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建筑:雾霾预报要进入掩耳盗铃时代了

2017年02月23日阴霾·沙尘暴
昨日某省一张“关于暂停霾预报预警业务的通知”图片在微博上流传,内容显示,中国气象局预报司要求各省市气象部门立即停止霾预报预警工作。亮点在于,通知要求对于能见度小于10km的情况,可根据相对湿度,按照雾开展预报预警工作。

此通知令网友哗然,固然近期各地雾霾经久不散、话题多多,然而你不预报预警,雾霾就没有了?哪怕伸手不见五指,也只说雾而不说霾,难道就没有伤害了?雾霾治不好,干脆闭嘴戴口罩,莫非雾霾也要进入掩耳盗铃的时代了?

经媒体跟进,从中国气象局相关工作人员处证实了该通知的真实性。该名工作人员表示:这只是个内部通知,并没有对外公开发布。是因为之前气象局与环保部门在发布霾相关资讯时经常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这次将要出台一个联合工作机制,不光是环保部以及气象局,还有其他相关单位,一起会商后统一发布。(澎湃新闻)

这是一个好解释,于是微博上的小粉红又激动起来了,纷纷跟帖骂媒体“标题党、造谣”……媒体造谣了吗?这内部通知是不是真的?一刀切暂停雾霾预报,还要把霾当雾报,是不是白纸黑字写下的?而所谓有理有据的解释,却仅仅是口头的,资讯如此不对等,要怪媒体关注、怪网友吐槽么?

即便有此合理解释,如此一刀切也未免不负责。如今很多人手机上装了气象预报,为的恐怕不是看风看雨,而是最关心空气:哪天能出去玩,哪天得待家里,哪天能锻练,哪天要戴口罩,全仰赖于它。你一声令下取消了,算怎么回事,能为预警不到位带来的身体伤害负责吗?

气象局和环保部门资讯打架,是政府部门内部的事,当然有协调统一的必要,然而总不能撂下挑子去协调,内部打架让全国人民看玩笑?有关部门还有没有点“八荣八耻”?

而酝酿中的所谓“协调会商机制”,实质是取消了气象部门及时独立发布雾霾预报预警的资格,这一点改革利弊也很值得商榷。

从技术上讲,气象部门完全有能力及时准确地预报雾霾,也只有气象部门有这个能力。环保部门虽然拥有一些监测站点,但是并没有分析气象条件的能力,而气象条件才是雾霾发生与否、严不严重的关键,至于你限不限行、减不减排,实践证明,其实没多大作用,要驱散雾霾只能“等风来”……这一切,在且只在气象部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范畴里。

作为纯技术部门的气象局,其实一直以来口碑不错,除了夏天气温预报不破40度令人有些诟病和猜疑外,几乎没有什么丑闻。刮风下雨不会讲政治,也不需要讲政治,实事求是力求准确就是最大政绩,这样的导向促使这个部门相对愿意钻技术、说真话。直到2012年之后雾霾引发公众关注,天气从此沾边大局,先是剥夺了某使馆擅自发布空气指数的资格,如今气象局独立预报的许可权也要被收回,这是个令人担忧的信号。

而主要掺合进来的环保部门,则是丑闻累累的造假大户,各地环保局的不堪历史无法尽数。如果雾霾预报预警需要和这样的部门会商才能发布,似乎更令公众不放心。

雾霾预报预警是非常简单的技术问题,增添“会商”环节似乎多此一举。而负面作用则是,不可避免会引起预报预警的滞后性、甚至被人为修饰。这一小段时间撂挑子不要紧,怕的是“改制”之后,真正长期进入掩耳盗铃的新时代。

某省发布的内部通知要求把霾当雾来报,固然也令人啼笑皆非,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作为专业的气象部门,他们很清楚有雾霾不报会带来什么风险,伤害身体先抛开,预报消失之后,高速是封路还是不封路?百车连环相撞谁负责?是不是还得气象局背锅?所以尽管受气,这个挑子还真的撂不得。“去霾存雾”的口是心非之后,是作为气像人残存的良心和无奈。

同为政府部门成员的气象局都遭遇“封口”,真是活久见。一场雾霾,看尽百态,丢人的都是谁?

──转自《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