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大战役在中共的宣传中,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壮丽篇章”、“军事上无与伦比”,是“天才”毛泽东的“完美的指挥”。
有大陆记者得以采访卧底蒋介石身边长达15年的特务沈安娜,当记者问及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具体情况时,沈安娜说:“历史,该解密的可以解密,不该解密的还是不能解密。”
中共官方一直回避的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公开解密?透过多方史料,可以看到中共不能公开解密的一个原因是:
中共所吹嘘的“三大战役”的胜利,都不过是红色间谍卧底的功劳,毛泽东之所以能决胜千里之外,就是依靠周恩来创立的中共中央特务科的特务活动,中共的胜利史不过就是一部特务史。
辽沈战役的最大红色卧底:卫立煌
卫立煌,字俊如,1897年生于合肥,孙中山的卫士。北伐战争中,卫立煌屡立战功,成为最年轻的“小营长”,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曾经为蒋介石剿共立下功劳。为嘉奖卫立煌,蒋介石用卫立煌的名字,在大别山中地城镇金家寨命名了一个“立煌县”。
1938年2月,中共地下党员赵荣声受中共派遣,到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部做统战工作,担任卫立煌的秘书。毕业于燕京大学西北战地服务团的赵荣声,当时的名字叫任天马。有一次,赵荣声收到署名“胡服”(刘少奇化名)的信,约赵荣声到渑池县见面。赵荣声到渑池县八路军兵站,见到特意从延安过来的刘少奇,他想了解赵荣声在卫立煌身边做统战工作的情况。
听了赵荣声的汇报后,刘少奇指:“你只要能在卫立煌身边待下去,就是成绩……”指示他要作好在卫立煌身边长期待下去的打算。刘当时确定了他的“红色卧底”的身分。
赵荣声披露:1938年4月17日,应赵荣声的建议,卫立煌带队前往延安,绕道访问延安3天。延安老百姓敲锣打鼓欢迎他,毛泽东还设宴招待卫立煌、郭寄峤等人。席间,毛破例饮酒,两人还留下8张合影。
1939年忻口战役后,担任八路军直接上司的卫立煌三次与周恩来会面,之后还与朱德、刘少奇相见。期间,他曾要求加入共产党,但被婉拒。[1] 中共可能认为他在国民党阵营中的作用更大吧。
后来,卫立煌通过赵荣声获知陕北抗日根据地急缺物资,便下令拨给根据地100万发步枪子弹、25万颗手榴弹和180箱牛肉罐头。
当时曾有一位少将高参联络员向蒋介石汇报,说卫立煌有“亲共”嫌疑。蒋派人调查,没找到确切证据。但蒋对人说:“卫会打仗,不懂政治。”
蒋介石对卫立煌不放心。1941年5月,蒋介石将卫立煌调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革去上将军衔,让其领饷奉养老母。对此,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对卫立煌说:“你是受了我们的累。”
1943年,蒋介石再度启用卫立煌,在缅甸担任远征军司令,与英美军队合作。卫立煌取得了滇缅之战的胜利,立了大功,深得美国人欣赏,称他为“百胜将军”。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藉口让卫立煌考察欧美,解除了他的兵权。1946年11月,卫立煌一行四人,从上海经日本到美国,1947年春,卫立煌从美国去了欧洲。在英国,卫立煌见到了夫人韩权华的表妹弟汪德昭。
汪德昭1933年到法国勤工俭学,是法国着名物理学家、共产党员保罗.郎之万的学生。受郎之万的影响,汪德昭成为中国留法学生中的左派领袖。
卫立煌对汪德昭说:“将来回国,蒋还是要用我的。”汪德昭问:“那你就起义吗?”“我决心这样干!”卫立煌说,“现在感到难办的就是我的意见,没法传到延安方面去。”汪德昭说:“回到巴黎,我可以找到适当的关系,取得联系,寻求配合。”
