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4月19日讯】感觉无聊的时候,刚吃饱的时候,嘴巴总会不自觉地张开,犯懒打个哈欠,不过究竟人为什么会打哈欠?打哈欠真的会“传染”吗?BBC刊登一则《科学界最令人困惑的一件事?人类为何会打哈欠?》(One of science’s most baffling questions? Why we yawn?)的文章,告诉你科学家对打哈欠的认知,企图解开这项人类数千年难解的谜题。
马里兰大学心理学家、出版《令人好奇的行为:哈欠、大笑、打嗝》(Curious Behavior: Yawning, Laughing, Hiccupping, and Beyond)的作者普罗文(Robert Provine)指出,当我们与他人交谈时,打哈欠是经常有的事情。在发表演说时,会发现大多数听众在打哈欠,嘴巴张得大大的,里面的扁桃体欢快地跳动着。
对此,普罗文认为这并不让他觉得被冒犯,“反而使我的演讲更有效果。”普罗文认为,“你说着话,然后你的听众开始打哈欠,这时你就可以让他们就打哈欠这一行为做一个试验,比如闭紧嘴唇,或者透过咬紧的牙齿进行吸气,又或者在鼻子被紧紧压住的情况下尝试打哈欠。”
正是透过类似的试验,普罗文试图探索这项数千年的谜题:我们为什么会打哈欠?我们都知道,疲劳、无聊或看到别人打哈欠,都会带来几乎是无法遏制的冲动,但是打哈欠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到底有何种作用呢?
促进人体排出有害气体、提供血液大量氧气
第一位研究哈欠的学者是2500多年前的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他相信打哈欠能够促进释放有害气体,尤其是在发烧期间。希波克拉底指出:“就像水煮开时,会有大量的蒸汽从锅里溢出,身体内积存着的气体在体内温度上升时也会被强制排出。”
类似的观点一直延续到19世纪,当时科学家提出打哈欠有助于呼吸,可为血液提供大量的氧气供给,同时排掉二氧化碳。
如果这样的说法是真的,那么人们打哈欠的频率应该会根据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改变。不过,当普罗文让志愿者吸入不同混合成分的气体时,他并没有发现这样的变化。
打哈欠会传染,可能是一种沟通方式?
另外,有很多理论都关注在打哈欠那奇怪、具有传染性的特性上。“在观看他人打哈欠行为的人之中,大约有5成的人同时也会打哈欠。”普罗文指出,“打哈欠的传染力如此之大,不论是看到、听到另外一个人打哈欠,甚至阅读有关哈欠的内容,都会引起另外一个哈欠。”对此,一些研究者在想“打哈欠是否可能是沟通的一种原始形式?”如果是,这种形式又是在传递什么样的讯息?
来自瑞士伯尔尼大学的赫斯(Christian Hess)指出,人类在打哈欠的时候常常感到疲惫,因此有人认为打哈欠是为了使每个人的生理时钟调整到同样的节奏。“在我看来,打哈欠最有可能的信号作用,是将一个社会群体的行为‘同步化’,进而使他们在同一时间调整睡眠时间。”有了同样的生活节奏后,一个团队就能够在一天中更有效的工作。
打哈欠会刺激、活化大脑
“人们在压力大的时候也会打哈欠。”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们经常会在比赛开始前打哈欠,音乐家在演奏前有时也会这样。普罗文与其他研究者相信,打哈欠这一费力的行为可能有重新刺激、活化大脑的作用。当你困倦的时候,打哈欠能够让你变得更加警觉;当你分心时,会使你集中注意力。
例如,透过哈欠在一个群体中扩散,这种具感染性的行为能够帮助每一个人获得相同程度的注意力,使人类对于威胁更加警惕。一位法国研究者瓦卢辛斯基(Olivier Walusinski)也提出,打哈欠有助于促进大脑周围脑脊液的分泌,这种液体能够引起神经活动的变化。不过,这一机制仍待商榷。
打哈欠会冷却大脑,防止大脑过热
对于打哈欠这个现象,有许多论点,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哈欠理论。但近几年却出现了一个理论,拥有一次性化解所有矛盾观点的潜力。来自纽约州立大学奥尼昂塔学院的安盖勒普(Andrew Gallup),在攻读学士学位期间,提出打哈欠可能具有冷却大脑,防止大脑升温过度的作用。
他认为,在打哈欠过程中,颌(构成口腔上下部位的骨骼、肌肉组织)的大幅度运动促进血液在头骨周围的流动,带走了过度的热量,而过程中的深吸气又将较低温的空气带入了窦穴和颈动脉周围,颈动脉又将冷却后的血液输回大脑。
此外,打哈欠这一大幅度动作还能够活动鼻窦的细胞膜,从而经窦穴引起较小的气流波动,这一波动会使得我们的粘液汽化,从而达到冷却大脑的作用,简单来说,哈欠的效果就像空调一样。
最明显的测试就是,在正常条件下,盖勒普发现大约有48%的人会有打哈欠的冲动,但让这群人将一块冷敷布压在额头上时,这一数字减到了9%。盖勒普也指出,透过鼻子呼吸也可以冷却大脑,且此方式更有效,可以完全抑制打哈欠的冲动。对于任何置身于冗长无聊的对话,又想避免因哈欠而尴尬的人来说,这是个很好的办法。
盖勒普最后打趣的说,“我敢打赌现在的你看到这里肯定已经打了好几次的哈欠”。就像普罗文所指,阅读或是想到打哈欠这件事都足够引起哈欠。所以别憋着了,尽情地张开嘴吧,“要知道你可是在享受一个人类数千年难解的秘密!”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啸天
马里兰大学心理学家、出版《令人好奇的行为:哈欠、大笑、打嗝》(Curious Behavior: Yawning, Laughing, Hiccupping, and Beyond)的作者普罗文(Robert Provine)指出,当我们与他人交谈时,打哈欠是经常有的事情。在发表演说时,会发现大多数听众在打哈欠,嘴巴张得大大的,里面的扁桃体欢快地跳动着。
对此,普罗文认为这并不让他觉得被冒犯,“反而使我的演讲更有效果。”普罗文认为,“你说着话,然后你的听众开始打哈欠,这时你就可以让他们就打哈欠这一行为做一个试验,比如闭紧嘴唇,或者透过咬紧的牙齿进行吸气,又或者在鼻子被紧紧压住的情况下尝试打哈欠。”
正是透过类似的试验,普罗文试图探索这项数千年的谜题:我们为什么会打哈欠?我们都知道,疲劳、无聊或看到别人打哈欠,都会带来几乎是无法遏制的冲动,但是打哈欠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到底有何种作用呢?
