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09月19日讯】济公本名李修缘,是宋朝时的天台人,相传他出生时的经历极不平凡,暗示其大有来头。
据说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而且他出生时还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据《济公全传》记载,有一位李善人叫李茂春,到罗汉堂拈香求子,方烧至四尊罗汉,忽见神像由莲台坠地。性空长老说:“善哉善哉,员外定生贵子,过日我给员外道喜。”
李员外回到家中,某夜,其妻王氏梦见一尊罗汉,赠以一朵五色莲花,王氏接过莲花吞食,不久便怀有身孕。过了数月,生了一位公子。临生之时,红光罩院,异香扑鼻,员外甚喜。
这孩自出生后,就哭声不止,直至三朝。这日正有亲友邻里来庆贺,外面家人来回话,说有国清寺方丈性空,给员外送来一份厚礼,亲来贺喜。员外迎接进来,性空说:“员外大喜。令郎公可平安?”
员外说:“自从生落之后,直哭到今朝不止。吾正忧虑此事。老和尚有何妙法能治?”
性空说:“好办。员外先到里面把令公子抱出我看看,就知道是何缘故了。”
员外说:“此子未过满月,就抱出来,恐有不便。”
性空说:“无妨。员外可用袍袱盖上,可以不冲三光。”
员外一听有理,连忙把孩儿从里面抱出来,给大众一看。孩儿生得五官清秀,品貌清奇,啼哭不止。性空和尚过来一看,那孩儿一见和尚,立止啼哭。一咧嘴笑了。老和尚就用手摸那孩儿头顶说:
莫要笑,莫要笑,你的来历我知道。
你来我去两抛开,省的大家胡倚靠。
那孩儿立时不哭了。性空说:“员外,我收一个记名徒弟,给他取个名字,叫李修缘罢。”
员外应了,把孩儿抱进去,出来给和尚备斋。吃罢,众亲友都散去,性空长老也去了。
员外另雇奶娘扶养孩儿。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过了几年。李修缘长至七岁,懒说懒笑,永不与同村儿童聚耍。入学读书,请了一位老秀才杜群英先生在家教他,还有两个同伴,一个是永宁村武孝廉韩成之子韩文美,年九岁。还有李夫人内侄,姓王名全,乃是兵部司马王安士之子,年八岁,三子共读书,甚是和美。
李修缘年幼,过目不忘,目读十行,才学出众。杜先生甚奇之,常与人言:“久后成大器者,李修缘也。”至十四岁,五经四书诸子百家,背诵极熟,合王韩二人,在学房,时常作诗,口气远大。李修缘极好道学,每见经卷必喜爱,读之不舍。
长至十八岁时,李修缘父母双亡,所有家中之事,都是舅舅王安士办理。李修缘也从此无意功名。
李修缘看破红尘,立志出家。一天,他自己到父母坟上,烧了些纸钱,给王员外留下一纸书字,竟自去了。
王员外两日不见外甥,派人各处寻找,不见外甥。自己拆开字来一看。上写的是:修缘去了,不必寻找。他年相见:便知分晓。
王员外知道外甥素近释道,在临近庵观寺院,各处派人寻找,并不见下落。派家人贴白帖,在各处寻找:“如有人把李修缘送来,谢白银百两。如有人知道实信,人在何处,送信来。谢银五十两。”一连三个月并无下落。
且说李修缘自家中出来之后,信步游行,到了杭城,把银钱用尽,到了庙中要出家,人家也不敢留他。他自己到西湖飞来峰上灵隐寺庙中见老方丈,要出家。当家和尚方丈,乃是九世比邱僧,名元空长老,号远瞎堂。
