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是历史上一个传奇人物。据考证,张三丰生于1247年(南宋理宗淳佑七年),卒于1458年,寿命长达212岁。他是跨越宋、元、明三朝之道士,为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着述丰富,创造了奇妙通玄的太极拳法,不仅武功盖世,而且擅诗书,文才出众。清代大儒朱仕丰评价张三丰说,古今练道者无数,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张三丰也。
据《明史‧列传》载:张三丰,是辽东懿州人(今辽宁彰武西南),名“全一”,又名“君宝”,“三丰”是他的号。体型高大壮美,龟形鹤背,大耳圆眼,须髯似戟。不论严寒或酷暑,他都只穿一件道袍和蓑衣。张三丰在很多方面都异于常人,例如:他有时能把满升满斗的粮食即刻吃完,有时却几天才吃一餐,有时竟几个月都不用吃东西。张三丰居无定所,行踪飘忽无常,有人说他能一日千里。他还喜欢用幽默嘻笑的态度行事,通常是不顾别人的异样眼光。读书能够过目不忘。是以“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
历史上能够被几代皇帝寻访、封号的人,恐怕只有张三丰一人。明朝两百多年间,几乎各代皇帝都寻访过他。明英宗赐其号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其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道家是修真的,所以这些封号都有一个“真”字。整个明代,从帝王到百姓,普遍崇道,这与张三丰的巨大影响是分不开的。
张三丰。(网络图片)
来此一生为修道
据说张三丰是辽东懿州人,关于他的出生和童年,有一段离奇的传闻。说他妈妈在生他的那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召来仙鹤,停在屋上,长啸三声,惊醒了她,很顺利就生下了张三丰。
张三丰长到五岁,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双目渐渐失明。这时,道长张云庵见他长得不同凡俗,就对他父母说:“这孩子仙风道骨,只是目前眼睛遭到魔障,不如给贫道做弟子,等他脱了魔障,眼睛复明,再奉还给你们。”父母答应了。从此,张三丰成了一个小道徒,跟着道长住在观里。半年后,他的眼睛果然复明。师父教他学习道家经典,他天资奇高,过目成诵。过了七年,张三丰才回到父母的身边。
成年后,他也曾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当了两年县官。至宋宗咸淳元年(1266年)父母相继去世,他便束装出游遍历名山,访道求真均无所获。后乃居于陕西宝鸡山中。在延佑元年,时已67岁的张三丰始入终南山得遇火龙真人,传以金丹大道,山居四载年已70岁,火龙真人命其出山修炼,和光混俗,遍游大江南北,往来名山古刹,又与江湖上各种人物交往,传授拳术,讲究丹法。
又至数年于元朝泰定甲子春张三丰已77岁,到了武当山,在武当山中结庐修道捧读三教经书,潜心修炼气功,九年道成之后,又去湘云巴雨之间寻师旁道好学不倦。经过名山大川受过艰难磨炼,结识了不少良师挚友,后于西山遇见道教北派之一丘长春道长,二人相见话逢知己,促膝谈道,议古论今,如此谈道非同常人。95岁在南京遇沈万三以丹道之法,后又到宝鸡山居金台观。
张三丰最后从历史上隐去,就像老子等道家人物一样不知所终。一些史料中记述了在明英宗天顺年间,有人在四川鹤鸣山等地,多处见到他仙升。暂且按这些来推算,张三丰当时在人间已经是二百多岁的人了。
在这二百多年间,从能查阅的史料看,张三丰足迹从北到南遍布大半个中国,在各地留下了很多遗迹和故事。张三丰诗、书、画、棋、琴、剑样样皆精,从明、清两代的记录看,他除了留下日常所用的笠、衲、蓑、杖、笔砚等物外,还留下不少书法、诗赋、画作等。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实物已经不多了。
淡泊名利
