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课》最特别点是将各课评了等级,总列各等级及各课的时代于下(《马前课》全文附于最后作为参照):
上上:第八课(明朝)
上中:第六课(两宋)、第十二课、第十三课
上下:(无)
中上:第四课(隋唐)、第九课(清朝)
中中:第七课(元朝)
中下:第一课(三国)、第二课(两晋)、第十课与第十一课(民国到两岸)、第十四课
下上:(无)
下中:第五课(五代)
下下:第三课(南北朝)
明显看得出来,在中中等级的元朝之下的,都是多为分裂敌对且多战乱的纷乱时代,这包括历史上的南北朝、五代、三国、两晋。近代的民国到两岸时期都在此下半段的中下等级,也难怪这期间的人们承受了那么多的流离失所与苦难灾祸。
而在中中等级的元朝之上的,都算是多有长期和平且少战乱的盛世时代,这包括历史上的隋唐、清朝、两宋、明朝。而令人惊喜可以期待的是,将要到来的第十二课与第十三课都属于上中等级的时代,形成连续的盛世时代,在《马前课》所含括的二千多年内容中仅此一遇,当真是千载难逢!
虽然第十课及第十一课无疑地是指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两岸分立的局势,但是在这两课的内容都没有“中华”这个字词,而是跳到第十三课时才出现“中华”一词。而《马前课》用字极为精省,可说是字字珠玑,想必是类同如下的字句,指的是时代的称名。
第一课的“八千女鬼”:指三国时曹“魏”;(“八千女鬼”为“魏”)
第七课的“一元复始”:指“元”朝;
第八课的“日月丽天”:指“明”朝;(“日月”为“明”)
第九课的“水月有主”:指“清”朝;(“水月、主”为“清”)
可见《马前课》早就作过筛选,将此称名留给更优质的上中等级的未来“中华”盛世时代,这个推论与《干坤万年歌》有相同的结果,请参考先前文章“解论《干坤万年歌》预言中华盛世 ”。
在第十二课中出现了“圣人”这个特别的名词,而经由以下的实务探讨,可以更深刻地体认到“圣人”这词的实际意含似乎太过超越了!首先与《马前课》中有关人称的字词作比较,总列如下:
第二课的“火上有火”:“火、火”合为“炎”字,指司马炎建立晋朝后终结三国。
第四课的“十八男儿”:“男儿”为“子”,与“十八”合为“李”字,指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弭平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建立唐朝。
第八课的“其色若赤”:其意为“朱”色,指朱元璋驱除外族蒙元,建立明朝。
第九课的“古月为君”:“古月”合为“胡”字,胡人为外族,指满清入主。
上列的人物从历史记载可知,无论是司马炎,或是李渊、李世民父子,或是朱元璋,甚至是胡人满族,都建立了新朝代,而且都当上了君王。以此类推,难道这位“圣人”也是位政治家?也建立了新时代?而且成为元首?
再进一步探究,士族英雄如李世民,他成为唐朝第二位君王唐太宗,有贞观之治;而平民英雄如朱元璋,他成为明朝开国君王明太祖,有洪武之治。这两位都是平定乱世的英雄人物,也都有治世政绩而成为一代名君,而且明朝还是上上等级呢,但是在这两课中都没有“圣人”称号。
那么是不是隋朝末年及元朝末期的动乱不够久,不够大呢?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分裂乱世时期就是《马前课》第一课到第三课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而结束这将近有四百年分裂乱世的人是隋文帝杨坚,他在位期间有开皇之治,但也没有“圣人”称号。
那么是否与外族统治有关?中国历史仅有的两次全境皆由外族统治是第七课的蒙元及第九课的满清,而且有不同程度的种族阶级区别与压迫。但是驱除蒙元的明朝,以及推翻满清的民国,也都没有“圣人”称号。
是功业?是德业?还是……?
如此看来,似乎无论平乱英雄,或者治世名君,都还不足以承受“圣人”称号。那么必定有其他超凡的成就,会是什么呢?
依据字典的解释,“圣人”是“有至高无上人格者”,是“深明事理者”。
那么是指宗教家或慈善家吗?还是如春秋时代的圣人孔子,是教育家?是学者?难道是这些人士有什么特殊杰出的理念或作为,不但能够做到“拯患救难”,而且还可以更进一步达到“治”与“明”?