1947年10月,在巴黎的卫立煌收到蒋介石催其回国的急电,令其回去担任东北“剿总”总司令。这也是美国人对蒋介石的建议,当时国民党军在东北屡遭惨败。
卫知道回国后就要参加内战,便设法通过汪德昭向中共中央发了一封电报,大意是:“为了尽快结束中国内战,我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求与中共合作;因个人环境关系,希望绝对保守秘密。”[2]
卫立煌很快跟法国的苏联大使馆联系,通过他们与中共接上头,接受了毛泽东的指令,配合东北野战军的行动。
对于卫立煌回国接受任命的动机,据卫的夫人韩权华披露:“并不是想帮助蒋介石打仗,而是促成蒋介石失败。”
有史料证实,1948年,卫立煌奉命接替陈诚到沈阳上任之初,接到过一封绝密电报:“前次在巴黎发出的电报已达到目的地,对方有回信,谓可以利用目前情况相机行事。”
此事亦有赵荣声在《回忆卫立煌先生》里的佐证:“1948年初卫立煌得到回电,其内容大意是:‘信已转到目的地,据革命权威人士的意见,将军应当自己选择时机并且利用当时情况,做有利于革命的事情。’”
上任不久,卫立煌密电汪德昭回国担任他的秘书处长,以便和解放军取得直接联系。[3]作为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法国原子能委员会顾问,汪德昭跑到遍地战火的东北,去搞自己并不了解的军事工作,可见汪德昭执行的也不是一般的任务。据赵荣声记述:“可惜的是,汪德昭多年旅居外国,和中国的共产党素无来往。返国之后,找不到解放军这一方面的线索,倒不如以前在巴黎找外国共产党方便。”
卫立煌一到东北,就按照毛泽东的旨意,把国军集中到几个大城市里,90%的农村一弹不发成了中共的地盘。中共的力量迅速在农村发展起来,国军被孤立在几座大城市里,行动困难,处处挨打。他集中兵力,固守要点。当时各地守军频频告急,蒋介石一再电令其派兵解围,他却仍然把主力集中于沈阳、锦州、长春附近,拒不出战。同时他加紧网罗旧属,收揽人心,开展部队的训练整顿,修筑工事。这些貌似积极的备战姿态,颇能掩人耳目。他常对周围的人说:“共军目前的战法是围城打援,我们绝不能轻举妄动,上其圈套,只有蓄聚力量,固守沈阳,以待时局的变化。” [4]
1948年5月初,蒋介石再次电令卫立煌打通沈锦线。蒋介石决心将主力撤到锦州,成立机动兵团以随时准备行动。但卫根本不同意,阳奉阴违使事情不了了之。[5]
蒋介石要卫立煌把部队撤到南大门锦州外,与关内傅作义军队保持联系,互相支撑,必要时撤进关内。毛泽东则要求卫立煌把部队留驻在东北的几个大城市内,以便东北野战军夺取锦州,“关门打狗”,全歼国军。蒋介石几次命令卫立煌,卫都拒不执行,这样就形成了国军在东北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10月9日至15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城发起总攻。8日,国军廖耀湘9兵团奉命西进解锦州之围,到达彰武、新立屯。从9日到15日锦州被攻克有六天的时间,美制机械化装备的部队从彰武赶到锦州,时间绰绰有馀。但卫立煌藉口“沈阳只能固守以自保”,而不执行蒋的命令;[6]命令停止前进,并暗中命令,供应廖耀湘装甲兵团的燃料弹药不准超过一星期,使其无法快速推进。据卫夫人韩权华回忆,当时卫立煌告诉她:“看他盲人瞎马怎么走。”15日,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
战略预言家陈孝威认为,“东北之失陷,基于锦州之失守,由于沈阳援兵久而不至。沈援之不能速达,在于卫立煌之不能即时奉行命令”。卫立煌“贻误戎机达十三日之久。古今中外,除非作乱造反,否则,断未见有此种不受节制之将领”。[7]
卫立煌不执行蒋介石的指令,执意将国民党军置于林彪的枪口下,并最终导致其全军覆灭于东北,为中共辽沈战役立了大功。辽沈决战历时52天,国军损失47万2000馀人,其中包括国军五大主力的两个军。
为保护卫立煌,消除卫立煌“通共”的嫌疑,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布国民党43名战犯,卫立煌被列第13名战犯。据说,当卫立煌看到自己名列战犯名单时,长叹一声说:“我有救了!”
