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击还坚劲——读《无双传》

2015年07月22日文学欣赏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王仙客是司马相如隔世的写照,他对表妹刘无双的心志,在窗缝窥视到她明艳秀丽的天人之姿之后,愈发坚定不移。在后面的动乱与风波中,仙客的一切行动都证实了传奇结尾的点评:“仙客之志,死而不夺。”

在此之前,仙客对无双的心意,更多的是出于父母之命的敬重。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年幼的他寄宿在舅舅刘震家,少年不识愁滋味,这一对青梅竹马便有了两小无猜、朝夕相伴的机遇,埋下他日缔结姻缘的种子。偏巧舅母也喜欢仙客,常戏称他“姑爷”。后来母亲病重,一再恳求舅舅将无双许配给仙客,但仕途正盛的刘震尚存旁的心思,对姐姐的期许并不很放在心上,只是一味安抚她静心养病,直到她去世。

仙客护送母亲灵柩回乡安葬,三年服丧期满,他已长大成人。念及婚事,他惴惴不安,一来自己父母早逝,家中没有长辈为他做主,二来舅舅门庭尊贵,即使有中表之亲的血缘和母亲临终的托付,只怕不能让他接受一个出身寒微的白衣女婿。即便如此,仙客还是勇敢地踏上了漫漫求亲之路——他再次回到刘震家。

在舅舅家,他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服侍二老,唯恐不尽心,他还变卖所有家产,拿来打点府上下人。刘家有女初长成,第二次寄居舅舅家,他有幸偷窥到少女模样的无双,才知表妹的姿容,端得是天下无双。后来赶上舅母生日,仙客又送来新奇的礼物讨她欢心。舅母早已属意仙客,但是一向功利的舅舅不肯承认婚约,自始至终就没有考虑过外甥的提亲。仙客从婢女那里打听到这般内情,灰心丧气,不能成眠。但他从没有放弃迎娶无双的信念,侍奉舅父舅母愈发恭敬,丝毫不敢懈怠。

一天,风云剧变,来自泾原的叛兵直捣黄龙,逼得皇帝出宫逃命。国难当头,小小的刘家也不能独完,刘震下朝回家,骑马惊惶跑进门,大呼锁门,搞得阖家惊慌失措。刘震定定神,处理重重危机下的家事:把无双许配给仙客,让他带着家中的财产找一家偏僻的客栈落脚,自己带着妻女随后来会合。

终于盼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但这并非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过是覆巢之下,刘震几经权衡为女儿觅得的最佳归宿罢了。虽然暗知个中曲折,仙客还是为能争取到这门亲事欣喜若狂。

偏偏好事多磨,仙客没有等来他的新娘,反而因为乱兵入城与亲戚走散,无双一家人生死难料,他自己逃到乡下避了三年。三年守孝,三年避难,在没有无双的日子里,他独孤地虚度六年青春,若是一般人只怕早有悔意。仙客认定的事情,就是他毕生为之追寻的信念。

京城平定叛乱后,国家渐渐安定下来,仙客回到京城,继续查访舅舅一家的下落。在命运的安排下,他逢塞鸿,赎采苹,出于对刘家的亲情,他把这两位刘家曾经的下人也看作是家人一般,三人安顿在一处。想必早年这两人也与他结过善缘,此时都愿意在他身边服侍,把他当作主人一般恭敬。塞鸿告知刘家的情况,舅舅因出仕伪官,连累舅母一同被处死,无双被抓进宫,不知下落。仙客听罢,号哭不绝,街坊邻里都为之动容。可惜他舅父糊涂,贪一时之安稳变节获罪,可怜无双柔弱,年纪轻轻就遭逢巨变,孤身一身陷于深宫,不知要受多少苦楚。

采苹不忍仙客终日苦闷,劝他谋个一官半职,也算是打发光阴。任职县尹几个月后,有使者押领宫女前往皇陵,途径仙客管辖的驿站。这些宫女中有出身官宦世家的,仙客蓦的有个强烈的直觉:也许无双就在队伍中!

