立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