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配合极权 微信驳“天天偷窥”引质疑

2018年01月04日新唐人记者报导
【新唐人2018年01月03日讯】1月1日,大陆汽车业巨头“吉利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公开质疑拥有9亿用户的微信,可能偷窥用户隐私。虽然微信次日就发文否认,但并没有减轻用户对其安全性的担忧。

“(腾讯CEO)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因为他都可以看的,随便看。”

大陆汽车业巨头吉利集团董事长,1月1号公开叫阵微信侵犯用户隐私。

微信2号紧急声明,宣称从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也不会用于大数据分析。

不过网民质疑说,微信英文版“服务条款”中直接说明:“可能需要保留或披露用户内容”,以便“回应政府当局或执法机构”的要求。如果“不同意”这一条款,甚至无法安装微信,形同霸王条款。

还有网民给出一张河南警方去年9月的行政处罚书,显示有网民因在微信群里,调侃中共前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就被行政拘留5天。网民质疑,公安的信息从何而来?

马偕森博士:微信是有一个中间伺服器的,你的微信是传到那个伺服器上,然后再转发给朋友。那么腾讯伺服器就有机会过滤所有它不喜欢的信息。如果说它不做任何存储,那么日后它就追踪不到是谁发的"不好的"信息。但事实上,你如果发一个特别特别敏感的信息,你甚至会被公安敲门的。为什么公安能找到这?也就是它(腾讯)绝不可能不留任何记录的。

欧洲消费者组织Euroconsumers2017年调查发现,微信没有应用“点对点”加密传送技术,第三方可能读取讯息内容。

国际特赦组织2016年评测,微信和QQ安全性得分0分,包括是否为政府建立了后门等技术资讯,完全不透明。

马偕森博士:它可能不存你的信息(本身),但它可能把你变成一个特殊关注的帐号。一旦变成特殊关注帐号,它就可能跟踪你、存储你的信息。在我看来,他可能没有针对99%的人做。但事实上他只要做1%,就足以恐吓99%的人。

同时,2017年底,中共公安部联手微信,试点推行“电子身份证”。

在需要使用身份证的场合,只要开启手机上的“微信电子身份证”程序,让手机摄像头扫瞄脸部。经过电子身份证程序“人脸识别”,确认"持手机者-与身份证照片本人"匹配后,用户就能刷手机取代身份证。

不过这也引发了,中共用大数据加强极权统治的担忧。

“你只要携带经过加了eID这种功能的身份证,你走遍全国各地,它就会知道你全部的情况。(eID)这种情况的出现,意味着公民的隐私权几乎倾向于零,政府对公民的监控无处不在。就是监控工具的一种升级。”

极权裹挟大数据,在中共压制公民社会、剥夺民众自由权力时,大陆网际网路企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受到国际质疑。

新唐人记者林澜纽约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