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员爆监守自盗 手法有那些?民众如何自保?

2017年10月29日财经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10月29日讯】银行行员监守自盗事件近来频传,这与行员跟客户往来密切,客户过于信赖理专、行员有关。其手法大多是直接对印鉴、存折下手,甚至有理专取得民众网银帐号、密码后,透过约定帐户方式把钱转出。究竟民众该如何自保呢?

中央社报导,今年接连爆出多起行员监守自盗案,如土地银行树林分行行员挪用客户新台币80万元存款、日盛银行新营分行行员挪用客户资金超过4000万元、彰化银行台北分行行员盗用日籍客户超过1000万元存款、京城银行营业部林姓理专挪用客户约5500万元存款,以及兆丰银行泰国子行行员溢领3300万元等。

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理专、行员监守自盗消息不绝于耳,这与行员跟客户往来密切,客户过于信赖理专、行员有关。

如京城银行营业部林姓理专利用客户对其信赖,骗取客户的存折、印鉴、取款条等资料,挪用35名客户约5500万元资金,直到今年中因客户察觉帐户异常向银行反映后才爆发。

另外,不少民众把钱存入银行后,鲜少交易,这族群也易成为不肖行员下手的标的。金管会表示,这些族群往往等到急需用钱,到银行提款时才发现帐户里的钱竟然凭空消失,使得行员监守自盗的情况可长达数年之久。

如彰银前台北分行萧姓行员利用日籍客户自民国85 年开户后,长达5年未动支,先将帐户改名,再将客户帐户内超过1000万元的存款转至人头帐户。萧姓行员犯案后不久于93年离职,然而,彰银直到103年年底,该名日籍客户前往彰银提款时才发现存款遭盗领。

不分公、民营银行爆出多起行员监守自盗的行径,究竟民众该如何自保?

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给予民众3大建议,一是定期核对银行对帐单;二是存折、取款条、印鉴,以及网路银行的帐号、密码勿交付他人;三是存折、印鉴、取款条不离眼,且印鉴、存折取回后应做好事后的核对。

银行局表示,存簿、印鉴等东西,民众必须自己保管,不要因为信赖、图个方便,就把存簿、印鉴、帐密等资料都交付行员。当行员无法取得存款的印鉴、帐户以及密码时,就可增加帐户的安全性。

举例说明,当贵宾理财客户到分行时,通常是由理专接待,这时客户容易把印鉴、存折、取款条等一并交给理专,麻烦理专代劳跑柜台,但印鉴、存折、取款条离开身边的空档,就容易成为不肖行员下手的机会。

银行局提醒,若做不到印鉴、存折、取款条不离手,至少要“不离眼”,所有交易都应该全程紧盯,以确保自身财产安全。

如土地银行树林分行行员盗领客户80万元存款,就是行员私自将客户印鉴预先盖于空白取款单及空白定期存款解约申请书预留使用。

不过,即使客户没有交付帐号、存折等资料,存款也可能被行员悄悄搬走。银行局表示,民众帐户若遭挪用时,对帐资料、存折与实际状况会有所出入,建议民众应定期检视银行对帐单、补折。

另外,还有行员利用民众对金融知识、商品了解不深的弱点,如京城银行林姓理专利用客户看不懂对帐单,跟客户骗说要投资基金等金融商品,不仅要客户交付取款条,且透过网银帐密以约定帐户方式,骗走客户帐户内的钱,甚至当客户要赎回基金时,还把客户赎回的款项转入自己的帐户。

银行局指出,当发生行员监守自盗的行为时,客户权益一定不会受到影响,同时重申民众对于金融知识应要有独立的来源,自行增进对金融商品的了解,不要全部都听理专的,且不要因为嫌麻烦就把网路银行的帐号、密码、个资等相关资料都交给理专。

除了事先资料的保管,事后资料的核对也不能少。银行局呼吁,民众不要因为看不懂对帐单,把对帐单地址、联络电话,以及电子信箱等联络方式都留理专的,期待透过理专了解投资现象,这样不仅无法获得银行第一手且最正确的资讯,且还可能延后发现帐户被动了手脚的时间点。

(责任编辑:程以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