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软埋》在大陆引发风波。自去年出版后,这部涉及中共土改运动的作品,获得了媒体的普遍赞扬和读者的认可。该书被指“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和美学的丰富性”,作者方方被誉为“严肃的良心作家”。而另一方面,左派对这部作品发起了文革式批判和攻击:“大毒草”、“严重的政治错误”、“美化地主阶级”等定性谩骂不断。还有人质问作协“还管不管创作导向”?
两极的迥异评价,折射出深刻的意识形态之争。今天,在自由浪潮席卷而来之际,在中共穷途末路之时,一部分左派人士仍然以“党性”为导向,以中共的标准左右一切、衡定一切,足见红色毒害之深。
《软埋》究竟是颠覆了历史,还是呈现了真相?土改以及中共的统治,到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
《软埋》聚焦女主人翁丁子桃的经历,时间跨度五十多年。丁子桃原是乡绅儿媳,在“土改”运动中,她的娘家人被杀,婆家集体自杀和软埋(不入棺椁直接被泥土埋葬)。变故之后,丁子桃失去了记忆,靠给别人做保姆为生。生活虽然安定下来,可是昔日的噩梦却始终缠绕于心。为了帮助她解开心结,丁子桃的儿子吴青林在探寻往事中发现,历史的真相令人震惊和痛苦。于是,吴青林选择逃避和遗忘。
据陆媒报导,丁子桃的原型,是方方一位朋友的母亲。“软埋”书名也源自她的故事。这位老太太患上老年痴呆症多年,但仍然多次明确地表达:我不要软埋!因此,在她去世后火葬时,方方的朋友为母亲准备了一口上好的棺材。
“软埋”一词深深地触动了作家方方。她以文章“我们不要软埋”作为小说后记,其中提到了肉体的软埋和时间的软埋:“而一个活着的人,以决绝的心态屏蔽过去,封存来处,放弃往事,拒绝记忆,无论是下意识,还是有意识,都是被时间在软埋。”
小说关注的是一个丁子桃,而在现实中,成千上万个“丁子桃”和他们的子女,两代人的人生因“土改”而改变。多少人,因为“党”发起的一场运动,失去了事业、亲人和家庭,失去了自尊、希望、甚至生命。
在丁子桃的记忆里,“软埋”代表着死亡和恐怖。因此她说:“我不要软埋。”而对于整个民族而言,拒绝软埋,则需要找寻和记录真相。
土地改革,是中共建政初期前后发动的第一场运动。土改消灭了中国农村的精英阶层,摧毁了中国农村的伦理和文化传统。《九评共产党》指出,土改“表面上是实现类似‘太平天国’‘有田同耕’的理想,实际上真正的目的却是要找藉口杀人。中共党内后来的第四号人物陶铸提出‘村村流血,户户斗争’的土改口号。也就是每村都要枪毙地主。”
土改时常常召开斗争会,把地主富农押上台,扣上莫须有的罪名,然后问台下怎么办。台下则安排好了中共党员或积极份子,领头高喊“该杀!”于是地主富农被就地枪杀。
“美国之音”曾经发表《1949之后:土改何以要杀人?》,其中写:“在土改时有大量的人死亡。前新华社社长穆青1950年6月2日在《内部参考》中报导说,河南土改运动中一个多月即发生逼死人命案件40馀起。兰封县瓜营区在20天里逼死7个人。在广东省,省委书记处书记古大存在东江地区调查以后报告说,乱打乱吊发展得很普遍,自杀现象很严重,追挖底财显得混乱。干部有宁左勿右思想:‘打死地主100、死不了一个雇贫农,就不要紧。’”
2013年7月30日,重庆师范大学的副教授、作家谭松,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了“川东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专题演讲。谭松认为,土改设立所谓的“人民法庭”,下放杀人权,鼓励杀人。据他介绍,积极参与土改的地痞流氓,为了向地主逼财,使出种种残暴下流的手段,包括动用酷刑。一位当年土改工作队员戴廷珍说:“批斗之后就是枪毙,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杀人,共产党要这样做才吓得住人。”
据有关专家保守估计,当年土改总共杀死了约200万“地主分子”。一位美国学者估计,有多达450万人在土改中死亡。