张三丰仙名远播,明太祖朱元璋多次召求并派人寻访而不得。朱元璋的儿子湘王朱柏,亲自到武当山也没见到他的踪影。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也多次派人寻访,并致张三丰《御制书》,表达渴见和仰慕之情。张三丰无意陛见,赋诗一首由弟子孙碧云转交永乐帝。
为表达其诚意,明成祖下诏在武当山上建“遇真宫”,并谕敕张三丰祀像一组置于大殿正中,供人朝拜。张三丰奉真武大帝为祖师,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派出军民工匠三十馀万人,在武当山大建宫观,作为真武大帝的道场,并派员守候张“真仙”,称武当山为“太岳”。这都应了张三丰的预言。明嘉靖时又进行了扩建,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
至今,武当山以其建筑,自然和文化之绝美被联合国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山的道观。(大纪元)
创太极拳
张三丰根据内丹的修炼之法,独创了武当派的内家拳法,成为武当派的最大特色。从此,武当山成为武林圣地,与佛教的嵩山、少林寺齐名,武术界有“北宗少林,南崇武当”之说。张三丰当年进武当山修道,并没有公开自立门户,只是以游方高道的身份,收徒授道。经过明成祖朱棣的宣扬带动,武当山的所有道士,都将张三丰奉为武当派的祖师。
张三丰所创的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功法,注重内修,动作沉稳,神意悠然,刚柔相济,以静制动;既可搏击,又可长生。提起修炼,很多人以为就是炼功(做动作),这是非常片面的认识。修炼是既要“修”又要“炼”,炼动作是次要的,修心性才是主要的。道家经常讲“清净无为”,其实就是指修心。修炼者只有重德修心性,才能提高层次。
太极拳和内家拳本是一体,张三丰当年教徒都是口传身授,他的拳法传给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等继承人。其中一支传到王征南。王征南以后,各支的后世传人把太极拳冠以不同的姓氏,有的加进了自己的东西,标新立异。张三丰太极的原貌被毁坏,修炼心法没有流传下来,只留下了动作,即使现在的太极拳还可以养生、健体,那也不过是“太极操”,无法达到张三丰用以提升生命的境界,这实在是一件憾事。
张三丰。(绘图/志清/大纪元)
张三丰的神迹
历史上,无论是正史还是民间传说,流传了很多张三丰的神迹。《明史》和《微异录》中都有记载:张三丰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游魂七日。他料定自己将死,做诗唱颂逝去,但在埋葬那天又活了过来。归来后给了弟子杨轨山一偈,预言元朝灭亡明朝诞生。偈云:“元气茫茫返太清,又随朱雀下瑶京。剥床七日魂来复,天下齐看日月明。”(张三丰的《云水集》)
重新归来的张三丰,必有未完成的使命要做。果然,从明初他开始草创武当,到最后鹤鸣山仙升,他的声名和事迹在明史和民间大放异彩,整整影响了明、清两代。
明代姚福撰《清溪暇笔》中记录了他在李景隆家见过张三丰留下的蓑衣和斗笠之事。蓑衣的垂须已经掉光了,只剩下打着百结的编绳,披上一直到膝盖。斗笠的独篾胎已经没了。李景隆的曾孙萼说:他的先祖李景隆很好客,曾挽留张三丰在家住了几十天。张三丰临别时说:你家超不过千日,该有大祸没吃的。我留两样东西。危急时,可披蓑顶笠绕着圆走,叫我的名字。过了两年真出了大案子,他们全家被幽禁起来,朝廷不供给粮食。他们的粮食快吃完了,就按照张三丰说的呼喊。一会儿, 前后园圃里长出谷子,不足一个月就熟了。因为有谷子吃,才没饿死,谷子刚吃完,朝廷才给米。再呼喊就不长谷子了。
京城里有个酒馆,有个精神不正常的童子,手足溃烂,大概活不长了。一天,他见一个破衣道人来讨酒喝,趁主人没看见,就施给他一罐。这样做了两个月。道人说:你的病可以治好。叫童子把头向上侧过来,用气吹入他的耳朵,感觉像蒸笼似的热,第二天病就好了。
张三丰在福建省邵武的武阳峰修炼。一日,张三丰忽听有孩童哭闹之声,原来是和平镇上有几名孩童进山玩耍,其中有一孩童不小心把一枚铜钱误吞腹内,疼痛难忍。张三丰问明情况后,马上从武阳峰的一棵茶树上撮下一把茶叶,在口中咀嚼后,让孩童服下,不大时间这孩童的腹内便咕咕作响,尔后,那铜钱已经变成碎末随便排出。从此,这一片的茶叶就开始具有碎铜的功能。当人们知道救小孩命者乃张三丰后,便把和平武阳峰周围受张三丰太极灵气所浸养的茶叶称为“神仙茶”,又叫碎铜茶。