卫立煌就此躲过“与共匪私通之罪”,被蒋介石软禁在南京,后取道上海,乘英轮抵香港。
1949年10月3日,中共建政后的第三天,卫立煌从香港发贺电向“毛主席”表示“竭诚拥护”,并问候“朱副主席、周总理”。1955年卫立煌回到大陆后,备受礼遇。
1960年1月,卫立煌因患心脏病和肺炎在北京死去。葬礼由周恩来主持。
淮海战役的红色卧底: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
何基沣,1938年春秘密赴延安,1939年1月秘密加入中共。
张克侠,1927年赴苏联就读莫斯科中山大学,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共。
1948年10月18日,华东野战军派杨斯德潜入何基沣的前线指挥所,向他传达起义的指示:“战场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进入国共决战的关键时刻。目前时机成熟,党中央命你在11月8日我军发起进攻之际,率第三绥靖区官兵就地举行起义。”
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8日,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策反国军第3绥靖区1个军1个师2万多人临阵倒戈,敞开徐州的北大门,把黄伯韬兵团分割成东西两部,首尾不能相顾。华野山东兵团立即从缺口打进,直扑陇海路。10日,黄伯韬兵团被包围于碾庄镇的十多个村庄中,双方激战至11月22日,黄伯韬兵团全部被歼。
廖运周,1927年加入中共。在其任师长的110师建立中共秘密师党委,任地下党委书记。1948年7月,刘伯承、邓小平指示110师中共党委做好起义的一切准备。
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华野主力阻援的保证下,将黄维兵团4个军9个师又1个快速纵队共12万人全部包围于宿县西南方之双堆集地区。
26日,黄维派人把110师师长廖运周找到兵团部,告诉他说:“我想乘敌立足未稳,决定挑选4个师,齐头并进,迅猛突围,你看如何?”廖表示司令官决策英明,“我师愿打头阵”。黄维很高兴,同意110师当开路先锋。
廖回师部后,派人与共军前线指挥部联系,汇报黄维的突围计划和110师准备乘突围之机战场起义。刘、邓批准了廖运周的计划,指示前线派人接应,阻击黄维兵团。
27日早晨6时,廖运周率110师在浓厚的晨雾中向共军阵地进发,上午9时,通过共军阵地到达指定地点。黄维以为110师突围成功,命令后续3个师沿110师路线突围,遭共军拦击。随后,中原野战军1、3纵队缩小包围圈加紧攻击。
12月13日,中野全部和华野一部向双堆集攻击,至12月15日,全歼黄维兵团10万馀人,兵团司令黄维、85军军长吴绍周被俘。
安插在国民党军东北司令部当中的一张王牌:赵炜
赵炜,是中共安插在国民党军东北司令部当中的一张王牌。1919年出生的赵炜,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六期,是杜聿明和陈诚掌管国民党东北军政时深度潜伏的红色间谍。李克农手下的特工石坚,是赵炜的单线联系人。石坚曾向他强调:做情报工作最重要的是“注意严守秘密”,一定要和自己的上线保持“单线联系”,对任何人都不能泄漏自己的身分,哪怕是自己的家人。与石坚见面三次后,赵炜成为中共特务。后来石坚上报李克农,李克农批准赵炜为代号“902”的特工。
赵炜自述:“除了主管机要室外,还负责标识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办公室里的东北作战态势图,每天在地图上标明国共军队占领区域——用大头针和蓝色、红色的闪光纸做成小旗子。”
赵炜还“负责编订国军军团以上兵力的驻地表,上面有国民党军团以上主官的姓名、代号、番号、驻地等,每月编一本。兵力驻地表由每月印发给长官部各处室及国民党空军、兵站总监部及其所属师以上部队,属于绝密”。
1947年4月,杜聿明决定发动一次攻击中共东北民主联盟的战役,并命令规定各军、师集结时间、地点和进攻区域。赵炜随即把这个作战计划交给联系人转林彪司令部。在整个东北战场上,林彪对国军的军力、行动都了如指掌。
每个月,赵炜都将一份国军兵力配置表偷出来,交给他的上线联系人。从国民党盗取的这些重要情报,是中共获得第四次辽南战役胜利的保障,在四平战役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1947年秋,杜聿明调13军从赤峰到沈阳参战。为了摸清这两个师到达沈阳及出发的时间,赵炜以看望同学为名,在沈阳南站上了13军司令部的列车,找到在该军司令部任参谋的同学。然后赵炜自己起草一道命令:“急电。石军长:你军车在运至清源后火速急行军至新宾滨三源浦,迅速进入阵地,进行强攻,占领兰山制高点,不得有误。”因为在兰山脚下,民主联军已在那里设伏,等待13军钻进口袋。这个命令经作战科长、参谋处长签字,参谋长赵家骧“画行”。“画行”就是批准的意思。