他花重金请塞鸿假扮驿史,在宫女的住处附近烹茶,把看到的、听到的向他报告。起初塞鸿不同意,认为后宫里宫女有几千个,怎么正巧派无双出宫守陵,还正巧途经仙客管辖的驿站?仙客却平静地说,人事难以预料,你只管去看看。

在无尽的思念与绝望中,仙客不知度过多少个日夜,而当出现一丝微渺的希望时,即使看上去那么不切实际,他都愿拼尽一切力量去尝试。万一无双真的在守陵的宫女队伍中呢?

从后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他感动的其实不是哪个权威人物,而是天意。

塞鸿在宫女住所外守了一夜,果然等来了无双的音讯。两人迅速交换了后续来往的信息,塞鸿再一次为他们充当了信使。他给仙客出主意,让他在无双路过的桥边冒充修桥的官员,或许可以瞥见一眼。

仙客自然照办,翘首期盼中,第一辆车、第二辆车都缓慢驶过,那迍迍的车驾声,仿佛石磨一般碾压着他饱经风霜的心,仙客痛苦而焦急地等待着。第三辆车尾随而至,一只纤纤玉手仿佛是感知到他的心情,忽然掀起了车帘。

这一刻,时光回到几年前,那墙头院底的窗缝间,他窥见了她秀丽的侧颜。只如今,那容颜风尘未染,却掩不住浓浓的愁绪。这一刻,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即使山无棱、天地合,也无法再将他二人拆散。车辚辚,马萧萧,他忍苦含悲,目送无双的车架迤俪而去。来时,它是轰隆而起的雷霆乍惊,恍惚间辘辘远听,竟不知它要驶向何方。

无双走后,塞鸿根据她之前的交代,找到一封亲笔书信交给仙客。仙客展信阅读,字句皆是心血所成,极尽深情,想到无双与自己一般饱受分离之苦,他不由含恨泪流。在信的末尾,无双又为他指点迷津:你们县里有位古押衙,叫古洪以古道热肠着称,可以试着向他求助。

若本传奇仅满足于向人们讲述一桩爱情奇缘,未免流俗。正如孔尚任创作《桃花扇》意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曹雪芹之《红楼梦》写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实则告诫人生如梦,不要太过沈迷于红尘纠葛。《无双传》也正是通过仙客与无双的悲欢离合表现乱世中侠士的豪烈和舍生取义。至古洪出场,本传奇的主题才真正展开。

仙客四处寻访,在富平的乡间找到了古洪。他没有迫切地直陈来意,反而恭敬地登门拜访。不论古洪想要什么,他都想办法弄到手,哪怕是昂贵的丝绸和珠宝。古洪也不介意这种“无事献殷勤”的热情,只把自己所想所需尽数告知仙客,心安理得享受着他不辞回报的奉献。仙客待他,一如当初侍奉舅父,明知得到允诺的希望极其微茫,他仍是不求回报的一味付出。他何尝不知,从皇陵救出一个宫女,是危险万分的事情,若要想古洪点头,必须拿出比对待舅父百倍的诚意才可。

如此过了一年,仙客闲居在家,古洪突然不请自来,说自己一介武夫,年纪大了,知道仙客对自己竭尽情分,必是有求于他。古洪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愿意粉身碎骨报答他。仙客大哭拜倒,他的心意终于打动了这位高人,与无双重逢的时刻又近了一步。

古洪听了他的请求,没有立时答应,却仰天长叹,拍拍自己的头,诚恳地说:“这件事情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但我可以为你试一试。”之后,他有半年多失去音讯。

有一天,古洪写信请他会面,告诉他去茅山的使者回来了。见面后,古洪绝口不提营救无双的事,待问到使者的去向时,他只轻描淡写一句“杀掉了”带过。夜深时,古洪忽然打听认识无双的女子,仙客连忙推荐了采苹。古洪见到她,神秘一笑,要留她住几天,也不说缘由。

既然是用人不疑,仙客对古洪一系列诡异的行动从未质疑过,毕竟这是一件与朝廷对抗的大事,即使有万全准备,也须靠天意成全。他相信无双的眼光,相信古洪的能力,更将无限的虔诚寄托于上天。

