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平常看电视剧、观赏电影的时候,都喜欢看悬疑类的故事,作家和编导就是利用人们的这一猎奇心理,尽量把生活中极平常的事情,创作出会声会色的故事来。所谓的收视率、票房率极高的原因,也就是能吊起人们的这种胃口。
凡是生活中充满着秘密的地方,人们都感兴趣打听;凡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无人感兴趣再去追问下去了。于是小到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私房事,大到社会上发生的重大灾难事故,或国家、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一不都是如此这样。似乎人们生活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探求“秘密”,而不是探索知识。
已过了十天的天津港爆炸事件,同样也是存在着“秘密”。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一切充满着神奇的国土上,几乎件件事件都有解不开的秘密存在着。直到成为过去式,仍然还是包含着重大秘密,被钉在棺材里,一切成为若干历史问题。再让后人掏出来,津津有味地再去慢慢破解去。
在如此大的灾难面前,尤其是面对着一百多条生命的消失,本来已经很沉重的一件事了,话题都是很凝重的,没有谁敢轻慢的对待这件事,更不能敷衍这件事。然而天天坐在电视机前,听到的新闻发布会上的报道,几乎全是灾难现场环境检测通报。难道这起重大灾难事件中的秘密,剩下来的就都是这些消息可以公开通报了吗?还要一再警示大家不信谣言,一再警告人们不准谣传,这不是反而让秘密增多了吗?
灾难现场环境的清理工作本来就是一件常规化的事情。人们最关心的只是有没有和生命迹象有关的资讯,其它的都是次要的问题,至于当地的土壤、空气、废弃物的处理工作,不应该也没有必要每天都要这么反覆地通报过不停,好象那片废墟里的化学品污染马上即将就会扩散到整个天津市,乃至造成全国的安危一样重要,又好象是核污染一样严重。这种现象很不寻常。再加上李总理赶过来指示说,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难道真的里面包裹着有许多秘密吗?
再弄不清化学品为何会突然爆炸,究竟二次爆炸造成多少人员死亡的情况下,又增添了该物流公司法人代表究竟是谁,该港口库区的安全监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究竟是谁,最起码有这四个错综复杂的秘密不能解答的情况下,能让“谣言”不谣传吗?这里面起码第一步的工作就是“问责调查”,显然引来各方面权力内幕在互相踢皮球的表演,如果照这样拖下去越久,越会显示出我们体制混乱的脆弱性。搞得北京“抗战胜利阅兵式”前所未有的要提前十几天来进行交通管制,可见这次事件的影响力有多么大啊。
这种现象说明了,这种体制的脆弱性在于,不抓就不会安全,一旦放松警惕就会让漏洞产生,事故就会随时发生。更说明了,不是没有制度规定、规范,而是没有责任人的存在,只有权力大小的存在,而一旦发生事故,都可以用权力说话。能逃避的就逃避,能推委的就推委,能顶包的就顶包,可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人都是抱着万一不出事的心态,多快好省的抓紧捞钱比什么都更重要。如今中国人事事逐利、斤斤计较,成绩留给自己,责任推给别人的自私所为,超过历史上任何时刻。
在这里我不能不引用一个在人家国家已经说烂了的故事来说明这一切,更能启发大家去思考,这些本来就没有秘密的事情,为什么会在我们这里层出不穷的发生。
这个故事来自于百年前的一篇文章,几乎被全世界所有的语言翻译出来,印制了亿万份都不止。纽约中央火车站曾将该文印刷了150万份分发出去。日俄战争期间,每一名俄国士兵都带着这篇文章。日军从俄军俘虏那里发现了它,如获至宝,在日本天皇的命令下,日本的每一名军人、公务员、老百姓都拥有这篇文章。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任何管理学或者成功学不可或缺的经典,被一代代人所广为传诵。这篇文章题为《把信带给加西亚》,最早发表于1899年。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也应该都能牢牢记住这篇文章,国家才有希望。
《把信带给加西亚》作者:Eebert Hubbard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物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
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3个星期之后,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要加强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间,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凡是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有时候都会因一般人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叫属下帮忙,或者,除非奇迹出现,上帝派一名助手给他,没有人能把事情办成。
不信的话,我们来做个试验:你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周围有6名职员。把其中一名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某某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那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然后就去执行吗?我敢说他绝不会,反而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他是谁呀?他过世了吗?哪套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放在哪儿?是我的工作吗?为什么不叫查理去做呢?急不急?你为什么要查他?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某某的资料,然后,会再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这个人。真的,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不会对你的“助理”解释,某某编在什么类,而不是什么类,你会满面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心灵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有可能把这个社会带到危险境界。
如果人们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你又怎能期待他们为别人采取行动呢?你登广告征求一名速记员,应征者中,十之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不认为这些是必要条件。这种人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吗?在一家大公司里,总经理对我说:“你看那职员。”“我看到了,他怎样?”“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不过如果我派他进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可能把任务完成,但也可能就在途中走进一家酒吧,而当他到了闹市区,可能根本忘了他的差事。”这种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近来我们听到,许多人为“那些为了廉价工资工作而又无出头之日的工人”以及“那些为求温饱而工作的无家可归人士”表示同情,同时把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但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一直到年老,都无法使有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做点正经的工作,也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长久而耐心地想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的员工。在每个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个持续的整顿过程。公司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显然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进来。不论业务怎么忙碌,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着。只有当公司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整顿才会出现较佳的成绩――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才能的人,都被摈弃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焦心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
世界上亟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2015.8.22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凡是生活中充满着秘密的地方,人们都感兴趣打听;凡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无人感兴趣再去追问下去了。于是小到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私房事,大到社会上发生的重大灾难事故,或国家、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一不都是如此这样。似乎人们生活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探求“秘密”,而不是探索知识。
已过了十天的天津港爆炸事件,同样也是存在着“秘密”。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一切充满着神奇的国土上,几乎件件事件都有解不开的秘密存在着。直到成为过去式,仍然还是包含着重大秘密,被钉在棺材里,一切成为若干历史问题。再让后人掏出来,津津有味地再去慢慢破解去。
在如此大的灾难面前,尤其是面对着一百多条生命的消失,本来已经很沉重的一件事了,话题都是很凝重的,没有谁敢轻慢的对待这件事,更不能敷衍这件事。然而天天坐在电视机前,听到的新闻发布会上的报道,几乎全是灾难现场环境检测通报。难道这起重大灾难事件中的秘密,剩下来的就都是这些消息可以公开通报了吗?还要一再警示大家不信谣言,一再警告人们不准谣传,这不是反而让秘密增多了吗?