命令发到13军,立即执行,他们正好钻进了民主联军的口袋,89师及54师162团被歼灭。这成为东北战场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战略的失败,国军不得不从全面进攻转入全面防守。
当时,因为赵炜出卖的情报重大、及时,中共中央情报部特地给他嘉奖。1947年9月,中共北平情报机关被国民党破获,赵炜在全城搜捕中只身逃脱。
国民党军话专用电台9名工作人员 7名是中共特务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南京电讯局下属有个军话专用电台,专门接转总统府、国防部、国民党中央办公厅、中统局等重要部门的电话,电台的9名工作人员中,就有7名中共地下特工。他们从不同的渠道,将国民党政军高层讯息通过情报网转送到中共那里。
评述:
据卫立煌的侄子说,“我们家训的第一条就是爱国”,卫立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爱国。”想当年,想尽快结束“中国内战”的卫立煌也是受了中共虚构的美好前景的欺骗吧。他可能没有想到,他帮助的中共根本不抗日,不仅“打内战”,而且窃政后继续危害华夏子孙。卫立煌背叛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换来的却是中共对中华民族的祸害,此种不明大是大非的“爱国”实在是祸国殃民。
1949年以后,曾“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红色特工”赵荣声,继续保持秘密身分在全国总工会工作。当时,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前国民党员。“反右”时赵荣声被宣布为“反党分子”,开除出党。后又被补划为“右派分子”,一家三口被下放到山东济宁,受尽屈辱,整整18年以后才得以“平反” 。
赵炜,1949年以后在中共情报机关任职。反右、“文革”期间,也被下放到山西,备受摧残。
(编者按:本系列文章由大纪元特约作者从中共党史机密档案中整理而成。因安全原因,无法一一注明出处。大纪元将在适当时机公布信息来源。)
注释:
[1] 赵荣声:《回忆卫立煌先生》,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
[2] 严如平:《民国着名人物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第647页。
[3] 严如平:《民国着名人物传》,第649页。
[4] 彭杰如:《卫立煌到东北》、《辽沈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47~48页。
[5] 杜聿明:《辽沈战役概况》、《辽沈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6] 郭汝瑰:《郭汝瑰回忆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4页。
[7] 陈孝威:《为什么失去大陆》,PDF版,第497~503页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
有大陆记者得以采访卧底蒋介石身边长达15年的特务沈安娜,当记者问及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的具体情况时,沈安娜说:“历史,该解密的可以解密,不该解密的还是不能解密。”
中共官方一直回避的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公开解密?透过多方史料,可以看到中共不能公开解密的一个原因是:
中共所吹嘘的“三大战役”的胜利,都不过是红色间谍卧底的功劳,毛泽东之所以能决胜千里之外,就是依靠周恩来创立的中共中央特务科的特务活动,中共的胜利史不过就是一部特务史。
辽沈战役的最大红色卧底:卫立煌
卫立煌,字俊如,1897年生于合肥,孙中山的卫士。北伐战争中,卫立煌屡立战功,成为最年轻的“小营长”,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曾经为蒋介石剿共立下功劳。为嘉奖卫立煌,蒋介石用卫立煌的名字,在大别山中地城镇金家寨命名了一个“立煌县”。
1938年2月,中共地下党员赵荣声受中共派遣,到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部做统战工作,担任卫立煌的秘书。毕业于燕京大学西北战地服务团的赵荣声,当时的名字叫任天马。有一次,赵荣声收到署名“胡服”(刘少奇化名)的信,约赵荣声到渑池县见面。赵荣声到渑池县八路军兵站,见到特意从延安过来的刘少奇,他想了解赵荣声在卫立煌身边做统战工作的情况。
