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辉:全聚德传人喂猪 烤鸭店牌匾被摘

2017年04月19日评论
说到北京美食,老字号“全聚德”烤鸭店一定是名列其中,其烤鸭也是很多外国人到中国后必吃的美食。史载,它是清朝时河北人杨全仁(1822-1890)创办的。据说,杨全仁刚到北京时,在前门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随着生意日渐红火,遂在1864年盘下了肉市街一家濒临倒闭的干果店“德聚全”,立新字号为“全聚德”,开始经营烤鸭和烤炉肉。

“全聚德”的含义


为什么叫“全聚德”呢?据说杨全仁曾请来一位风水先生给店铺看风水,风水先生告诉他:“此处形似一座八抬大轿,是块宝地。‘德聚全’背运而冲了宝气,如今需将字型大小颠倒过来,日后必定时来运转,生意发达!”“全聚德”有三个含义: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为先,与“杨全仁”相合。

不过,很多人都注意到,“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横。原来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就像破音字一样,可以有一横,也可以没有横。比如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中的“德”字就没有一横。又比如生活在与全聚德创立同期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字,也是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

但还有一种说法是,杨掌柜创业时,一共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是14个人。为了让大家同心协力,就有意把牌匾上原本要用15笔写成的“德”字有意少写了一笔,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

无论是哪种说法,反正在杨全仁的认真经营下,全聚德一天天发展起来,由一个普通的烤炉铺发展成为一个以挂炉烤鸭为特色、兼有各式炒菜的名副其实的餐馆。

全聚德的烤鸭之所以好吃,除了工艺外,还在于其鸭子肉没有腥味,据说其有专门的养鸭场。此外,全聚德的就餐环境和服务也非常好,早先还曾有外卖,并有“准时”、“不误”的服务承诺。

除了普通人喜欢吃全聚德的烤鸭,很多名人也都喜欢吃,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曾调侃说,有谁想看我的《红楼梦》并不难,只要他用南酒和烤鸭来招待我就可以。

第四代传人杨福来


从杨全仁开始,传到第四代传人杨福来时,杨家已发展成为一个一百多口人的大家族。家族秉承“以德为本”祖训,虽没有做大官的,但也没有一个吃喝嫖赌抽和败家子的。

杨福来初中毕业后,先是在日本人开的银号积昌银号做学徒,因为他为人本分,踏实肯干,颇得银号经理赏识。彼时掌管全聚德的是杨福来的叔叔杨魁耀。在杨魁耀突然得了脑血栓后,杨福来出任全聚德的经理。

此时的全聚德同其他商家一样,因国共内战,经济萧条,物价飞涨,经营上陷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杨福来的妻子普崇芬回忆说,自杨福来当了经理后,便把全部心血都投入了老店,为了给伙计开工资,他宁愿自己不拿一分钱,最后还把家里的自行车推到了信托商店,把普崇芬的嫁妆、首饰也卖了,以做资金周转。

然而,直到1952年,全聚德烤鸭店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杨福来被迫决定停业,变卖全部资产。此时,中共推行了所谓的公私合营,强行将私人企业改为国营企业。全聚德也没有例外,北京市政府派原信托公司经理刘化龙任全聚德经理,杨福来则任副经理,全聚德烤鸭店得以继续存在,并成为中共招待外宾的重要场所。

文革发生在全聚德的荒唐事


经历了晚清、民国的全聚德烤鸭店,在中共建政初期依旧保持着其以往的特色。不过,它最终没有逃脱文革的狂涛。1966年,毛发动文革后,“破四旧”运动席卷全国,许多老字号牌匾被红卫兵当作“封、资、修的黑货”砸烂,全聚德也不例外。

当年8月19日晚上,北京几所中学上千名红卫兵闯进了全聚德烤鸭店。在红卫兵的厉声呵斥和煽动下,烤鸭店“革命职工”将挂在店门口已经70馀年的“全聚德”的牌匾摘了下来,换上了由红卫兵事先写好的“北京烤鸭店”的长条油漆大木牌。

红卫兵们还走遍全聚德的餐厅、厨房、宿舍,把原来挂在店铺里的山水字画全部撕毁,又推举出10名红卫兵作为烤鸭店的“治安员”、“服务员”、“毛泽东思想宣传员”在店铺留驻。

很快,留驻的红卫兵到新华书店订了100幅毛的画像,在烤鸭店内四处张贴,毛的语录也贴的到处都是。红卫兵还带领烤鸭店职工进行“政治学习”,让他们认识到:“全聚德”三个字是资本家用劳动人民的血汗铸成的,是剥削的象征,因此要取消招牌。据说,在1968年底北京展览馆举办的“红卫兵破四旧成果展览会”上,全聚德的百年老匾也被展示出来。

而杨福来也被批斗,并被下放到南苑的猪场喂猪。后来因不时有中共领导人带外宾来全聚德吃烤鸭,而被“特赦”。

1973年,和平门全聚德烤鸭店改建,杨福来被调去搞基建,后又回到前门店,由于劳累过度,1982年他突发心肌梗塞,险些要命。其后再次病发,脑血栓造成偏瘫,卧床十多年,1995年8月去世,享年73岁。

结语


文革结束后,全聚德在1980年正式恢复老字号名称,并从故宫找回了百年牌匾,而杨福来去世后,他的二女儿宗满接了父亲的班,成为全聚德的第五代传人。然而,发生在全聚德身上的荒唐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荒唐,也是遭到中共迫害的私人企业和企业家的缩影。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