关于土改带来的创伤,方方写道:“我小说里写到的土改部分,正是她母亲经历过的一段历史。非但她家,我自己的父母家、我诸多的朋友家,以及我四周很多邻居的家人,无数无数,也都共同经历过。他们的人生各不相同,但他们背后家人的不幸却几近雷同。而株连到的子女们,亦都如前生打着烙印一般,活在卑贱的深渊之中。这些人数,延展放大开来,难以计算。当一个人成为‘地富反坏右’分子,或成为‘地富反坏右’的子女,那就意味着你的人生充满屈辱。这种屈辱,从肉身到心灵,全部浸透,一直深刻至骨。”
方方对媒体表示,历史学家、作家应当承担起记忆的责任。她说:“我的这部小说,只是想通过人的命运或那些导致命运转折的细微事件,来提醒人们,我们曾经经历过什么。”
谭松在2002年开始调查川东土改历史,走访了12个县市,访问了400多个土改亲历者,最后完成一部36万字的土改专访录。谭松表示,他要抢救历史,拒绝让血腥的历史真实被吞噬和淹没。他说,如果我们不去正视苦难和残酷的真相,这样的历史就会重演。
中国摄影记者李振盛累积十万张照片,记录了从“四清”到“文革”的荒诞运动史。他对“美国之音”记者说:“文革后来发展到我的亲属家里发生被迫自杀的现象,包括我太太的父亲;后来又发展到我也被批斗了。当革命张开了血盆大口要吃掉自己的儿女的时候,我还能拥护它吗?我还能继续欢呼吗?所以,我记录的轨迹就更加深了。”
李振盛表示:“如果说我此生有什么成就可言,那就是我为世人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历史碎片。敢于正视自己历史的民族,称得上是伟大的民族。”
在过去的68年里,中共接连不断发动政治运动,为了巩固政权,以“革命”的名义杀人、整人,以党性泯灭人性。中共的统治史,充满了谎言和暴力,制造恐怖、悲剧和灾难。有人选择忘记,是为了逃避苦痛。然而,忘记并不能抹掉过去,也无法改变暴政的杀人本质。
几十年来,有许多学者、专家和普通的善良人,凭着勇气和毅力,拼接起无数的历史碎片。他们收集资料,走访证人,撰写着作,传送讯息。真相,收录在文字、数据、图片、绘画、电影和录像中。这些记录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付出了不为人知的代价。他们的努力实践,揭露邪恶,警醒世人。真相,不会随风而逝。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
两极的迥异评价,折射出深刻的意识形态之争。今天,在自由浪潮席卷而来之际,在中共穷途末路之时,一部分左派人士仍然以“党性”为导向,以中共的标准左右一切、衡定一切,足见红色毒害之深。
《软埋》究竟是颠覆了历史,还是呈现了真相?土改以及中共的统治,到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
《软埋》与软埋
《软埋》聚焦女主人翁丁子桃的经历,时间跨度五十多年。丁子桃原是乡绅儿媳,在“土改”运动中,她的娘家人被杀,婆家集体自杀和软埋(不入棺椁直接被泥土埋葬)。变故之后,丁子桃失去了记忆,靠给别人做保姆为生。生活虽然安定下来,可是昔日的噩梦却始终缠绕于心。为了帮助她解开心结,丁子桃的儿子吴青林在探寻往事中发现,历史的真相令人震惊和痛苦。于是,吴青林选择逃避和遗忘。
据陆媒报导,丁子桃的原型,是方方一位朋友的母亲。“软埋”书名也源自她的故事。这位老太太患上老年痴呆症多年,但仍然多次明确地表达:我不要软埋!因此,在她去世后火葬时,方方的朋友为母亲准备了一口上好的棺材。
“软埋”一词深深地触动了作家方方。她以文章“我们不要软埋”作为小说后记,其中提到了肉体的软埋和时间的软埋:“而一个活着的人,以决绝的心态屏蔽过去,封存来处,放弃往事,拒绝记忆,无论是下意识,还是有意识,都是被时间在软埋。”
小说关注的是一个丁子桃,而在现实中,成千上万个“丁子桃”和他们的子女,两代人的人生因“土改”而改变。多少人,因为“党”发起的一场运动,失去了事业、亲人和家庭,失去了自尊、希望、甚至生命。
在丁子桃的记忆里,“软埋”代表着死亡和恐怖。因此她说:“我不要软埋。”而对于整个民族而言,拒绝软埋,则需要找寻和记录真相。
土改真相