一见李修缘,知道他是西天金身降龙罗汉降世,奉佛法旨为度世而来,因他执迷不醒,用手击了他三掌,把天门打开,他才知道自己根本源流,拜元空长老为师,起名道济。
他坐祥坐颠,还有些疯。庙里独叫他颠和尚,外面又叫他疯和尚,讹言传说济颠僧。济公虽癫狂,却好扬善除恶,济世救人,留下一段段神奇的故事。
相传,济公从灵隐寺出来后,又转到净慈寺,并当上抄写经籍的“书记”,做出桩桩奇事来。
妙崧禅师担任净慈寺第29代住持长老,为重建寺院,急需向各方募化筹资。长老深知济公文思敏捷,便请他起草一道募资的榜文。
济公道:“长老有命,岂敢推辞。只是酒不醉,文思不佳,求长老赏酒一壶,以助文笔。”长老即叫人买酒,济公喝得快活,兴致一上来,提笔一挥而就,榜文中有这样的妙句:“下求众姓,盖思感动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
这道榜文张贴出去后,轰动了全杭州城,传抄传阅,连南宋皇帝也读到了。皇上又见文中有“上叩九天”,“叫通天耳”等妙语,便派人押送三万贯钱布施给净慈寺重建成寺院。
妙崧长老谢过皇恩,又找济公商量如何去四川措办建寺急用的木材。济公说:“我为净慈寺做事,‘天耳’都叫得通,只是四川路远,须得让我吃个大醉,三日后保证你有木头好用。”
于是,又喝得烂醉如泥,足足睡了三天,等到醒来时,突然大叫大喊:“木头到了!木头到了!”长老听见,问:“木头在哪里?”济公说:“木头已从钱塘江上运到寺里的醒心井,叫人到井品口搭起木架,装上轳轳,一根一根拉上来就是了。”一会儿,果然井中有一根大木头露出水面。
众僧人用轳轳将木头拉了上来,拉了一根,井中又冒出一根,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边估算木料的木匠师傅随口说了声:“够了!”话音刚落,井里还有一根木头再也不上来了。
从此后,醒心井被称为“神运井”,又叫“运木古井”,井上还建起亭子,那最后一根木头就留在井底,让人点了蜡烛系在长绳上缒入井中观照,成为净慈寺最吸引人的“古迹”之一。
南宋开禧二年(西元1206年)的5月16日,济颠端坐圆寂,留传诗偈一首:“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倒西壁,于今收拾归来,依旧天青水碧。”济公死后,就葬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虎跑泉处,当地建有二层楼高的济公塔院。
(责任编辑:唐颖)
莲台坠地 罗汉转世
据说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而且他出生时还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据《济公全传》记载,有一位李善人叫李茂春,到罗汉堂拈香求子,方烧至四尊罗汉,忽见神像由莲台坠地。性空长老说:“善哉善哉,员外定生贵子,过日我给员外道喜。”
李员外回到家中,某夜,其妻王氏梦见一尊罗汉,赠以一朵五色莲花,王氏接过莲花吞食,不久便怀有身孕。过了数月,生了一位公子。临生之时,红光罩院,异香扑鼻,员外甚喜。
这孩自出生后,就哭声不止,直至三朝。这日正有亲友邻里来庆贺,外面家人来回话,说有国清寺方丈性空,给员外送来一份厚礼,亲来贺喜。员外迎接进来,性空说:“员外大喜。令郎公可平安?”
员外说:“自从生落之后,直哭到今朝不止。吾正忧虑此事。老和尚有何妙法能治?”
