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6月01日讯】每年高考总有一批高考状元出炉,成为媒体网络追逐报导的天之骄子。然而并不是所有状元都前程可期,中共建政史上,曾有过一名命运极度悲凉的状元——北大才子沈元,被誉为天才学者,最终却因治学已命丧黄泉,直到文革后才平反。
沈元于1938年出生于上海的书香门第,父亲沈昌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南京政府成立后,曾任镇江县县长,后在抗日战争中功勋卓着,因“涉历巨险,忧劳至疾”而病逝。母亲何天予,毕业于早期南京女子师范学校,是一位汉语言学家,书法家。
沈元从小功课就好,中学文理各科均为全班之冠,近乎满分。1955年以全国高考文史类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还在北大读书时,沈元就被誉为天才学者,但反右运动中被打成极右派,摘帽后,连续发表轰动学术界的文章,沈元最终因治学命丧黄泉。文革中的1970年“一打三反”,年仅32岁的他被以所谓的投敌叛国“反革命罪”错误枪决,文革后才平反。
前北京大学教授郭罗基,曾在题为《一个人才,生逢毁灭人才的时代:哀沈元》一文中以同窗的身份,回忆了沈元最后的生命时光:
1970年4月的一天,北京工人体育场在召开“公审大会”,宣判“反革命分子”。一声吆喝,押上20多人,在主席台前站了一排。名曰公审,没有公诉,不准辩护,只有判决。一两个是“从宽”的典型,其馀皆“从严”。
宣判某人死刑,某人立刻瘫倒在地,后面两个解放军战士把他提溜了起来。20来个人都瘫倒了,只有一个被判了死刑的人依然站立。宣判大会结束,所有被判了死刑的人,也只有这个人是自己走出会场,其他的人都是被架着拖出去的。
到了刑场上,这个人大喊一声:“我还有重大问题要交待!”行刑人退出了枪膛里的子弹,把他押回去。其他人都倒在血泊里了。实际上,这个人并没有交待出什么“重大问题”,第二天又被押赴刑场……。
这个人就是沈元,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实习研究员,他被执行死刑的罪名为“投敌叛国反革命罪”。
郭罗基回忆,那时,在江西南昌鲤鱼洲北京大学农场劳动,北京来的人,一遍又一遍地叙述沈元临刑的故事,惊叹他在死神面前的镇静。
沈元是50年代郭罗基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同班同学,郭称沈元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我了解他。他是想再争取多停留一天、一小时,哪怕一分钟,等待有人喊:“刀下留人!”
然而没有等来,别人早已绝望了,他还在运用超人的机智寻求死里逃生的机会。我知道他的脑海里有多少历史学的研究课题,在向他招手,鼓舞着他求生的意志,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
从现仅存的一张公开照片可以看到,沈元长相清秀:穿灰布中山装,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是一个面皮白净的书生。其北大同学回忆,沈元平时腼腆少语,循规蹈矩,他是那种天才加上勤奋的学生。
在北大学习期间,他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几无片刻休息,大批的参考书要看,要做摘录。每次课一完就跑到图书馆去,每餐之后也尽速赶去等馆门之开,否则抢不到座位,“我们进了图书馆,正像饿牛进入水草地。”
然而,好奇心害死了这位早慧且勤奋的青年。
1956年,苏共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在大会闭幕后,作了《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长篇“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肃反杀人的事情。
同年2月,沈元在阅览室里看到一份英文版《工人日报》,上面全文刊载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沈元在中学学过英语,藉助字典摘译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私下供同学们传阅。其中特别惊人的是斯大林在肃反中大开杀戒,受害者达70万人之多。
看后沈元的“翻译”,宿舍里每天晚上议论的都是斯大林问题。沈元比其它人想得多。
沈元提出:中国封建王朝的史官还能秉笔直书,社会主义时代为什么不能写信史?沈元还提出:斯大林为什么能够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干了坏事为什么能够长期隐瞒?赫鲁晓夫只是谴责个人崇拜。沈元认为,根本上是制度问题。
沈元提出的问题,引起热烈的讨论。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沈元因翻译传播赫鲁晓夫秘密报告,被定为极右份子。翌年他被开除学籍,遣送农村劳动改造三年。这一年沈元正读大三,年仅19岁。
在结束了3年的劳改生涯,1961年沈元返回北京,开始在街道上劳动,摘掉右派帽子后帮助街道办事处做点事。因他在北大和家居时写的一些文章,其才华见识为史学界前辈激赏,被破格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任职。