土地改革,是中共建政初期前后发动的第一场运动。土改消灭了中国农村的精英阶层,摧毁了中国农村的伦理和文化传统。《九评共产党》指出,土改“表面上是实现类似‘太平天国’‘有田同耕’的理想,实际上真正的目的却是要找藉口杀人。中共党内后来的第四号人物陶铸提出‘村村流血,户户斗争’的土改口号。也就是每村都要枪毙地主。”
土改时常常召开斗争会,把地主富农押上台,扣上莫须有的罪名,然后问台下怎么办。台下则安排好了中共党员或积极份子,领头高喊“该杀!”于是地主富农被就地枪杀。
“美国之音”曾经发表《1949之后:土改何以要杀人?》,其中写:“在土改时有大量的人死亡。前新华社社长穆青1950年6月2日在《内部参考》中报导说,河南土改运动中一个多月即发生逼死人命案件40馀起。兰封县瓜营区在20天里逼死7个人。在广东省,省委书记处书记古大存在东江地区调查以后报告说,乱打乱吊发展得很普遍,自杀现象很严重,追挖底财显得混乱。干部有宁左勿右思想:‘打死地主100、死不了一个雇贫农,就不要紧。’”
2013年7月30日,重庆师范大学的副教授、作家谭松,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了“川东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专题演讲。谭松认为,土改设立所谓的“人民法庭”,下放杀人权,鼓励杀人。据他介绍,积极参与土改的地痞流氓,为了向地主逼财,使出种种残暴下流的手段,包括动用酷刑。一位当年土改工作队员戴廷珍说:“批斗之后就是枪毙,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杀人,共产党要这样做才吓得住人。”
据有关专家保守估计,当年土改总共杀死了约200万“地主分子”。一位美国学者估计,有多达450万人在土改中死亡。
关于土改带来的创伤,方方写道:“我小说里写到的土改部分,正是她母亲经历过的一段历史。非但她家,我自己的父母家、我诸多的朋友家,以及我四周很多邻居的家人,无数无数,也都共同经历过。他们的人生各不相同,但他们背后家人的不幸却几近雷同。而株连到的子女们,亦都如前生打着烙印一般,活在卑贱的深渊之中。这些人数,延展放大开来,难以计算。当一个人成为‘地富反坏右’分子,或成为‘地富反坏右’的子女,那就意味着你的人生充满屈辱。这种屈辱,从肉身到心灵,全部浸透,一直深刻至骨。”
记忆的责任
方方对媒体表示,历史学家、作家应当承担起记忆的责任。她说:“我的这部小说,只是想通过人的命运或那些导致命运转折的细微事件,来提醒人们,我们曾经经历过什么。”
谭松在2002年开始调查川东土改历史,走访了12个县市,访问了400多个土改亲历者,最后完成一部36万字的土改专访录。谭松表示,他要抢救历史,拒绝让血腥的历史真实被吞噬和淹没。他说,如果我们不去正视苦难和残酷的真相,这样的历史就会重演。
中国摄影记者李振盛累积十万张照片,记录了从“四清”到“文革”的荒诞运动史。他对“美国之音”记者说:“文革后来发展到我的亲属家里发生被迫自杀的现象,包括我太太的父亲;后来又发展到我也被批斗了。当革命张开了血盆大口要吃掉自己的儿女的时候,我还能拥护它吗?我还能继续欢呼吗?所以,我记录的轨迹就更加深了。”
李振盛表示:“如果说我此生有什么成就可言,那就是我为世人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历史碎片。敢于正视自己历史的民族,称得上是伟大的民族。”
在过去的68年里,中共接连不断发动政治运动,为了巩固政权,以“革命”的名义杀人、整人,以党性泯灭人性。中共的统治史,充满了谎言和暴力,制造恐怖、悲剧和灾难。有人选择忘记,是为了逃避苦痛。然而,忘记并不能抹掉过去,也无法改变暴政的杀人本质。
几十年来,有许多学者、专家和普通的善良人,凭着勇气和毅力,拼接起无数的历史碎片。他们收集资料,走访证人,撰写着作,传送讯息。真相,收录在文字、数据、图片、绘画、电影和录像中。这些记录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付出了不为人知的代价。他们的努力实践,揭露邪恶,警醒世人。真相,不会随风而逝。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