灾难现场环境的清理工作本来就是一件常规化的事情。人们最关心的只是有没有和生命迹象有关的资讯,其它的都是次要的问题,至于当地的土壤、空气、废弃物的处理工作,不应该也没有必要每天都要这么反覆地通报过不停,好象那片废墟里的化学品污染马上即将就会扩散到整个天津市,乃至造成全国的安危一样重要,又好象是核污染一样严重。这种现象很不寻常。再加上李总理赶过来指示说,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难道真的里面包裹着有许多秘密吗?
再弄不清化学品为何会突然爆炸,究竟二次爆炸造成多少人员死亡的情况下,又增添了该物流公司法人代表究竟是谁,该港口库区的安全监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究竟是谁,最起码有这四个错综复杂的秘密不能解答的情况下,能让“谣言”不谣传吗?这里面起码第一步的工作就是“问责调查”,显然引来各方面权力内幕在互相踢皮球的表演,如果照这样拖下去越久,越会显示出我们体制混乱的脆弱性。搞得北京“抗战胜利阅兵式”前所未有的要提前十几天来进行交通管制,可见这次事件的影响力有多么大啊。
这种现象说明了,这种体制的脆弱性在于,不抓就不会安全,一旦放松警惕就会让漏洞产生,事故就会随时发生。更说明了,不是没有制度规定、规范,而是没有责任人的存在,只有权力大小的存在,而一旦发生事故,都可以用权力说话。能逃避的就逃避,能推委的就推委,能顶包的就顶包,可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人都是抱着万一不出事的心态,多快好省的抓紧捞钱比什么都更重要。如今中国人事事逐利、斤斤计较,成绩留给自己,责任推给别人的自私所为,超过历史上任何时刻。
在这里我不能不引用一个在人家国家已经说烂了的故事来说明这一切,更能启发大家去思考,这些本来就没有秘密的事情,为什么会在我们这里层出不穷的发生。
这个故事来自于百年前的一篇文章,几乎被全世界所有的语言翻译出来,印制了亿万份都不止。纽约中央火车站曾将该文印刷了150万份分发出去。日俄战争期间,每一名俄国士兵都带着这篇文章。日军从俄军俘虏那里发现了它,如获至宝,在日本天皇的命令下,日本的每一名军人、公务员、老百姓都拥有这篇文章。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任何管理学或者成功学不可或缺的经典,被一代代人所广为传诵。这篇文章题为《把信带给加西亚》,最早发表于1899年。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也应该都能牢牢记住这篇文章,国家才有希望。
《把信带给加西亚》作者:Eebert Hubbard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物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
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
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3个星期之后,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要加强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地完成任务――“把信带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间,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凡是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有时候都会因一般人无法或不愿专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惊。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叫属下帮忙,或者,除非奇迹出现,上帝派一名助手给他,没有人能把事情办成。
不信的话,我们来做个试验:你此刻坐在办公室里――周围有6名职员。把其中一名叫来,对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某某的生平做成一篇摘录。”那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然后就去执行吗?我敢说他绝不会,反而会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他是谁呀?他过世了吗?哪套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放在哪儿?是我的工作吗?为什么不叫查理去做呢?急不急?你为什么要查他?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怎么样去查那个资料,以及你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找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某某的资料,然后,会再回来对你说,根本查不到这个人。真的,如果你是聪明人,你就不会对你的“助理”解释,某某编在什么类,而不是什么类,你会满面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心灵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有可能把这个社会带到危险境界。
如果人们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你又怎能期待他们为别人采取行动呢?你登广告征求一名速记员,应征者中,十之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不认为这些是必要条件。这种人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吗?在一家大公司里,总经理对我说:“你看那职员。”“我看到了,他怎样?”“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不过如果我派他进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可能把任务完成,但也可能就在途中走进一家酒吧,而当他到了闹市区,可能根本忘了他的差事。”这种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近来我们听到,许多人为“那些为了廉价工资工作而又无出头之日的工人”以及“那些为求温饱而工作的无家可归人士”表示同情,同时把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但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一直到年老,都无法使有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做点正经的工作,也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长久而耐心地想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的员工。在每个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个持续的整顿过程。公司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显然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进来。不论业务怎么忙碌,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着。只有当公司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整顿才会出现较佳的成绩――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才能的人,都被摈弃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只有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使得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出任何愚笨问题,也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不顾一切地把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焦心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
世界上亟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2015.8.22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