或者截然不同于其他字句所指的家族之人,这“圣人”一词并非指个人,而是指中华文化中的“圣人之学”?能够将古代圣哲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理念,真切地作体制改革而付诸实践,并且导引缔造了第十二课到第十三课的连续盛世。而因为成就如此卓越不凡,所以有“圣人”称号?
总之,虽然其中玄机很难事先完全猜透,但是“圣人”必定是指某些成就作为的人或事,绝对不会是从虚空中迸出来的神仙或灵异事迹。
基于对《马前课》的实证了解,非常相信此“圣人”的真正意思必会有答案,而连续盛世也必定成真。想要亲身体证这千载难逢的非凡机遇,就请好好保重自己了!
**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的观点。转引本文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请勿抄袭或变改内容**
第一课 ○●●●●○ 中下
无力回天 鞠躬尽瘁 阴居阳拂 八千女鬼
第二课 ○●○○●○ 中下
火上有火 光烛中土 称名不正 江东有虎
第三课 ○●●●●● 下下
扰扰中原 山河无主 二三其位 羊终马始
第四课 ●●○●○● 中上
十八男儿 起于太原 动则得解 日月丽天
第五课 ○○○●●● 下中
五十年中 其数有八 小人道长 生灵荼毒
第六课 ●○○●○○ 上中
惟天生水 顺天应人 刚中柔外 土乃生金
第七课 ●○●○○● 中中
一元复始 以刚处中 五五相传 尔西我东
第八课 ○○●●●○ 上上
日月丽天 其色若赤 绵绵延延 凡十六叶
第九课 ○●○●●● 中上
水月有主 古月为君 十传绝统 相敬若宾
第十课 ●○●○●● 中下
豕后牛前 千人一口 五二倒置 朋来无咎
第十一课 ○●○○●○ 中下
四门乍辟 突如其来 晨鸡一声 其道大衰
第十二课 ●○○○○● 上中
拯患救难 是唯圣人 阳复而治 晦极生明
第十三课 ○●●○○○ 上中
贤不遗野 天下一家 无名无德 光耀中华
第十四课 ○●○●○● 中下
占得此课 易数乃终 前古后今 其道无穷
注:《马前课》取材自公元1915年(民国四年)出版的预言书,见“共享资源”网站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馨宇)
上上:第八课(明朝)
上中:第六课(两宋)、第十二课、第十三课
上下:(无)
中上:第四课(隋唐)、第九课(清朝)
中中:第七课(元朝)
中下:第一课(三国)、第二课(两晋)、第十课与第十一课(民国到两岸)、第十四课
下上:(无)
下中:第五课(五代)
下下:第三课(南北朝)
千载难逢的连续盛世将要到来
明显看得出来,在中中等级的元朝之下的,都是多为分裂敌对且多战乱的纷乱时代,这包括历史上的南北朝、五代、三国、两晋。近代的民国到两岸时期都在此下半段的中下等级,也难怪这期间的人们承受了那么多的流离失所与苦难灾祸。
而在中中等级的元朝之上的,都算是多有长期和平且少战乱的盛世时代,这包括历史上的隋唐、清朝、两宋、明朝。而令人惊喜可以期待的是,将要到来的第十二课与第十三课都属于上中等级的时代,形成连续的盛世时代,在《马前课》所含括的二千多年内容中仅此一遇,当真是千载难逢!
更优质的未来“中华”盛世时代
虽然第十课及第十一课无疑地是指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两岸分立的局势,但是在这两课的内容都没有“中华”这个字词,而是跳到第十三课时才出现“中华”一词。而《马前课》用字极为精省,可说是字字珠玑,想必是类同如下的字句,指的是时代的称名。
第一课的“八千女鬼”:指三国时曹“魏”;(“八千女鬼”为“魏”)
第七课的“一元复始”:指“元”朝;
第八课的“日月丽天”:指“明”朝;(“日月”为“明”)
第九课的“水月有主”:指“清”朝;(“水月、主”为“清”)
可见《马前课》早就作过筛选,将此称名留给更优质的上中等级的未来“中华”盛世时代,这个推论与《干坤万年歌》有相同的结果,请参考先前文章“解论《干坤万年歌》预言中华盛世 ”。
究竟什么事成就为圣人?
