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辉:如何面对过去决定走向何种未来

2015年12月28日评论
在10月和11月有习阵营背景的大陆财新网博客栏目分别发表了否定文革的胡锦涛智囊俞可平的长文《邓小平与中国的进步》和题为《为甚么需要真相委员会?》一文,以及曾任山西省长、现任中山大学教授于于军举办首个“反思文化大革命”的系列讲座后,12月25日,财新网再度刊登了米琴撰写的题为《中的施魔者和着魔者》的文章,而该作者此前曾写过《伪君子》等与现实非常贴近的文学名着的分析文章,篇篇可以说是在隐喻当下。

《群魔》是俄罗斯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四部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米琴在文章中通过对《群魔》中的施魔者贵族青年斯塔罗夫金和着魔者大学生沙托夫、工程师基里洛夫以及“革命青年”彼得的描述,将施魔者的放荡、堕落,着魔者的恐怖、可怕一一点出,而其目的正是为了与文革加以对照。如文章在提到彼得认为革命造反的最终目的是夺取最高权力后,米琴笔锋一转,称这让人想起“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打倒一切、怀疑一切”,“把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以及“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等等“文革”中盛行的口号。随后作者还表示,小说描写的偏激青年、社会乱象和道德沦丧都让亲历过“文革”的人有似曾相识感。

显然,如果说俞可平、于幼军是在直接否定和“反思”文革,那么归在“名着的启示”栏目下的米琴的文章则是在间接指出文革的恐怖和荒谬,而三者共同的目的应该都是避免文革死灰复燃。这样的遥相呼应无疑也不是巧合,尤其是在“真相委员会”的说法提出并称“在当下中国,诸多历史议题仍未解禁,而随着一代人的逐渐老去,对建国后屡次政治运动中暴行的反思、忏悔、平反之声却已日渐强烈。真相委员会的概念,也被一些学者、媒体提及,悄然进入公众视野”后,这除了是在为现高层未来还原历史真相做铺垫外,更是在引出的一个意义重大、引人思索的话题:我们该如何面对过去。

是的,如果没有一个说法,过去的永远不会过去。面对中共建政后的包括发动大跃进、文革、屠杀学生、迫害法轮功在内的暴行,不进行反思、忏悔、昭雪、道歉、追责,过去的不仅不会过去,而且还会影响国家未来的走向。因为反思、追责的核心和要义,是在直面历史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和解与稳定,以赢得更广泛的民心。

2010年6月15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下议院公布了“塞维尔调查报告”。这份耗时12年、花费了近两亿英镑的5千页报告,还原了1972年1月30日发生在北爱尔兰德瑞市英国士兵开枪打死13名示威者的真相,那一天被称为“血色星期日”,成为了北爱尔兰人内心永远的伤痛。根据报告,虽然开枪的士兵自称受到示威者手中武器的威胁,但报告显示那些中弹者手中并没有任何武器,而且士兵开枪前也没有给出任何的警告,而是直接开火。虽然开枪并非来自上面的指使,但卡梅伦表示“政府最终要为其部队的行为负责,我代表政府、代表国家向受害者家庭表达深切的歉意”。

聚集在议会广场上收听卡梅伦演讲的英国民众为政府的深刻反思而欢呼,受害者家属为自己的亲属终于被彻底洗清了污名而欢呼,学者们为能够重新确认政府行为边界、重申正义和对生命重新表达敬意而欢呼,而这样的欢呼背后是政府赢得的民心。

曾经有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那些拒绝从历史中学习的人注定要重复它的悲剧。”因此,一个国家走向怎样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面对不堪的过去,因为还原、公布真相,才能避免历史重蹈覆辙。


文章来源: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