听了赵荣声的汇报后,刘少奇指:“你只要能在卫立煌身边待下去,就是成绩……”指示他要作好在卫立煌身边长期待下去的打算。刘当时确定了他的“红色卧底”的身分。
赵荣声披露:1938年4月17日,应赵荣声的建议,卫立煌带队前往延安,绕道访问延安3天。延安老百姓敲锣打鼓欢迎他,毛泽东还设宴招待卫立煌、郭寄峤等人。席间,毛破例饮酒,两人还留下8张合影。
1939年忻口战役后,担任八路军直接上司的卫立煌三次与周恩来会面,之后还与朱德、刘少奇相见。期间,他曾要求加入共产党,但被婉拒。[1] 中共可能认为他在国民党阵营中的作用更大吧。
后来,卫立煌通过赵荣声获知陕北抗日根据地急缺物资,便下令拨给根据地100万发步枪子弹、25万颗手榴弹和180箱牛肉罐头。
当时曾有一位少将高参联络员向蒋介石汇报,说卫立煌有“亲共”嫌疑。蒋派人调查,没找到确切证据。但蒋对人说:“卫会打仗,不懂政治。”
蒋介石对卫立煌不放心。1941年5月,蒋介石将卫立煌调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革去上将军衔,让其领饷奉养老母。对此,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对卫立煌说:“你是受了我们的累。”
1943年,蒋介石再度启用卫立煌,在缅甸担任远征军司令,与英美军队合作。卫立煌取得了滇缅之战的胜利,立了大功,深得美国人欣赏,称他为“百胜将军”。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藉口让卫立煌考察欧美,解除了他的兵权。1946年11月,卫立煌一行四人,从上海经日本到美国,1947年春,卫立煌从美国去了欧洲。在英国,卫立煌见到了夫人韩权华的表妹弟汪德昭。
汪德昭1933年到法国勤工俭学,是法国着名物理学家、共产党员保罗.郎之万的学生。受郎之万的影响,汪德昭成为中国留法学生中的左派领袖。
卫立煌对汪德昭说:“将来回国,蒋还是要用我的。”汪德昭问:“那你就起义吗?”“我决心这样干!”卫立煌说,“现在感到难办的就是我的意见,没法传到延安方面去。”汪德昭说:“回到巴黎,我可以找到适当的关系,取得联系,寻求配合。”
1947年10月,在巴黎的卫立煌收到蒋介石催其回国的急电,令其回去担任东北“剿总”总司令。这也是美国人对蒋介石的建议,当时国民党军在东北屡遭惨败。
卫知道回国后就要参加内战,便设法通过汪德昭向中共中央发了一封电报,大意是:“为了尽快结束中国内战,我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求与中共合作;因个人环境关系,希望绝对保守秘密。”[2]
卫立煌很快跟法国的苏联大使馆联系,通过他们与中共接上头,接受了毛泽东的指令,配合东北野战军的行动。
对于卫立煌回国接受任命的动机,据卫的夫人韩权华披露:“并不是想帮助蒋介石打仗,而是促成蒋介石失败。”
有史料证实,1948年,卫立煌奉命接替陈诚到沈阳上任之初,接到过一封绝密电报:“前次在巴黎发出的电报已达到目的地,对方有回信,谓可以利用目前情况相机行事。”
此事亦有赵荣声在《回忆卫立煌先生》里的佐证:“1948年初卫立煌得到回电,其内容大意是:‘信已转到目的地,据革命权威人士的意见,将军应当自己选择时机并且利用当时情况,做有利于革命的事情。’”
上任不久,卫立煌密电汪德昭回国担任他的秘书处长,以便和解放军取得直接联系。[3]作为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法国原子能委员会顾问,汪德昭跑到遍地战火的东北,去搞自己并不了解的军事工作,可见汪德昭执行的也不是一般的任务。据赵荣声记述:“可惜的是,汪德昭多年旅居外国,和中国的共产党素无来往。返国之后,找不到解放军这一方面的线索,倒不如以前在巴黎找外国共产党方便。”
卫立煌一到东北,就按照毛泽东的旨意,把国军集中到几个大城市里,90%的农村一弹不发成了中共的地盘。中共的力量迅速在农村发展起来,国军被孤立在几座大城市里,行动困难,处处挨打。他集中兵力,固守要点。当时各地守军频频告急,蒋介石一再电令其派兵解围,他却仍然把主力集中于沈阳、锦州、长春附近,拒不出战。同时他加紧网罗旧属,收揽人心,开展部队的训练整顿,修筑工事。这些貌似积极的备战姿态,颇能掩人耳目。他常对周围的人说:“共军目前的战法是围城打援,我们绝不能轻举妄动,上其圈套,只有蓄聚力量,固守沈阳,以待时局的变化。” [4]
1948年5月初,蒋介石再次电令卫立煌打通沈锦线。蒋介石决心将主力撤到锦州,成立机动兵团以随时准备行动。但卫根本不同意,阳奉阴违使事情不了了之。[5]
