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园“毒跑道”频现 多数不了了之

2016年06月07日社会
【新唐人2016年06月07日讯】(新唐人记者李韵综合报导)近年来,中国各地学校塑胶毒跑道导致学生不适的事件屡屡发生。仅过去几个月内“毒跑道”就波及江苏、广东、上海、浙江等多个省市。陆媒称,有关事件遭到处罚的数目寥寥无几。

最近的一起毒跑道事件发生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200多名学生因校内“毒操场”出现流鼻血、过敏、咳嗽、视力下降等症状。

5月底,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小也发生毒跑道事件,40个班级、2000名学生,不少出现咳嗽、流鼻血、皮肤红疹等不适症状,校方5月29日紧急通知搬回老校区上课。

5月中旬,浙江瑞安一所小学被曝出塑胶操场气味浓烈刺鼻,多名学生出现流鼻血、反覆发烧等症状。

仅去年,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深圳等至少15个城市出现过“毒跑道”事件。

深圳市是去年受“毒跑道”影响最严重的城市。去年9月份开学后,南山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陆续出现流鼻血、肚子痛、呕吐、咳嗽症状。

深圳市教育局对2013年以来全市学校新改扩建后投入使用的345个塑胶运动场地进行排查,首批发现11所疑似塑胶运动场地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学校。

去年秋季开学不久,江苏多地也陆续有学生家长反映,孩子上学后集中出现了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他们怀疑与学校的塑胶跑道气味呛人有关。

北京芳草地小学丽泽分校、北京美格双语幼儿园、北京展览路第一小学、深圳北师大南山附小、福田区美莲小学、常州外国语学校、丹阳市前艾小学、无锡崇宁实验小学、松江区华亭第二幼儿园等多所学校也曾出现毒跑道伤人事件。

“毒操场”处罚的后续报导寥寥无几

博闻社报导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毒跑道”事件活跃公众视野,但最终大多以“学校宣布跑道无毒、学生复课、操场启用、锻炼继续、媒体公告”收尾。有关“毒操场”处罚的后续报导更是寥寥无几。

全中国范围内,原本象征健康的跑道逐渐成为校园“安全隐患”的代名词。各地学校塑胶跑道用的大多数塑胶,主要成分是聚氨酯,需要采用一类叫做二异氰酸酯的原材料。

报导说,据市场调查,用于塑胶跑道的聚氨酯几乎都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比起甲醛和苯来说,这种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TDI是一种挥发性有机物(VOC),吸入毒性明显,可以引发哮喘、胸闷等呼吸道症状及皮炎、皮疹等皮肤过敏症状,这与很多毒跑道受害学生的病症也是吻合的。

曾有报道称,田径运动员的职业性哮喘有20%是由TDI所引起。此外,TDI还有明确的致畸作用,因此在塑胶跑道刚刚流行时,业内专家就已经提示需要重视残馀TDI的危害。

聚氨酯塑胶跑道在施工时还需使用胶水。所谓胶水,更专业的说法是粘合剂,是以甲苯为溶剂。甲苯毒性虽不大,但作为溶剂,它的挥发量较大,长期暴露在含有甲苯的环境下,也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如果跑道所使用的聚氨酯以及粘合剂并不是稳定性很好的原料,在强光的照射下还容易发生老化降解,毒性也就更难估测。

知情人士称,现在当局招标很多都是走过场,所有参与竞标的公司只要事先提供送样检测,并由相关具备资质的检测中心出具质量安全报告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参加项目竞标了。

一旦幸运中标,后面的产品生产和最后的验收实际上都是无人监管的状态。从公开报导看,各地“毒跑道”事件中也没有出现具体处理的细节。

5月份陆媒曾报导说,“毒跑道”事件频发,一方面是由于技术原因,至今对室外塑胶跑道的有毒检测仍然空白;另一方面是监管不力。

而发现“毒跑道”,多是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为“检测”标准,学生成了检测“毒跑道”的“小白鼠”。等到学生出现了状况才来认定学校的跑道是“毒跑道”。

报导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错误”已经不是首次出现了,可为何还会不断重演?这难道仅仅是由于标准之失吗?

报导认为,对“毒跑道”,必须进行追究,对于相关责任人决不能轻易放过。同时,监管部门要承担起监管责任,对于渎职者也不能轻饶,唯有将“毒跑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进行严密监管,才不会让“毒跑道”重现于校园中。

责任编辑: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