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连续4天有雨 氰化钠生化危机迫在眉睫

2015年08月17日天津大爆炸
【新唐人2015年08月17日讯】(新唐人记者文翰报导)天津大爆炸的硝烟正在渐渐散去,但700吨氰化钠引发的潜在生化危机却在日益加重。日前,天津气象局预报,从8月17日午后起天津市连续四天都将出现降雨,这对现场尚未安全处置的大量剧毒氰化钠而言,不啻雪上加霜,一场无法预知危害规模的生化危机可谓已迫在眉睫。

未来4天将连续降雨氰化钠危机迫在眉睫

据天津气象局预报资料,8月17日天津市17点到23点左右会出现局部性的雷阵雨,并且此后三天,天津市每天都将有零星阵雨。18日将有雷阵雨转中雨,微风;19日为雷阵雨转多云,微风。

降雨原无好坏,但对天津危化品爆炸事故来说,能否妥善处置现场大量危化品,尤其是已经成为海内外焦点的700吨剧毒氰化钠,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严峻考验。

据陆媒财新网报导,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系主任王玉秋对记者介绍称,氰化物一般是指带有氰根离子(CN-)的化合物,氰化物在碱性环境下处理较容易。但一旦所处环境PH值降低,氰化物就容易以氢氰酸(HCN)的形式挥发,剧毒致命。

王玉秋分析,爆炸现场一旦发生降雨,有可能会形成酸性环境。经过燃烧后的很多物质,都有可能氧化形成酸性氧化物,遇水后,就有可能降低水体的pH值,即偏酸性,再加上爆炸烟气中的硫化物,经过雨水冲刷,一般也会降低pH值。

对此,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表示,降雨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好的作用,就是常规的污染物包括粉尘等会得到一次清洗。坏的方面是爆炸发生的厂区核心区内,目前还有一些地面还没有进行清理,如果降雨较大,污染物将会有不同程度的溢散。

包景岭特别提到,比如地面上有氰化物的污染,经过雨淋以后会产生氰化氢,但是氰化氢本身是溶于水的,在酸性条件下就会有溢散。

他还指出,氰化物污染问题处在有关方面严密监控之下,就目前看溢散情况还不是很严重。因为现场还没有遇到降雨,降雨以后会是什么情况,相关部门已经备有预案。

事故现场地表水氰化物已超标27倍

17日上午11时,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第7场爆炸事故新闻发布会。会上包景岭公布了环境检测的最新情况称,由16日零时至17日零时期间,现场共采集各类水的样品64个,对照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5类水体标准,原6个废水监测站位中,两个警戒区内的点位氰化物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与1.25倍和2.20倍。

包又指,原4个地表水监测点位均为未检出,昨日新增27个氰化物筛查排查点位,其中警戒区内的点位14个,警戒区外的点位有13,排查结果显示,对照天津市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5类水体标准,共有17个点位氰化物检出,其中3个点位超标,超标点位全部位于警戒区内,最大超标点也是距事故爆炸点最近的一个点,超标27.4倍,另两个点分别超标4.37倍和0.96倍,事故区的地表水超标比较严重。

据了解,尽管包景岭强调环境监测有国家环境总站、北京及河北等多个省市支援参与,结果有“品质保证”,但现场仍有记者对环境监测公布结果及可信程度感到质疑,当场询问会否存在造假可能。

远离爆炸现场多处检出氰化物

此前,在距离爆炸现场较远处,已经有多处地点发现氰化物踪影。中共国家海洋局17日通报称,根据16日的监测结果,天津港港池海域2个站位已经氰化物,其最大浓度为每升0.00156毫克,低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每升0.005毫克)。据指,该数值尚处于极微量,故海水中氰化物浓度暂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而据蘋果日报报导,绿色和平组织成员16日早在距离大爆炸中心5至10公里的四个地点,用氰化物检测试纸进行快速测试,在距离现场7.7公里的海河外滩公园测试时,三张试纸均显示水中含氰化物,其中一张更出现红色,显示氰化物浓度较高,但在覆查时却未有发现,而在另外三个地点的测试,试纸则未有变色,即水里没有氰化物。对于测试结果,绿色和平组织指这不代表地表水质没有受低度氰化物污染,亦不代表没有受其他化学物质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