又过了好几天,有人传信说,皇陵里有个宫女被处决了。仙客着塞鸿去打探消息,原来死的人竟是无双!一时五雷轰顶,山河失色,他等了许多年,身心吃了无数的苦,到头来竟是一场镜花水月的虚无结局。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无双,你可是这般的想法,便不再给我继续努力的机会,便提前离开了人世?原本他唯一的希望是古洪,可是他胜利的喜讯还未传来,无双就被命运提前带走。仙客只感到毕生的希望化作一场空,再没有精神的支柱、生存的信念。他嚎啕大哭,像个孩子。

当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平静,古洪风尘仆仆,领着一乘竹轿来找仙客,告诉他里面就是无双。原来他在茅山道士处求来让人假死的丹药,再排采苹假扮宫中使者赐无双服药,他自己再花钱赎出她的尸体,一路所经驿站,都用重金贿赂,避免泄漏风声。古洪运筹帷幄,步步惊心,终于把无双完好地送到仙客身边。在仙客的悉心照料下,无双也渐渐甦醒,恢复健康。

古洪并没有如仙客一般沈浸在重逢的喜悦中,他还要做些善后工作。他请塞鸿帮忙在屋后挖一个土坑,习惯了对古洪言听计从的仙客等人没有多想便去执行。在土坑越来越深时,古洪突现杀机,一刀砍下塞鸿的头颅掉落坑中。仙客吃惊之际,古洪却平静地说:“如今我足以报答公子的恩情了。”他还告诉他,自己为了守住仙客的秘密,在野外把派去抬轿的帮手也杀掉了,现在他也将要自杀。他劝仙客五更时带着无双和几个随从出发,从此改名换姓,浪迹天涯。交代完毕,仙客还来不及阻止,他就挥刀自刎,与塞鸿一同被葬在土坑里。

此后,仙客携无双隐居于世,做了五十年夫妻。

读整部传奇的过程中,都无法不为王仙客的矢志不渝而感动。他与无双,甚至没有享受过一刻的浪漫时光,却甘愿在数年的寂寞中等待团圆的机遇。深情厚意,或许是支持他坚守这份真爱的力量,但更多的恐怕是对她的一份责任。既然从小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婚约,他不因舅父的阻挠而退缩,也不因无双的遭遇而背弃,可谓是至诚之人。

曾经很疑惑,某些本是大团圆结局的叙事作品,偏教古人读出悲凉意味,为之伤感不已。读到《无双传》才有些明白,传奇就是传奇,它的故事太过离奇,太过理想化,让人心生感动的同时,便怀疑世上果真有这般的人或事吗?倘或真的有,会有那么巧合让自己遇到吗?平淡度过一生固然好,但这份诚心与坚韧,需要怎样的福分才能换来?

而古洪,这位在王、刘婚事起了决定作用的勇士,更是传奇的点睛之笔。他的出现,让这部毫无神魔色彩的故事,变得鲜活而神秘,昏暗压抑的笔触也开始出现一丝明快的光景。身为一名垂暮的侠客,他自然是希望在年迈之际尚有所用,不至发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当然,他也不希望帮助庸人甚至助纣为虐,所以才用一年的时间考察仙客的品行和意志,正如良禽择木,他的善举也要以辉煌正义为尚。

接受了仙客一年的礼遇,古洪越发感到他所求之事的困难程度之深,同时也感动于仙客的知遇之恩。仁人志士都有舍生取义的精神理想,古洪也不例外。《警世通言》认为: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遇到仙客,他怎能不萌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

他为仙客所求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屡出奇招,身犯险境,却不要仙客再操劳分毫。为了成事,他甘愿让自己手染鲜血,所有罪过揽于一身,最大限度保全了知己的名声。因此,在最后,他自刎谢罪。古洪知道,他从皇陵偷出一位宫女,又牺牲一众无辜的性命,每走一步都用的是阴谋诡计。于国,是触犯法律;于道,是滥杀无辜;于己,更是良心难安。

但不管怎样,他敢作敢当,从不后悔。他的自杀与成败无关,与生死无关,这种精神已经上升为他为人处事的信仰,他是在用行动证实一种死士文化。

若仙客知晓古洪会用这般惨烈的方式帮助自己,或许也会动摇求助的决心吧,但命运就如此安排,没有推倒重来的机会。

文章来源:大纪元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