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长子”危在旦夕 李克强用习近平谋略出新招

2015年12月23日财经
【新唐人2015年12月23日讯】(新唐人记者李静报导)目前,形容中国东北三省经济最贴切的词语是“垫底”和“倒数”。这一年来,在大陆31省经济增速的排行榜中,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共长子”——东北三省每每出现在尾巴上,让忧虑中国经济低迷的习李,更为发愁。12月22日,中共国务院批准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立“哈尔滨新区”,被外界认为是习李为打救东北经济而祭出的新招。

中共官方“中国政府网”12月22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的批覆》(国函〔2015〕217号)。

批覆提到,哈尔滨新区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批覆表示,“哈尔滨新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措施。

批覆还透露成立“哈尔滨新区”的具体目的是,“畅通对外贸易通道,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构建外向型产业体系”,使之成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等。

这是今年以来中共国务院同意设立的第5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获批设立的第16个国家级新区。

参与哈尔滨新区规划的黑龙江学者宋魁表示,哈尔滨新区获得批准,是官方释放了“中国要振兴东北”的讯号。

实际上,东北三省GDP增长去年失速,今年又倒数,这个曾经的中共“长子”让习李“操碎了心”。习近平半年之内两度“过问”东北经济,还专门去东北调研座谈。李克强今年4月份在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更是毫不客气地表达痛心之情说:“你们的数据的确让我感到揪心啊!”

2003年到2012年,辽宁经济增长年均速度达到令人震惊的12.8%,甚至高于10.7%的全国水平。但在近期公布的前三季度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速里,东北三省前三季度GDP增速排名可谓惨不忍睹。其中,辽宁以2.7%的增速垫底,黑龙江前三季度GDP增速为5.5%,排名倒数第三;吉林前三季度GDP增速为6.3%,排名倒数第四。“中共长子”显然已经危在旦夕。

在这样危急的情势下,“哈尔滨新区”的成立,无疑是习李的挽救东北经济的一个期冀。但为何选择哈尔滨?

新唐人记者注意到,就在12月1日,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亚洲和平和解理事会、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高层对话会上发布了《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研究》报告。

该《报告》指出,哈尔滨是连接欧亚的重要枢纽,是对俄罗斯贸易的重要城市,是对俄经贸合作中心。因此要把哈尔滨打造成国际化大都市,使之在对俄经贸合作中发挥龙头作用。随后,22日,“哈尔滨新区”被国务院批准成立。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2014年年底的APEC会议期间正式提出的政治宣示。随后,李克强也在不同的场合,国内和外访中高调呼应,大力倡议要推动“一带一路”。

这次,为重振东北经济,国务院批准成立“哈尔滨新区”,并以推进习近平的“一带一路”作为主要方针策略,习李二人为提振中国经济而紧密配合的态势可见一斑。虽然习李苦心安排,殷切希望,但东北经济是否就能如愿,再度风生水起呢?答案可能是不确定的。

华盛顿邮报网站曾刊登署名西蒙•德尼尔的文章谈及东北经济的衰落。

文章描绘整个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痛苦的过渡:重工业倒退,投资者烦躁不已。股市暴跌,经济放缓的恐慌在蔓延。文章强调,在实体经济中,中国经济放缓的冲击与过渡期的痛苦,东北的感受比任何地方都更尖锐。

文章认为,东北面临的挑战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也大体相同:削减国有企业的力量,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出口、基础设施与住房拉动的繁荣后劲不足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增长引擎,改革经济同时又不能造成更多的痛苦与严重动荡。

“人人都知道该怎么办。必须调整经济结构。但是,具体步骤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华盛顿邮报如是说。

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可能首先需要向自己“动刀子”、“出重拳”,治理懒政、庸政的问题,向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体制“开炮”。

海外大纪元前不久刊发的特稿提到,习近平与其他中共领导不同,习的一些所为对挽救中华民族危机,起到了正面作用。

新唐人注意到,最近,习近平当局在反腐治本,军改,经济危机等方面都遭遇重大的障碍,究其根本,横亘在习李面前的,就是体制改革的难题。单从经济层面讲,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无法彻底解决经济上的问题的。当然,进行某个层面的改革,短期内或有一些成效,但最终迎来的是全面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