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10月30日讯】近日,在大陆西安市,一农民工怕弄脏地面,脱掉鞋子进银行,然后跪着在ATM机前取钱的新闻,让网友心酸想哭,并引发舆论和网络关注。
据华商报10月26日报导,上述情况是大学生小张25日在西安雁翔路附近一家银行看到的,这一幕让他动容。该农民工说,他的鞋太脏了,会弄脏地面,不想给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从小张拍摄的现场照片中看到,银行的地面很干净,刚刚被拖过,银行门口,保安还拿着一把拖把。
25日晚,华商报记者联系上西安理工大学学生小张。他回忆说,25日上午9时许,他在银行门口看到,一50岁左右的农民工,将鞋放在银行门口,然后进到银行里面,“怎么进去的我没看见,只看见他脱鞋了,后来跪在ATM机前操作。”
小张说,很多人在看了这张照片后,觉得心酸的同时,质疑银行保安有些冷漠。“其实保安也很好,他对农民工说,‘没事没事,你进去,一会儿我再拖一次’,可农民工说,‘我鞋上全是泥,没事,我一下就出来了!’,然后就脱下了鞋。”
小张说,农民工和银行保安都挺好,都是值得尊重的人,希望大家不要误解。
该新闻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网民跟帖称:这一幕让人心酸,心疼得想哭……;非常有素质的农民工,城市里最美丽的人,为你们骄傲;感动,尽管他们干着最累的工作,但他们的心是最高贵的……
一农民工网民表示,我们那样做不是卑贱或作秀,是因为我们知道劳动的辛苦,是对他人付出成果的尊重。
有网民表示:现在大家一片赞誉,假如农民工把泥土带进银行,大家又会怎样看?
在读研究生张松超28日发表博文称,网上不少人都将农民工的这种行为置于道德的高地大加赞美。但他的第一反应却只是心酸。假如他在学校里,把鞋子脱了,跪着经过这些干净的地面,旁观同学的评价一定是:“有病”,而绝对不会是赞美。那么这背后说明了甚么问题呢?
文章说,从行为选择的层面来看,在城市,农民工有一种身分上的自卑感,这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有座不坐、跪地取钱等。
从舆论评价的层面来看,人们的赞美,恰恰是对农民工的偏见,甚至潜意识中仍摆脱不了对农民工的歧视。说白了,这就是一种不平等的视角。
而要让农民工这一群体自身也不觉得低人一等,最根本的办法还在于“平权”,让他们在城市中有归属感。
《京华时报》28日发表文章称,农民工“跪地取钱”这件事不乏令人感动的元素,但更多的还是酸楚与悲凉。这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只是因为“农民工”,而具有了别样的意味。
农民工“跪地取钱”恐怕主要还是源于一种自我定位。在相对陌生的城市里,他们本能地有一种紧张感,进而产生低人一等的心态,处处小心翼翼,甚至过度谦卑。
而这种自我定位,又与他们身处的现实环境和日常感受密不可分。在城市里,对“农民工”的歧视依然存在,有些是直观可感的厌恶与排斥,有些则是只可意会的冷漠与距离感。
在这种语境下,农民工群体变得敏感而脆弱,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隐忍与退让,与其说是自我保护,不如说是无声抗议。
而网友对农民工“跪地取钱”所附加的赞美,恰恰证明,他们的担心一点都不多馀。“跪地取钱”,这在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怎么到了农民工这儿就成了一种美德?还不是因为有些人拥有某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以不同的标准来评判农民工?
文章称,农民工“跪地取钱”承载不了那么多的赞美。在城市里,他们需要的是包容与接纳,以及一视同仁的目光。对他们来说,能够大大方方地融入社会,胜过所有的赞美。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剑)
据华商报10月26日报导,上述情况是大学生小张25日在西安雁翔路附近一家银行看到的,这一幕让他动容。该农民工说,他的鞋太脏了,会弄脏地面,不想给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从小张拍摄的现场照片中看到,银行的地面很干净,刚刚被拖过,银行门口,保安还拿着一把拖把。
25日晚,华商报记者联系上西安理工大学学生小张。他回忆说,25日上午9时许,他在银行门口看到,一50岁左右的农民工,将鞋放在银行门口,然后进到银行里面,“怎么进去的我没看见,只看见他脱鞋了,后来跪在ATM机前操作。”
小张说,很多人在看了这张照片后,觉得心酸的同时,质疑银行保安有些冷漠。“其实保安也很好,他对农民工说,‘没事没事,你进去,一会儿我再拖一次’,可农民工说,‘我鞋上全是泥,没事,我一下就出来了!’,然后就脱下了鞋。”
小张说,农民工和银行保安都挺好,都是值得尊重的人,希望大家不要误解。
该新闻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网民跟帖称:这一幕让人心酸,心疼得想哭……;非常有素质的农民工,城市里最美丽的人,为你们骄傲;感动,尽管他们干着最累的工作,但他们的心是最高贵的……
一农民工网民表示,我们那样做不是卑贱或作秀,是因为我们知道劳动的辛苦,是对他人付出成果的尊重。
有网民表示:现在大家一片赞誉,假如农民工把泥土带进银行,大家又会怎样看?
在读研究生张松超28日发表博文称,网上不少人都将农民工的这种行为置于道德的高地大加赞美。但他的第一反应却只是心酸。假如他在学校里,把鞋子脱了,跪着经过这些干净的地面,旁观同学的评价一定是:“有病”,而绝对不会是赞美。那么这背后说明了甚么问题呢?
文章说,从行为选择的层面来看,在城市,农民工有一种身分上的自卑感,这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有座不坐、跪地取钱等。
从舆论评价的层面来看,人们的赞美,恰恰是对农民工的偏见,甚至潜意识中仍摆脱不了对农民工的歧视。说白了,这就是一种不平等的视角。
而要让农民工这一群体自身也不觉得低人一等,最根本的办法还在于“平权”,让他们在城市中有归属感。
《京华时报》28日发表文章称,农民工“跪地取钱”这件事不乏令人感动的元素,但更多的还是酸楚与悲凉。这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只是因为“农民工”,而具有了别样的意味。
农民工“跪地取钱”恐怕主要还是源于一种自我定位。在相对陌生的城市里,他们本能地有一种紧张感,进而产生低人一等的心态,处处小心翼翼,甚至过度谦卑。
而这种自我定位,又与他们身处的现实环境和日常感受密不可分。在城市里,对“农民工”的歧视依然存在,有些是直观可感的厌恶与排斥,有些则是只可意会的冷漠与距离感。
在这种语境下,农民工群体变得敏感而脆弱,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隐忍与退让,与其说是自我保护,不如说是无声抗议。
而网友对农民工“跪地取钱”所附加的赞美,恰恰证明,他们的担心一点都不多馀。“跪地取钱”,这在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怎么到了农民工这儿就成了一种美德?还不是因为有些人拥有某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以不同的标准来评判农民工?
文章称,农民工“跪地取钱”承载不了那么多的赞美。在城市里,他们需要的是包容与接纳,以及一视同仁的目光。对他们来说,能够大大方方地融入社会,胜过所有的赞美。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