史籍和传说中张三丰济世救人化解危难的事很多,都是他真道已成、神通自在的表现,绝非人间的医术。
文章来源:大纪元网站
据《明史‧列传》载:张三丰,是辽东懿州人(今辽宁彰武西南),名“全一”,又名“君宝”,“三丰”是他的号。体型高大壮美,龟形鹤背,大耳圆眼,须髯似戟。不论严寒或酷暑,他都只穿一件道袍和蓑衣。张三丰在很多方面都异于常人,例如:他有时能把满升满斗的粮食即刻吃完,有时却几天才吃一餐,有时竟几个月都不用吃东西。张三丰居无定所,行踪飘忽无常,有人说他能一日千里。他还喜欢用幽默嘻笑的态度行事,通常是不顾别人的异样眼光。读书能够过目不忘。是以“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
历史上能够被几代皇帝寻访、封号的人,恐怕只有张三丰一人。明朝两百多年间,几乎各代皇帝都寻访过他。明英宗赐其号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其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道家是修真的,所以这些封号都有一个“真”字。整个明代,从帝王到百姓,普遍崇道,这与张三丰的巨大影响是分不开的。
张三丰。(网络图片)
来此一生为修道
据说张三丰是辽东懿州人,关于他的出生和童年,有一段离奇的传闻。说他妈妈在生他的那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召来仙鹤,停在屋上,长啸三声,惊醒了她,很顺利就生下了张三丰。
张三丰长到五岁,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双目渐渐失明。这时,道长张云庵见他长得不同凡俗,就对他父母说:“这孩子仙风道骨,只是目前眼睛遭到魔障,不如给贫道做弟子,等他脱了魔障,眼睛复明,再奉还给你们。”父母答应了。从此,张三丰成了一个小道徒,跟着道长住在观里。半年后,他的眼睛果然复明。师父教他学习道家经典,他天资奇高,过目成诵。过了七年,张三丰才回到父母的身边。
成年后,他也曾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当了两年县官。至宋宗咸淳元年(1266年)父母相继去世,他便束装出游遍历名山,访道求真均无所获。后乃居于陕西宝鸡山中。在延佑元年,时已67岁的张三丰始入终南山得遇火龙真人,传以金丹大道,山居四载年已70岁,火龙真人命其出山修炼,和光混俗,遍游大江南北,往来名山古刹,又与江湖上各种人物交往,传授拳术,讲究丹法。
又至数年于元朝泰定甲子春张三丰已77岁,到了武当山,在武当山中结庐修道捧读三教经书,潜心修炼气功,九年道成之后,又去湘云巴雨之间寻师旁道好学不倦。经过名山大川受过艰难磨炼,结识了不少良师挚友,后于西山遇见道教北派之一丘长春道长,二人相见话逢知己,促膝谈道,议古论今,如此谈道非同常人。95岁在南京遇沈万三以丹道之法,后又到宝鸡山居金台观。
张三丰最后从历史上隐去,就像老子等道家人物一样不知所终。一些史料中记述了在明英宗天顺年间,有人在四川鹤鸣山等地,多处见到他仙升。暂且按这些来推算,张三丰当时在人间已经是二百多岁的人了。
在这二百多年间,从能查阅的史料看,张三丰足迹从北到南遍布大半个中国,在各地留下了很多遗迹和故事。张三丰诗、书、画、棋、琴、剑样样皆精,从明、清两代的记录看,他除了留下日常所用的笠、衲、蓑、杖、笔砚等物外,还留下不少书法、诗赋、画作等。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实物已经不多了。
淡泊名利
张三丰仙名远播,明太祖朱元璋多次召求并派人寻访而不得。朱元璋的儿子湘王朱柏,亲自到武当山也没见到他的踪影。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也多次派人寻访,并致张三丰《御制书》,表达渴见和仰慕之情。张三丰无意陛见,赋诗一首由弟子孙碧云转交永乐帝。
