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旋”王丹凤逝世 文革曾惨遭剃阴阳头批斗

2018年05月03日共产党百年真相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5月03日讯】曾经风华绝代的中国女影星王丹凤,5月2日凌晨4时许在华东医院过世,享年94岁。

王丹凤从少女时代进入电影界即一路走红,因其容貌美丽气质出众,成为了中国早期电影界的红极一时的女明星。然而,在中共文革期间,她却惨遭政治迫害。

王丹凤原籍浙江宁波,1924年8月23日出生于上海,原名叫王玉凤,父亲是经营旅店的老板。王丹凤的邻居舒丽娟是“合众影片电影公司”的演员,漂亮的王玉凤自小就酷爱电影。

1941年的一天,舒丽娟领着还不满17岁的王玉凤来到徐家汇的“合众电影公司”看拍戏。当时正在拍摄影片《龙潭虎穴》的导演朱石麟注意到了容貌美丽的王玉凤,得知这个女孩也想要拍戏,就同意她去试试镜头。

朱石麟先让王玉凤扮演了一个端茶的小丫头,发现她很上镜,于是让她把姓名写在纸上交给自己。朱石麟看着纸条上的“王玉凤”这名字沉思了一会儿后说:“我建议,改个名吧!改一个字就行了,就叫王丹凤吧,既喊得响亮,又有点意义。丹凤朝阳嘛。”此后,王丹凤与电影公司签订了3年的拍片合约。

王丹凤在影片中的扮相甜美,表演自然,影片一上映便获好评。不久又让她在《新渔光曲》一片中主演渔家女一角,一举成名,被称为“小周璇”。

王丹凤成名后有相继在香港、上海拍摄了《锦绣天堂》、《瑶池鸳鸯》等多部电影,被称为上海电影界的“高产女星”也曾经被媒体评为“沪港四大女星”之一。

1951年新年,王丹凤与国泰影业公司的少东家柳和清喜结连理,当时她的结婚仪式办得相当盛大,轰动了整个上海,报纸杂志纷纷报导。

然而好景不常,中共建政后发生多场政治运动,而曾经红头半边天的王丹凤却成为了政治运动中被打击的对象。在1958年上山下乡运动中,王丹凤曾经被下放到上海新桥公社劳动;1963年她又有机会参演了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桃花扇》,不料却因此而埋下祸根。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桃花扇》被批判为表演才子佳人的“大毒草”,王丹凤则被造反派抄家、批斗、关进牛棚。因为长得漂亮,王丹凤在捱批斗时竟然被人剃成“阴阳头”(剃掉一半头发,另一边头发保留)任人侮辱,此事后来被视为那个疯狂年代的悲惨印记。

在被下放到干校劳动时,王丹凤为了减少受迫害,变得“乖巧”、随叫随到、任人摆布,顺从所谓的“脱胎换骨的改造”,最终忍辱活下来。

文革结束后,王丹凤在上海静安区的民宅度过晚年。据说,她和丈夫育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曾在日本学国际贸易,二女儿在香港,三女儿曾在美国学艺术,没有一个从事电影。

王丹凤一生代表作包括《家》、《海魂》、《女理发师》、《桃花扇》及《护士日记》等。

据《文革时被整惨的女星:随叫随到 任人摆布》一文的记述。在文革期间,王丹凤与黄宗英、白穆、石灵等演艺界被打倒的人在上海近郊劳动。每当她看到别人被拳打脚踢时,她就偷偷躲在食堂堆放杂粮的仓库里,吓得魂不附体。

据白穆回忆,有一次,她被造反派拉去接受“田头批判”。批判会还没开始,年轻的农民们早已在前排小木凳上坐好。4位受批对象被押到现场后,有人大喊:“先批王丹凤!”

有人问:“是唱花旦的吗?”轮到瘦高个儿黄宗英上前时,就有人笑着说:“她是唱小生的。”在批斗会上,面对造反派们的胡言乱语,王丹凤“温顺而诚恳地听着”,不敢流露出丝毫不满的情绪。

在奉贤干校劳动时,王丹凤也特别刻苦,从不带吃的,带顶帽子在大太阳底下一锄一锄地挖,从不偷懒。出勤时,她赶快走在前面,到工作间取农具也从来不挑不拣……总之,她当时给人们的印象是“乖巧、随叫随到、任人摆布”,这样,她才能够活到今天。

(记者阿竺报导/责任编辑: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