1962年4、5月间,沈元就被分配到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思想史组工作,归丁守和管理。
24岁时,沈元在1962年第3期《历史研究》发表了《研究》一文。这是一篇对汉代儿童启蒙读物《急救篇》同题研究的论文,质量被指高过大学问家王国维。一些老学者对该文备加称赞。
25岁时,他又在该杂志发表《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后被《人民日报》整版摘录。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黎澍喜滋滋地说:“近代史研究要有十个沈元,面貌就能根本改观。”
此时,北京大学历史系有人向中宣部控告,沈元是右派,报刊这样发表他的文章,公然宣扬白专道路,对抗党的教育方针,这对担任党团工作的学生干部是严重打击。
1966年,文革浪潮席卷中国,黎澍被批为“招降纳叛,网罗牛鬼蛇神”。斗黎澍,沈元陪斗。此后,沈元非但不能再做学问,连生存度日都难。沈元夫妻二人走到哪里都会被红卫兵追到那儿。
北大历史系学生雷光汉(沈元的同学)说:那时候正值文革造反期间,世道很乱,沈元当时和一个十八九岁的上海姑娘在一起,那姑娘虽然没上过大学,但是很有才华。
他说,我记得我们在一起谈话时,这姑娘正在用英文打字机打字,她说了一句西谚,来形容文化大革命:“上帝让谁灭亡,必先使他疯狂!”还说:“戴高帽、挂牌子并不是毛泽东发明的,是希特勒当年对付犹太人的手法,电影《马门教授》里面就有。”
沈元和他太太寄居在亲戚家,红卫兵运动一来,他俩被扫地出门,逼得到处躲藏,工作单位也不接纳,小两口连栖身之地也找不到。
学者何与怀回忆说,当时沈元实在是被斗得受不了,实在是走逃无路了。
最后沈元不堪凌辱,他在身上涂抹了黑色鞋油,假扮成黑人,进入一外国(也有人说是苏联)大使馆,请求他们帮助他离开中国,结果被中共政府逮捕。
沈元被捕后,经常拉出来游斗。沈元被“工宣队”内定判死刑,交给大家讨论。黎澍说:“我是欲哭无泪。我要找个助手,前后考察过40多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满意的。眼看要拉出去枪毙了……。”
1970年4月18日,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签发了一份公告:“现行反革命叛国犯沈元,男,32岁,浙江省人,伪官吏出身,系右派分子……,企图叛国投敌,化妆成黑人,闯入了外国驻华使馆……。”
沈元被捕后,他夫人仍抱着企望。她对一起挖防空洞的老大妈说:“我决心再等他个七年八年,总会出来团聚的。”
没想到有一天,她被叫去开群众宣判大会,在大会上沈元和其它“反革命分子”一起被押上台,并被宣布以叛国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她当场晕了过去。
沈元在1970年3月被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他的家人,一年多后才接到通知。
1981年,法院为沈元平反“反革命罪”。迟到的平反通知交到了沈元老母的手中,她号啕大哭:“我不要纸,我要人!我要活生生的人!我送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聪明绝顶、才华横溢的儿子,为什么现在还给我一张纸?我要人啊!……”
(责任编辑:古风)
沈元于1938年出生于上海的书香门第,父亲沈昌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南京政府成立后,曾任镇江县县长,后在抗日战争中功勋卓着,因“涉历巨险,忧劳至疾”而病逝。母亲何天予,毕业于早期南京女子师范学校,是一位汉语言学家,书法家。
沈元从小功课就好,中学文理各科均为全班之冠,近乎满分。1955年以全国高考文史类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还在北大读书时,沈元就被誉为天才学者,但反右运动中被打成极右派,摘帽后,连续发表轰动学术界的文章,沈元最终因治学命丧黄泉。文革中的1970年“一打三反”,年仅32岁的他被以所谓的投敌叛国“反革命罪”错误枪决,文革后才平反。
人们惊叹沈元临刑前的镇静
前北京大学教授郭罗基,曾在题为《一个人才,生逢毁灭人才的时代:哀沈元》一文中以同窗的身份,回忆了沈元最后的生命时光:
1970年4月的一天,北京工人体育场在召开“公审大会”,宣判“反革命分子”。一声吆喝,押上20多人,在主席台前站了一排。名曰公审,没有公诉,不准辩护,只有判决。一两个是“从宽”的典型,其馀皆“从严”。
宣判某人死刑,某人立刻瘫倒在地,后面两个解放军战士把他提溜了起来。20来个人都瘫倒了,只有一个被判了死刑的人依然站立。宣判大会结束,所有被判了死刑的人,也只有这个人是自己走出会场,其他的人都是被架着拖出去的。
到了刑场上,这个人大喊一声:“我还有重大问题要交待!”行刑人退出了枪膛里的子弹,把他押回去。其他人都倒在血泊里了。实际上,这个人并没有交待出什么“重大问题”,第二天又被押赴刑场……。
这个人就是沈元,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实习研究员,他被执行死刑的罪名为“投敌叛国反革命罪”。
郭罗基回忆,那时,在江西南昌鲤鱼洲北京大学农场劳动,北京来的人,一遍又一遍地叙述沈元临刑的故事,惊叹他在死神面前的镇静。
沈元是50年代郭罗基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同班同学,郭称沈元是一个才华出众的人。“我了解他。他是想再争取多停留一天、一小时,哪怕一分钟,等待有人喊:“刀下留人!”
