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诺贝尔医学奖 日本大隅良典获奖

2016年10月03日其他城市
【新唐人2016年10月03日讯】2016年“诺贝尔奖”10月3日揭开序幕,首先登场的是通称医学奖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日本生物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获此殊荣。



负责遴选得主的斯德哥尔摩卡罗林学院诺贝尔会议(Nobel Assembly at Karolinska Institutet)指出,大隅良典发现细胞的“自噬作用”(autophagy)运作的机制,因此获奖。自噬作用可以想像为“细胞的大扫除”,让细胞得以降解与循环再利用(degrading and recycling)内部的细胞组件(cellular components)。

大隅良典研究进一步发现15个与“自噬作用”密切相关的基因,为人类了解细胞内部循环树立了典范。

“自噬作用”一旦异常或其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引发癌症、第二型糖尿病、神经疾病、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大隅良典独得800万瑞典克朗(SEK,约新台币3000万元)奖金,颁奖仪式将于12月10日诺贝尔(Alfred Nobel)忌辰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Stockholm)举行。

诺贝尔接下来还将揭晓物理奖10月4日,化学奖10月5日,和平奖10月7日,经济学奖10月10日,文学奖将随后揭晓。


诺贝尔颁奖日期(脸书截图)



大隅良典背景




大隅良典10月3日参加日本科技学院新闻发布会(Ken Ishii/GettyImages)


现年71岁的大隅良典出生于日本福冈县福冈市,父亲是九州帝国大学教授,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大量阅读兄长赠送的自然科学读物,启发了对科学的兴趣。后来他考入东京大学理科,研究所时期师从今堀和友教授,专攻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研究,1974年取得东大理学博士学位。

1974至1977年间,大隅良典曾赴笈美国纽约洛克斐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3年,返国后回到母校东京大学,1988年成立研究小组。2009年,大隅良典转往东京工业大学任教,目前是该校科学技术创成研究院特任教授。

什么是“自噬作用”?



自噬作用(autophagy)是指细胞自体清理老旧的蛋白质、失常的胞器以及入侵的微生物的作用。科学家早造1960年代就注意到细胞的自噬作用。当细胞膜接受到养分或氧气不足等讯息时,会将讯号往细胞内回报,此时细胞内的蛋白质和脂质会形成弯月状的双层膜构造,称为吞噬泡(phagophore),吞噬泡会不断增加新的膜,不断长大将受损胞器或蛋白质包围,最后形成自噬小体(autophagosome)。



(记者王兰报导/责任编辑:唐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