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贤:令村民自发更有力的秘密武器

2014年10月30日分析解读
区龙宇先生在《雨伞运动的自发性和自觉性》一文,表达了他对运动的走向有点忧心,询问“完全相信群众的自发性,是否足够”。小弟对社运的研究自不及诸位前辈,当珍视其担忧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连日在运动最前线亲身所体验,又觉得未必如区氏或其他相类论者所讲那样发展,反而有机会开创新天地。

打个譬喻,如果昨天的运动就像各大电话生产商模仿诺基亚玩换壳,今天的运动就像蘋果以新概念整合出智能电话。蘋果电话成就蜚然,但发明全新的用具时,哪怕做了极精细的调查研究,相信也难言必定成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慢慢走出路来。雨伞革命成事与否虽然未知,不过愚见是全民正在建基于前人经验,整合出智能电话来,而关键正是互联网。

茉莉花革命得助于社交网站Twitter,成功推翻不仁政权。几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透过雨伞革命,体会到互联网如何颠覆了一切人类活动,包括社会抗争。而其最大作用不限于酝酿群众,而是资讯的流动速度和准确性,主宰了运动的生命。

以往资讯不如今天流通,群众运动往往要倚靠一小撮带领者来指挥,因为大家都不能知道真相,不清楚五步之外发生甚么事,不懂得应该怎样应对建制和反对力量,流言乱飞之下只能够信任领袖,他呼吁进则进,退则退。其短处在于,容易让野心家骑劫运动,背后出卖群众与建制妥协,用政治手腕把运动阴干致夭折,或者能力不足的带领者错判情势,误导民众。

这次则不同,受惠于互联网,大众可以自行看到即时新闻和现场报导,传递速度极快,想取得第一手资讯、比较众网友的正反看法都实在容易,于是由资讯接收、比较过滤,到分析、决策、行动,再到达现场支援,全过程只在两小时内完成,反应快速。而建制则务必每事层层请示,等待开会谋定,再听其指挥行动,实在应付不来。

另一方面,即时的照片和影片都把最真实的事件呈现于任何人眼前,无人可以抵赖。对于建制一方而言,过往的愚众手法都是透过扭曲演绎而收效,现在完全无用;护送反占暴民离开和暗角私刑,都是实例。对于群众而言,到底今天行不行动,或者对运动是否继续声援,都靠这些真相来支撑,更容易全面考量而作决定(make an informed decision)。连带一幅幅高清画质的现场照片,传递着集体行动的壮美感,更令群众难以舍离。

是故,大众不必再靠领导者来维系运动,而是靠价值观来支撑。为何这样说?思考是否继续支持,就靠看发生的事情来判辨:原本运动是和平,因为警方反应过激,政权卑鄙,才诱发诸多流血和暴力事件。对于一班希望政权行事光明磊落的群众,不反感才怪,也只能迫着到前线支持或后方声援。再到行动而言,因为事前“占中”极力宣传“和平非暴力”,大众有所依循,面对四方八面的挑衅仍然坚守底线,令运动不致变质,赢得国际舆论一致同情,更长坚持下去的意志。

早几天有人登上狮子山挂起抗争条幅,可以说明一切。虽然小弟不知道他们是否本身是朋友,但假设他们不是,其他人亦很有可能做得到。例如有人在互联网上提出建议,有几个人呼应讨论,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制定行动方案,付诸实行。他们事前不必认识,反因为集体行动而成为新朋友,然后又会继续做更多尝试。互联网令人们组织得更方便,更快捷。在抗争现场,有不少人用各种形式支持,与及作小规模试探,只不过没有山上挂旗那么抢眼而已。

可想像,没准有人这几天在互联网上找到一本阿兰斯基(Saul Alinsky)的名作Rules for Radicals来翻,读到许多事例来模仿,譬如组织一队人去机场把所有厕所都占据了,成功迫得政府就范回应诉求。又或者,不知何人发起了一次清晨集体漫步中环,在交易广场一带晨运,终阻停了股市运作。又或者,有人可能组织人马在各区传播不义政权如何歧视穷人,歧视“无经济贡献”的人,以利抗争长期维持,并蓄起下一波大规模升级的力量。只要大众的心理关口突破了,更多人自发在更多地方走出来抗议,真真正正遍地开花,这个政府不倒台才怪。

今天,许多人的思维仍然停留在如何“收科”,生出许多围绕撤退的想法。愚见则认为在新社会基础上,这场运动倒像创业,可能是扩张。至于两者机率各自为何,恕小弟水平不足,难以判定,只知顺着集体智慧即可。到某刻人民觉得厌倦时,自然会退,觉得仍要继续时,自然会来,再也不由任何一方以其有限的框架套死,用来收割“阶段性胜利”了。

文章来源:独立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