蒋介石要卫立煌把部队撤到南大门锦州外,与关内傅作义军队保持联系,互相支撑,必要时撤进关内。毛泽东则要求卫立煌把部队留驻在东北的几个大城市内,以便东北野战军夺取锦州,“关门打狗”,全歼国军。蒋介石几次命令卫立煌,卫都拒不执行,这样就形成了国军在东北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10月9日至15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城发起总攻。8日,国军廖耀湘9兵团奉命西进解锦州之围,到达彰武、新立屯。从9日到15日锦州被攻克有六天的时间,美制机械化装备的部队从彰武赶到锦州,时间绰绰有馀。但卫立煌藉口“沈阳只能固守以自保”,而不执行蒋的命令;[6]命令停止前进,并暗中命令,供应廖耀湘装甲兵团的燃料弹药不准超过一星期,使其无法快速推进。据卫夫人韩权华回忆,当时卫立煌告诉她:“看他盲人瞎马怎么走。”15日,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
战略预言家陈孝威认为,“东北之失陷,基于锦州之失守,由于沈阳援兵久而不至。沈援之不能速达,在于卫立煌之不能即时奉行命令”。卫立煌“贻误戎机达十三日之久。古今中外,除非作乱造反,否则,断未见有此种不受节制之将领”。[7]
卫立煌不执行蒋介石的指令,执意将国民党军置于林彪的枪口下,并最终导致其全军覆灭于东北,为中共辽沈战役立了大功。辽沈决战历时52天,国军损失47万2000馀人,其中包括国军五大主力的两个军。
为保护卫立煌,消除卫立煌“通共”的嫌疑,1948年12月25日,中共公布国民党43名战犯,卫立煌被列第13名战犯。据说,当卫立煌看到自己名列战犯名单时,长叹一声说:“我有救了!”
卫立煌就此躲过“与共匪私通之罪”,被蒋介石软禁在南京,后取道上海,乘英轮抵香港。
1949年10月3日,中共建政后的第三天,卫立煌从香港发贺电向“毛主席”表示“竭诚拥护”,并问候“朱副主席、周总理”。1955年卫立煌回到大陆后,备受礼遇。
1960年1月,卫立煌因患心脏病和肺炎在北京死去。葬礼由周恩来主持。
淮海战役的红色卧底: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
何基沣,1938年春秘密赴延安,1939年1月秘密加入中共。
张克侠,1927年赴苏联就读莫斯科中山大学,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共。
1948年10月18日,华东野战军派杨斯德潜入何基沣的前线指挥所,向他传达起义的指示:“战场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进入国共决战的关键时刻。目前时机成熟,党中央命你在11月8日我军发起进攻之际,率第三绥靖区官兵就地举行起义。”
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8日,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策反国军第3绥靖区1个军1个师2万多人临阵倒戈,敞开徐州的北大门,把黄伯韬兵团分割成东西两部,首尾不能相顾。华野山东兵团立即从缺口打进,直扑陇海路。10日,黄伯韬兵团被包围于碾庄镇的十多个村庄中,双方激战至11月22日,黄伯韬兵团全部被歼。
廖运周,1927年加入中共。在其任师长的110师建立中共秘密师党委,任地下党委书记。1948年7月,刘伯承、邓小平指示110师中共党委做好起义的一切准备。
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华野主力阻援的保证下,将黄维兵团4个军9个师又1个快速纵队共12万人全部包围于宿县西南方之双堆集地区。
26日,黄维派人把110师师长廖运周找到兵团部,告诉他说:“我想乘敌立足未稳,决定挑选4个师,齐头并进,迅猛突围,你看如何?”廖表示司令官决策英明,“我师愿打头阵”。黄维很高兴,同意110师当开路先锋。
廖回师部后,派人与共军前线指挥部联系,汇报黄维的突围计划和110师准备乘突围之机战场起义。刘、邓批准了廖运周的计划,指示前线派人接应,阻击黄维兵团。
27日早晨6时,廖运周率110师在浓厚的晨雾中向共军阵地进发,上午9时,通过共军阵地到达指定地点。黄维以为110师突围成功,命令后续3个师沿110师路线突围,遭共军拦击。随后,中原野战军1、3纵队缩小包围圈加紧攻击。
12月13日,中野全部和华野一部向双堆集攻击,至12月15日,全歼黄维兵团10万馀人,兵团司令黄维、85军军长吴绍周被俘。
安插在国民党军东北司令部当中的一张王牌:赵炜
赵炜,是中共安插在国民党军东北司令部当中的一张王牌。1919年出生的赵炜,毕业于黄埔军校十六期,是杜聿明和陈诚掌管国民党东北军政时深度潜伏的红色间谍。李克农手下的特工石坚,是赵炜的单线联系人。石坚曾向他强调:做情报工作最重要的是“注意严守秘密”,一定要和自己的上线保持“单线联系”,对任何人都不能泄漏自己的身分,哪怕是自己的家人。与石坚见面三次后,赵炜成为中共特务。后来石坚上报李克农,李克农批准赵炜为代号“902”的特工。