促进人体排出有害气体、提供血液大量氧气
第一位研究哈欠的学者是2500多年前的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他相信打哈欠能够促进释放有害气体,尤其是在发烧期间。希波克拉底指出:“就像水煮开时,会有大量的蒸汽从锅里溢出,身体内积存着的气体在体内温度上升时也会被强制排出。”
类似的观点一直延续到19世纪,当时科学家提出打哈欠有助于呼吸,可为血液提供大量的氧气供给,同时排掉二氧化碳。
如果这样的说法是真的,那么人们打哈欠的频率应该会根据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改变。不过,当普罗文让志愿者吸入不同混合成分的气体时,他并没有发现这样的变化。
打哈欠会传染,可能是一种沟通方式?
另外,有很多理论都关注在打哈欠那奇怪、具有传染性的特性上。“在观看他人打哈欠行为的人之中,大约有5成的人同时也会打哈欠。”普罗文指出,“打哈欠的传染力如此之大,不论是看到、听到另外一个人打哈欠,甚至阅读有关哈欠的内容,都会引起另外一个哈欠。”对此,一些研究者在想“打哈欠是否可能是沟通的一种原始形式?”如果是,这种形式又是在传递什么样的讯息?
来自瑞士伯尔尼大学的赫斯(Christian Hess)指出,人类在打哈欠的时候常常感到疲惫,因此有人认为打哈欠是为了使每个人的生理时钟调整到同样的节奏。“在我看来,打哈欠最有可能的信号作用,是将一个社会群体的行为‘同步化’,进而使他们在同一时间调整睡眠时间。”有了同样的生活节奏后,一个团队就能够在一天中更有效的工作。
打哈欠会刺激、活化大脑
“人们在压力大的时候也会打哈欠。”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们经常会在比赛开始前打哈欠,音乐家在演奏前有时也会这样。普罗文与其他研究者相信,打哈欠这一费力的行为可能有重新刺激、活化大脑的作用。当你困倦的时候,打哈欠能够让你变得更加警觉;当你分心时,会使你集中注意力。
例如,透过哈欠在一个群体中扩散,这种具感染性的行为能够帮助每一个人获得相同程度的注意力,使人类对于威胁更加警惕。一位法国研究者瓦卢辛斯基(Olivier Walusinski)也提出,打哈欠有助于促进大脑周围脑脊液的分泌,这种液体能够引起神经活动的变化。不过,这一机制仍待商榷。
打哈欠会冷却大脑,防止大脑过热
对于打哈欠这个现象,有许多论点,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哈欠理论。但近几年却出现了一个理论,拥有一次性化解所有矛盾观点的潜力。来自纽约州立大学奥尼昂塔学院的安盖勒普(Andrew Gallup),在攻读学士学位期间,提出打哈欠可能具有冷却大脑,防止大脑升温过度的作用。
他认为,在打哈欠过程中,颌(构成口腔上下部位的骨骼、肌肉组织)的大幅度运动促进血液在头骨周围的流动,带走了过度的热量,而过程中的深吸气又将较低温的空气带入了窦穴和颈动脉周围,颈动脉又将冷却后的血液输回大脑。
此外,打哈欠这一大幅度动作还能够活动鼻窦的细胞膜,从而经窦穴引起较小的气流波动,这一波动会使得我们的粘液汽化,从而达到冷却大脑的作用,简单来说,哈欠的效果就像空调一样。
最明显的测试就是,在正常条件下,盖勒普发现大约有48%的人会有打哈欠的冲动,但让这群人将一块冷敷布压在额头上时,这一数字减到了9%。盖勒普也指出,透过鼻子呼吸也可以冷却大脑,且此方式更有效,可以完全抑制打哈欠的冲动。对于任何置身于冗长无聊的对话,又想避免因哈欠而尴尬的人来说,这是个很好的办法。
盖勒普最后打趣的说,“我敢打赌现在的你看到这里肯定已经打了好几次的哈欠”。就像普罗文所指,阅读或是想到打哈欠这件事都足够引起哈欠。所以别憋着了,尽情地张开嘴吧,“要知道你可是在享受一个人类数千年难解的秘密!”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