性空说:“好办。员外先到里面把令公子抱出我看看,就知道是何缘故了。”
员外说:“此子未过满月,就抱出来,恐有不便。”
性空说:“无妨。员外可用袍袱盖上,可以不冲三光。”
员外一听有理,连忙把孩儿从里面抱出来,给大众一看。孩儿生得五官清秀,品貌清奇,啼哭不止。性空和尚过来一看,那孩儿一见和尚,立止啼哭。一咧嘴笑了。老和尚就用手摸那孩儿头顶说:
莫要笑,莫要笑,你的来历我知道。
你来我去两抛开,省的大家胡倚靠。
那孩儿立时不哭了。性空说:“员外,我收一个记名徒弟,给他取个名字,叫李修缘罢。”
员外应了,把孩儿抱进去,出来给和尚备斋。吃罢,众亲友都散去,性空长老也去了。
过目不忘 无缘功名
员外另雇奶娘扶养孩儿。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过了几年。李修缘长至七岁,懒说懒笑,永不与同村儿童聚耍。入学读书,请了一位老秀才杜群英先生在家教他,还有两个同伴,一个是永宁村武孝廉韩成之子韩文美,年九岁。还有李夫人内侄,姓王名全,乃是兵部司马王安士之子,年八岁,三子共读书,甚是和美。
李修缘年幼,过目不忘,目读十行,才学出众。杜先生甚奇之,常与人言:“久后成大器者,李修缘也。”至十四岁,五经四书诸子百家,背诵极熟,合王韩二人,在学房,时常作诗,口气远大。李修缘极好道学,每见经卷必喜爱,读之不舍。
长至十八岁时,李修缘父母双亡,所有家中之事,都是舅舅王安士办理。李修缘也从此无意功名。
看破红尘 立志出家
李修缘看破红尘,立志出家。一天,他自己到父母坟上,烧了些纸钱,给王员外留下一纸书字,竟自去了。
王员外两日不见外甥,派人各处寻找,不见外甥。自己拆开字来一看。上写的是:修缘去了,不必寻找。他年相见:便知分晓。
王员外知道外甥素近释道,在临近庵观寺院,各处派人寻找,并不见下落。派家人贴白帖,在各处寻找:“如有人把李修缘送来,谢白银百两。如有人知道实信,人在何处,送信来。谢银五十两。”一连三个月并无下落。
且说李修缘自家中出来之后,信步游行,到了杭城,把银钱用尽,到了庙中要出家,人家也不敢留他。他自己到西湖飞来峰上灵隐寺庙中见老方丈,要出家。当家和尚方丈,乃是九世比邱僧,名元空长老,号远瞎堂。
一见李修缘,知道他是西天金身降龙罗汉降世,奉佛法旨为度世而来,因他执迷不醒,用手击了他三掌,把天门打开,他才知道自己根本源流,拜元空长老为师,起名道济。
他坐祥坐颠,还有些疯。庙里独叫他颠和尚,外面又叫他疯和尚,讹言传说济颠僧。济公虽癫狂,却好扬善除恶,济世救人,留下一段段神奇的故事。
古井运木
相传,济公从灵隐寺出来后,又转到净慈寺,并当上抄写经籍的“书记”,做出桩桩奇事来。
妙崧禅师担任净慈寺第29代住持长老,为重建寺院,急需向各方募化筹资。长老深知济公文思敏捷,便请他起草一道募资的榜文。
济公道:“长老有命,岂敢推辞。只是酒不醉,文思不佳,求长老赏酒一壶,以助文笔。”长老即叫人买酒,济公喝得快活,兴致一上来,提笔一挥而就,榜文中有这样的妙句:“下求众姓,盖思感动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
这道榜文张贴出去后,轰动了全杭州城,传抄传阅,连南宋皇帝也读到了。皇上又见文中有“上叩九天”,“叫通天耳”等妙语,便派人押送三万贯钱布施给净慈寺重建成寺院。
妙崧长老谢过皇恩,又找济公商量如何去四川措办建寺急用的木材。济公说:“我为净慈寺做事,‘天耳’都叫得通,只是四川路远,须得让我吃个大醉,三日后保证你有木头好用。”
于是,又喝得烂醉如泥,足足睡了三天,等到醒来时,突然大叫大喊:“木头到了!木头到了!”长老听见,问:“木头在哪里?”济公说:“木头已从钱塘江上运到寺里的醒心井,叫人到井品口搭起木架,装上轳轳,一根一根拉上来就是了。”一会儿,果然井中有一根大木头露出水面。
众僧人用轳轳将木头拉了上来,拉了一根,井中又冒出一根,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边估算木料的木匠师傅随口说了声:“够了!”话音刚落,井里还有一根木头再也不上来了。
从此后,醒心井被称为“神运井”,又叫“运木古井”,井上还建起亭子,那最后一根木头就留在井底,让人点了蜡烛系在长绳上缒入井中观照,成为净慈寺最吸引人的“古迹”之一。
南宋开禧二年(西元1206年)的5月16日,济颠端坐圆寂,留传诗偈一首:“六十年来狼籍,东壁打倒西壁,于今收拾归来,依旧天青水碧。”济公死后,就葬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虎跑泉处,当地建有二层楼高的济公塔院。
(责任编辑: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