赵炜自述:“除了主管机要室外,还负责标识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办公室里的东北作战态势图,每天在地图上标明国共军队占领区域——用大头针和蓝色、红色的闪光纸做成小旗子。”
赵炜还“负责编订国军军团以上兵力的驻地表,上面有国民党军团以上主官的姓名、代号、番号、驻地等,每月编一本。兵力驻地表由每月印发给长官部各处室及国民党空军、兵站总监部及其所属师以上部队,属于绝密”。
1947年4月,杜聿明决定发动一次攻击中共东北民主联盟的战役,并命令规定各军、师集结时间、地点和进攻区域。赵炜随即把这个作战计划交给联系人转林彪司令部。在整个东北战场上,林彪对国军的军力、行动都了如指掌。
每个月,赵炜都将一份国军兵力配置表偷出来,交给他的上线联系人。从国民党盗取的这些重要情报,是中共获得第四次辽南战役胜利的保障,在四平战役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1947年秋,杜聿明调13军从赤峰到沈阳参战。为了摸清这两个师到达沈阳及出发的时间,赵炜以看望同学为名,在沈阳南站上了13军司令部的列车,找到在该军司令部任参谋的同学。然后赵炜自己起草一道命令:“急电。石军长:你军车在运至清源后火速急行军至新宾滨三源浦,迅速进入阵地,进行强攻,占领兰山制高点,不得有误。”因为在兰山脚下,民主联军已在那里设伏,等待13军钻进口袋。这个命令经作战科长、参谋处长签字,参谋长赵家骧“画行”。“画行”就是批准的意思。
命令发到13军,立即执行,他们正好钻进了民主联军的口袋,89师及54师162团被歼灭。这成为东北战场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战略的失败,国军不得不从全面进攻转入全面防守。
当时,因为赵炜出卖的情报重大、及时,中共中央情报部特地给他嘉奖。1947年9月,中共北平情报机关被国民党破获,赵炜在全城搜捕中只身逃脱。
国民党军话专用电台9名工作人员 7名是中共特务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南京电讯局下属有个军话专用电台,专门接转总统府、国防部、国民党中央办公厅、中统局等重要部门的电话,电台的9名工作人员中,就有7名中共地下特工。他们从不同的渠道,将国民党政军高层讯息通过情报网转送到中共那里。
评述:
据卫立煌的侄子说,“我们家训的第一条就是爱国”,卫立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爱国。”想当年,想尽快结束“中国内战”的卫立煌也是受了中共虚构的美好前景的欺骗吧。他可能没有想到,他帮助的中共根本不抗日,不仅“打内战”,而且窃政后继续危害华夏子孙。卫立煌背叛国民政府和蒋介石,换来的却是中共对中华民族的祸害,此种不明大是大非的“爱国”实在是祸国殃民。
1949年以后,曾“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红色特工”赵荣声,继续保持秘密身分在全国总工会工作。当时,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前国民党员。“反右”时赵荣声被宣布为“反党分子”,开除出党。后又被补划为“右派分子”,一家三口被下放到山东济宁,受尽屈辱,整整18年以后才得以“平反” 。
赵炜,1949年以后在中共情报机关任职。反右、“文革”期间,也被下放到山西,备受摧残。
(编者按:本系列文章由大纪元特约作者从中共党史机密档案中整理而成。因安全原因,无法一一注明出处。大纪元将在适当时机公布信息来源。)
注释:
[1] 赵荣声:《回忆卫立煌先生》,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
[2] 严如平:《民国着名人物传》,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第647页。
[3] 严如平:《民国着名人物传》,第649页。
[4] 彭杰如:《卫立煌到东北》、《辽沈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47~48页。
[5] 杜聿明:《辽沈战役概况》、《辽沈战役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12页。
[6] 郭汝瑰:《郭汝瑰回忆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04页。
[7] 陈孝威:《为什么失去大陆》,PDF版,第497~503页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