在第十二课中出现了“圣人”这个特别的名词,而经由以下的实务探讨,可以更深刻地体认到“圣人”这词的实际意含似乎太过超越了!首先与《马前课》中有关人称的字词作比较,总列如下:
第二课的“火上有火”:“火、火”合为“炎”字,指司马炎建立晋朝后终结三国。
第四课的“十八男儿”:“男儿”为“子”,与“十八”合为“李”字,指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弭平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建立唐朝。
第八课的“其色若赤”:其意为“朱”色,指朱元璋驱除外族蒙元,建立明朝。
第九课的“古月为君”:“古月”合为“胡”字,胡人为外族,指满清入主。
上列的人物从历史记载可知,无论是司马炎,或是李渊、李世民父子,或是朱元璋,甚至是胡人满族,都建立了新朝代,而且都当上了君王。以此类推,难道这位“圣人”也是位政治家?也建立了新时代?而且成为元首?
再进一步探究,士族英雄如李世民,他成为唐朝第二位君王唐太宗,有贞观之治;而平民英雄如朱元璋,他成为明朝开国君王明太祖,有洪武之治。这两位都是平定乱世的英雄人物,也都有治世政绩而成为一代名君,而且明朝还是上上等级呢,但是在这两课中都没有“圣人”称号。
那么是不是隋朝末年及元朝末期的动乱不够久,不够大呢?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分裂乱世时期就是《马前课》第一课到第三课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而结束这将近有四百年分裂乱世的人是隋文帝杨坚,他在位期间有开皇之治,但也没有“圣人”称号。
那么是否与外族统治有关?中国历史仅有的两次全境皆由外族统治是第七课的蒙元及第九课的满清,而且有不同程度的种族阶级区别与压迫。但是驱除蒙元的明朝,以及推翻满清的民国,也都没有“圣人”称号。
是功业?是德业?还是……?
如此看来,似乎无论平乱英雄,或者治世名君,都还不足以承受“圣人”称号。那么必定有其他超凡的成就,会是什么呢?
依据字典的解释,“圣人”是“有至高无上人格者”,是“深明事理者”。
那么是指宗教家或慈善家吗?还是如春秋时代的圣人孔子,是教育家?是学者?难道是这些人士有什么特殊杰出的理念或作为,不但能够做到“拯患救难”,而且还可以更进一步达到“治”与“明”?
或者截然不同于其他字句所指的家族之人,这“圣人”一词并非指个人,而是指中华文化中的“圣人之学”?能够将古代圣哲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理念,真切地作体制改革而付诸实践,并且导引缔造了第十二课到第十三课的连续盛世。而因为成就如此卓越不凡,所以有“圣人”称号?
总之,虽然其中玄机很难事先完全猜透,但是“圣人”必定是指某些成就作为的人或事,绝对不会是从虚空中迸出来的神仙或灵异事迹。
基于对《马前课》的实证了解,非常相信此“圣人”的真正意思必会有答案,而连续盛世也必定成真。想要亲身体证这千载难逢的非凡机遇,就请好好保重自己了!
**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的观点。转引本文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请勿抄袭或变改内容**
附录:蜀汉‧诸葛丞相《马前课》
第一课 ○●●●●○ 中下
无力回天 鞠躬尽瘁 阴居阳拂 八千女鬼
第二课 ○●○○●○ 中下
火上有火 光烛中土 称名不正 江东有虎
第三课 ○●●●●● 下下
扰扰中原 山河无主 二三其位 羊终马始
第四课 ●●○●○● 中上
十八男儿 起于太原 动则得解 日月丽天
第五课 ○○○●●● 下中
五十年中 其数有八 小人道长 生灵荼毒
第六课 ●○○●○○ 上中
惟天生水 顺天应人 刚中柔外 土乃生金
第七课 ●○●○○● 中中
一元复始 以刚处中 五五相传 尔西我东
第八课 ○○●●●○ 上上
日月丽天 其色若赤 绵绵延延 凡十六叶
第九课 ○●○●●● 中上
水月有主 古月为君 十传绝统 相敬若宾
第十课 ●○●○●● 中下
豕后牛前 千人一口 五二倒置 朋来无咎
第十一课 ○●○○●○ 中下
四门乍辟 突如其来 晨鸡一声 其道大衰
第十二课 ●○○○○● 上中
拯患救难 是唯圣人 阳复而治 晦极生明
第十三课 ○●●○○○ 上中
贤不遗野 天下一家 无名无德 光耀中华
第十四课 ○●○●○● 中下
占得此课 易数乃终 前古后今 其道无穷
注:《马前课》取材自公元1915年(民国四年)出版的预言书,见“共享资源”网站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