然而没有等来,别人早已绝望了,他还在运用超人的机智寻求死里逃生的机会。我知道他的脑海里有多少历史学的研究课题,在向他招手,鼓舞着他求生的意志,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
私译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惹祸
从现仅存的一张公开照片可以看到,沈元长相清秀:穿灰布中山装,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是一个面皮白净的书生。其北大同学回忆,沈元平时腼腆少语,循规蹈矩,他是那种天才加上勤奋的学生。
在北大学习期间,他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几无片刻休息,大批的参考书要看,要做摘录。每次课一完就跑到图书馆去,每餐之后也尽速赶去等馆门之开,否则抢不到座位,“我们进了图书馆,正像饿牛进入水草地。”
然而,好奇心害死了这位早慧且勤奋的青年。
1956年,苏共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在大会闭幕后,作了《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长篇“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肃反杀人的事情。
同年2月,沈元在阅览室里看到一份英文版《工人日报》,上面全文刊载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沈元在中学学过英语,藉助字典摘译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私下供同学们传阅。其中特别惊人的是斯大林在肃反中大开杀戒,受害者达70万人之多。
看后沈元的“翻译”,宿舍里每天晚上议论的都是斯大林问题。沈元比其它人想得多。
沈元提出:中国封建王朝的史官还能秉笔直书,社会主义时代为什么不能写信史?沈元还提出:斯大林为什么能够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干了坏事为什么能够长期隐瞒?赫鲁晓夫只是谴责个人崇拜。沈元认为,根本上是制度问题。
沈元提出的问题,引起热烈的讨论。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沈元因翻译传播赫鲁晓夫秘密报告,被定为极右份子。翌年他被开除学籍,遣送农村劳动改造三年。这一年沈元正读大三,年仅19岁。
沈元连发轰动史学界的文章
在结束了3年的劳改生涯,1961年沈元返回北京,开始在街道上劳动,摘掉右派帽子后帮助街道办事处做点事。因他在北大和家居时写的一些文章,其才华见识为史学界前辈激赏,被破格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任职。
1962年4、5月间,沈元就被分配到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思想史组工作,归丁守和管理。
24岁时,沈元在1962年第3期《历史研究》发表了《研究》一文。这是一篇对汉代儿童启蒙读物《急救篇》同题研究的论文,质量被指高过大学问家王国维。一些老学者对该文备加称赞。
25岁时,他又在该杂志发表《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后被《人民日报》整版摘录。
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黎澍喜滋滋地说:“近代史研究要有十个沈元,面貌就能根本改观。”
此时,北京大学历史系有人向中宣部控告,沈元是右派,报刊这样发表他的文章,公然宣扬白专道路,对抗党的教育方针,这对担任党团工作的学生干部是严重打击。
1966年,文革浪潮席卷中国,黎澍被批为“招降纳叛,网罗牛鬼蛇神”。斗黎澍,沈元陪斗。此后,沈元非但不能再做学问,连生存度日都难。沈元夫妻二人走到哪里都会被红卫兵追到那儿。
北大历史系学生雷光汉(沈元的同学)说:那时候正值文革造反期间,世道很乱,沈元当时和一个十八九岁的上海姑娘在一起,那姑娘虽然没上过大学,但是很有才华。
他说,我记得我们在一起谈话时,这姑娘正在用英文打字机打字,她说了一句西谚,来形容文化大革命:“上帝让谁灭亡,必先使他疯狂!”还说:“戴高帽、挂牌子并不是毛泽东发明的,是希特勒当年对付犹太人的手法,电影《马门教授》里面就有。”
沈元和他太太寄居在亲戚家,红卫兵运动一来,他俩被扫地出门,逼得到处躲藏,工作单位也不接纳,小两口连栖身之地也找不到。
学者何与怀回忆说,当时沈元实在是被斗得受不了,实在是走逃无路了。
最后沈元不堪凌辱,他在身上涂抹了黑色鞋油,假扮成黑人,进入一外国(也有人说是苏联)大使馆,请求他们帮助他离开中国,结果被中共政府逮捕。
沈元被捕后,经常拉出来游斗。沈元被“工宣队”内定判死刑,交给大家讨论。黎澍说:“我是欲哭无泪。我要找个助手,前后考察过40多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满意的。眼看要拉出去枪毙了……。”
1970年4月18日,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签发了一份公告:“现行反革命叛国犯沈元,男,32岁,浙江省人,伪官吏出身,系右派分子……,企图叛国投敌,化妆成黑人,闯入了外国驻华使馆……。”
沈元被捕后,他夫人仍抱着企望。她对一起挖防空洞的老大妈说:“我决心再等他个七年八年,总会出来团聚的。”
没想到有一天,她被叫去开群众宣判大会,在大会上沈元和其它“反革命分子”一起被押上台,并被宣布以叛国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她当场晕了过去。
沈元在1970年3月被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他的家人,一年多后才接到通知。
1981年,法院为沈元平反“反革命罪”。迟到的平反通知交到了沈元老母的手中,她号啕大哭:“我不要纸,我要人!我要活生生的人!我送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聪明绝顶、才华横溢的儿子,为什么现在还给我一张纸?我要人啊!……”
(责任编辑: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