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08月31日讯】中印日前结束了长达两个月的对峙,双方都没有透露撤兵协议的具体内容。多名专家表示,中印出于各自的政治考量,可能暂时各退一步避免冲突,但将会因此产生更多的敌意与隔阂。
8月28日,印度外交部发表简短声明称,两国经过几周来的外交沟通达成协议,对峙地点的边境人员“迅速脱离接触”。北京则只称印方人员和设备已经全部撤离,而中方根据现场情况做出了“必要的调整和部署”,但“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
两国官方都没有明确所达成协议的具体内容,以及北京是否做出了让步以换取印度撤军。
29日,美国史汀生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孙韵对《美国之音》表示,对于中方所宣传的“胜利”,比较客观的理解是,印度的所谓“妥协和让步”不会是单方面的,一定是中方做出某些妥协之后,印度才会有撤兵动作。
印度报业托拉斯28日晚些时候援引一位匿名印度高官的话说,“作为‘脱离接触’的一部分,中国的军队和推土机都已离开有争议的洞朗地区,他们也移除了支起的帐篷。”
孙韵认为,中方暂停修路是可能达成的协议之一;而具体结束对峙的过程中,可能是印度先撤兵,但不好确定到底先撤多长时间,可能是一分钟,也可能是五分钟。
孙韵表示,双方达成的应该是各退一步的方案,但两国在国内都会宣传是对方做出了单方面让步。
伦敦皇家三军防务研究所研究员沙先克·乔什(Shashank Joshi)对《华盛顿邮报》说,印度出兵洞朗就是为阻止中方修路,在没有得到对方暂停施工的某种承诺之前不会同意撤退。
他说:“在这些情况下,(中方)想要面子就得含糊一些。印度可能对于中国对协议的诠释和宣传也没什么不满,因为新德里可能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恢复6月前的现状。”
29日,日经中文网报导,中印早在7月之前就已通过外交渠道达成结束对峙的非正式协议,讨论了在“9~10月之前”完成分阶段撤军的方案。
该网此前还披露,由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都不想被本国国民批评“软弱无能”,所以双方达成的协议还包括“让外界看来不是本国军队率先撤退”。
对于中印在28日结束对峙的原因,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全球安全事务高级研究员何天睦(Timothy Heath)分析,在9月的金砖峰会到来之际,双方都希望缓和紧张关系。
何天睦说,两国也都有各自国内政治上的考量。中共在十九大前议程繁多,要专注于国内的担忧和议题,不值得和印度做太多对抗。而莫迪在全力推进国内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与中方发生重大危机或冲突对他也无裨益。
不过,他和孙韵都认为,尽管中印避免了冲突升级,但不意味着问题已解决。目前无法确定中方会不会再修路引发争议,双方实际上是把问题的解决往后拖,类似争执以后还会发生。
《美国之音》引述分析称,中共在对峙问题上先是态度强硬,以武力威胁,最后却后退一步,这可能会使中共在南亚国家中的威信受损。
孙韵认为,中共此前一直对印度有种“战略蔑视”,通过这次事件,双方都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对手的份量。
她说,短期内双方会各退一步,但从长期来讲,中印关系由此会更加趋向敌意、隔阂和竞争。
(记者和穆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明轩)
8月28日,印度外交部发表简短声明称,两国经过几周来的外交沟通达成协议,对峙地点的边境人员“迅速脱离接触”。北京则只称印方人员和设备已经全部撤离,而中方根据现场情况做出了“必要的调整和部署”,但“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
两国官方都没有明确所达成协议的具体内容,以及北京是否做出了让步以换取印度撤军。
29日,美国史汀生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孙韵对《美国之音》表示,对于中方所宣传的“胜利”,比较客观的理解是,印度的所谓“妥协和让步”不会是单方面的,一定是中方做出某些妥协之后,印度才会有撤兵动作。
印度报业托拉斯28日晚些时候援引一位匿名印度高官的话说,“作为‘脱离接触’的一部分,中国的军队和推土机都已离开有争议的洞朗地区,他们也移除了支起的帐篷。”
孙韵认为,中方暂停修路是可能达成的协议之一;而具体结束对峙的过程中,可能是印度先撤兵,但不好确定到底先撤多长时间,可能是一分钟,也可能是五分钟。
孙韵表示,双方达成的应该是各退一步的方案,但两国在国内都会宣传是对方做出了单方面让步。
伦敦皇家三军防务研究所研究员沙先克·乔什(Shashank Joshi)对《华盛顿邮报》说,印度出兵洞朗就是为阻止中方修路,在没有得到对方暂停施工的某种承诺之前不会同意撤退。
他说:“在这些情况下,(中方)想要面子就得含糊一些。印度可能对于中国对协议的诠释和宣传也没什么不满,因为新德里可能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恢复6月前的现状。”
29日,日经中文网报导,中印早在7月之前就已通过外交渠道达成结束对峙的非正式协议,讨论了在“9~10月之前”完成分阶段撤军的方案。
该网此前还披露,由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都不想被本国国民批评“软弱无能”,所以双方达成的协议还包括“让外界看来不是本国军队率先撤退”。
对于中印在28日结束对峙的原因,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全球安全事务高级研究员何天睦(Timothy Heath)分析,在9月的金砖峰会到来之际,双方都希望缓和紧张关系。
何天睦说,两国也都有各自国内政治上的考量。中共在十九大前议程繁多,要专注于国内的担忧和议题,不值得和印度做太多对抗。而莫迪在全力推进国内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与中方发生重大危机或冲突对他也无裨益。
不过,他和孙韵都认为,尽管中印避免了冲突升级,但不意味着问题已解决。目前无法确定中方会不会再修路引发争议,双方实际上是把问题的解决往后拖,类似争执以后还会发生。
《美国之音》引述分析称,中共在对峙问题上先是态度强硬,以武力威胁,最后却后退一步,这可能会使中共在南亚国家中的威信受损。
孙韵认为,中共此前一直对印度有种“战略蔑视”,通过这次事件,双方都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对手的份量。
她说,短期内双方会各退一步,但从长期来讲,中印关系由此会更加趋向敌意、隔阂和竞争。
(记者和穆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