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现首2宗登革热病例 患者需隔离治疗

2016年06月20日社会奇闻
【新唐人2016年06月20日讯】(新唐人记者张莉综合报导) 近日,广州市疾控中心通报,6月份本地发现今年首例和第2例确诊登革热感染病例。当中1名患者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另1名在家隔离,接受随访跟踪治疗。这2人共同活动地方均在越秀区六榕街,估计是同源感染病例。

另据监测数据表示,广州蚊媒密度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容易发生蚊媒传播传染病。据悉,今年广州市已报告发现21宗登革热输入病例,而这次两宗为本地病例的确诊,表明广州已出现本地登革热传播疫情。

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登革热是一种蚊媒病毒病,近年来在世卫组织所有区域的传播速度很快。登革热病毒主要由雌性埃及伊蚊传播,也可经由雌性白纹伊蚊传播。该病广泛分布在热带,受降雨量、温度和无序快速城市化影响,各地面临的风险程度存有差异。

重症登革热(也称为登革出血热)于1950年代菲律宾和泰国登革热流行期间被首次发现。当今,重症登革热影响到大多数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已成为上述地区儿童住院和死亡一个主要病因。

登革热是由白纹伊蚊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同时也是广州地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和生长在臭沟渠的蚊子不一样,它是白天出来叮咬人畜,并非晚上,和一般在家里常见的蚊子不一样。白纹伊蚊最喜欢滋生在小积水及花花草草、废弃饭盒容器内的积水中,因此清理积水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步骤。

登革热(英语:dengue fever),也称为骨痛热症、断骨热、天狗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由蚊子传播的热带病。患者大约会在感染后3到14天后发作,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还有典型性的麻疹样皮疹。少部分患者病情可进一步恶化,出现登革出血热,威胁生命,患者有出血、血小板减少和血浆蛋白渗出,或者进展为登革休克综合征,此时会出现凶险的低血压休克。

专家建议,市民如被蚊子叮咬后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筛查和治疗。

责任编辑: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