为表达其诚意,明成祖下诏在武当山上建“遇真宫”,并谕敕张三丰祀像一组置于大殿正中,供人朝拜。张三丰奉真武大帝为祖师,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派出军民工匠三十馀万人,在武当山大建宫观,作为真武大帝的道场,并派员守候张“真仙”,称武当山为“太岳”。这都应了张三丰的预言。明嘉靖时又进行了扩建,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
至今,武当山以其建筑,自然和文化之绝美被联合国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山的道观。(大纪元)
创太极拳
张三丰根据内丹的修炼之法,独创了武当派的内家拳法,成为武当派的最大特色。从此,武当山成为武林圣地,与佛教的嵩山、少林寺齐名,武术界有“北宗少林,南崇武当”之说。张三丰当年进武当山修道,并没有公开自立门户,只是以游方高道的身份,收徒授道。经过明成祖朱棣的宣扬带动,武当山的所有道士,都将张三丰奉为武当派的祖师。
张三丰所创的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功法,注重内修,动作沉稳,神意悠然,刚柔相济,以静制动;既可搏击,又可长生。提起修炼,很多人以为就是炼功(做动作),这是非常片面的认识。修炼是既要“修”又要“炼”,炼动作是次要的,修心性才是主要的。道家经常讲“清净无为”,其实就是指修心。修炼者只有重德修心性,才能提高层次。
太极拳和内家拳本是一体,张三丰当年教徒都是口传身授,他的拳法传给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等继承人。其中一支传到王征南。王征南以后,各支的后世传人把太极拳冠以不同的姓氏,有的加进了自己的东西,标新立异。张三丰太极的原貌被毁坏,修炼心法没有流传下来,只留下了动作,即使现在的太极拳还可以养生、健体,那也不过是“太极操”,无法达到张三丰用以提升生命的境界,这实在是一件憾事。
张三丰。(绘图/志清/大纪元)
张三丰的神迹
历史上,无论是正史还是民间传说,流传了很多张三丰的神迹。《明史》和《微异录》中都有记载:张三丰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游魂七日。他料定自己将死,做诗唱颂逝去,但在埋葬那天又活了过来。归来后给了弟子杨轨山一偈,预言元朝灭亡明朝诞生。偈云:“元气茫茫返太清,又随朱雀下瑶京。剥床七日魂来复,天下齐看日月明。”(张三丰的《云水集》)
重新归来的张三丰,必有未完成的使命要做。果然,从明初他开始草创武当,到最后鹤鸣山仙升,他的声名和事迹在明史和民间大放异彩,整整影响了明、清两代。
明代姚福撰《清溪暇笔》中记录了他在李景隆家见过张三丰留下的蓑衣和斗笠之事。蓑衣的垂须已经掉光了,只剩下打着百结的编绳,披上一直到膝盖。斗笠的独篾胎已经没了。李景隆的曾孙萼说:他的先祖李景隆很好客,曾挽留张三丰在家住了几十天。张三丰临别时说:你家超不过千日,该有大祸没吃的。我留两样东西。危急时,可披蓑顶笠绕着圆走,叫我的名字。过了两年真出了大案子,他们全家被幽禁起来,朝廷不供给粮食。他们的粮食快吃完了,就按照张三丰说的呼喊。一会儿, 前后园圃里长出谷子,不足一个月就熟了。因为有谷子吃,才没饿死,谷子刚吃完,朝廷才给米。再呼喊就不长谷子了。
京城里有个酒馆,有个精神不正常的童子,手足溃烂,大概活不长了。一天,他见一个破衣道人来讨酒喝,趁主人没看见,就施给他一罐。这样做了两个月。道人说:你的病可以治好。叫童子把头向上侧过来,用气吹入他的耳朵,感觉像蒸笼似的热,第二天病就好了。
张三丰在福建省邵武的武阳峰修炼。一日,张三丰忽听有孩童哭闹之声,原来是和平镇上有几名孩童进山玩耍,其中有一孩童不小心把一枚铜钱误吞腹内,疼痛难忍。张三丰问明情况后,马上从武阳峰的一棵茶树上撮下一把茶叶,在口中咀嚼后,让孩童服下,不大时间这孩童的腹内便咕咕作响,尔后,那铜钱已经变成碎末随便排出。从此,这一片的茶叶就开始具有碎铜的功能。当人们知道救小孩命者乃张三丰后,便把和平武阳峰周围受张三丰太极灵气所浸养的茶叶称为“神仙茶”,又叫碎铜茶。
史籍和传说中张三丰济世救人化解危难的事很多,都是他真道已成、神通自在的表现,绝非人间的医术。
文章来源:大纪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