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07月31日讯】中共军委主席、副主席是由党内最高权力层来任命的,其人选是出自党体系而非军队体系,所以军委主席、副主席就没有军籍、军衔,也就自然不能着军装只穿着军便服。
中共一向奉行“枪杆子出政权”的斗争哲学,在1949年夺权后,执行着党管枪的政策,军队也犹如德国纳粹的“党卫军”。
同时,军委主席、副主席是由党内最高权力层来任命的,其人选出自党体系而非军队体系,所以军委主席、副主席就没有军籍、军衔,也就自然不能着军装只穿着军便服,这样也是在提醒各方“是党在管枪”。
尽管军委主席不出自军队,没有军籍,但在中共体制内,他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有着提拔、罢黜军官和授高阶军衔的权力。
根据中共军队军官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军委委员的军衔为上将,正大军区级的司令员和政委为上将或中将,而中央军委主席不设军衔,而不设军衔的原因还有一段小故事。
据称,中共1955年首行军衔制时争议就很大。当时中央军委原本决定授予现任军委主席和军委委员元帅军衔,其中元帅军衔又分为两级:大元帅和元帅。
但刘少奇、周恩来、粟裕没有被纳入元帅的初步名单中,而邓小平名列其中。特别是粟裕,被排挤在元帅名单之外,军队中反响极大。
据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当时,确实有人闹军衔,有的人评了大校不满意,要少将;有的人评了少将不满意,要中将;有的人嫌军衔低,拒绝接受组织上授予的军衔,军装也不穿,军衔也不戴。
毛泽东当时也没办法,曾说:“军队中有些人,现在为肩上一颗星,硬要争一争、闹一闹,甚至威胁要跳楼。”朱德也很为难:“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嘛!”
最后争论的结果是,毛泽东、邓小平、刘少奇、周恩来等文职人员不做元帅评定,武将粟裕定为大将军衔,以此平息军中争斗。
中共军委主席所穿着的“军便服”也有说道,基本是将改变后的中山装染成绿色,出席有关军队系统活动的时候穿着,军便服兴盛于毛时代,与二战时期德国服装的纳粹化相类似。
它与政治意识形态紧紧地梱绑在一起,在文革时被疯狂的追崇,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
署名韩梅的作者在题为《“制服国家”与“军便服时代”》一文中称:在文革这种特殊的背景之下,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京首次接见红卫兵时,为了显示自己是中共军队当之无愧的最高统帅,并煽动红卫兵的造反热情,特意穿上了一身绿军装,还戴上了绿军帽。
据说,自中共当权以来,这是毛第一次身着军装在公开场合亮相。第二天,毛穿军装戴军帽的大幅照片被刊登在各大报纸的显着位置,迅速传遍了全中国。
这之后,毛又穿着军装连续多次接见红卫兵,陪同接见的林彪、周恩来、陶铸、康生、陈伯达等中共领导人和中央文革小组全体成员心领神会,也都跟毛一样穿上了军装。
在那个个人崇拜登峰造极的疯狂年代,毛亲自穿上了军装,这身装扮自然成了当时最革命最新潮的标志。
率先跟风的是“毛的红卫兵”。当年的红卫兵都想穿上一身他们心中无限向往的军装,没有全套,半身也行,没有新的,旧的也行。实在搞不到军装,有人就把中山装染成绿色的当军装穿。
不但男生这样穿着,女学生也把长辫子剪成短发,梳成两个“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
在红卫兵的带领下,全国上下迅疾掀起了一股军装热,不但红卫兵争相穿上了军装,许多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份子也纷纷穿起了军装。有段时间,军装甚至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结婚礼服。随着“全民着军装”成为风靡一时的潮流,中国迈入了一个“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军便服时代”,人们的着装更趋统一,性别、年龄和职业的差异大为淡化。
文中称,不论古今中外,私生活在正常社会里跟政治都是游离的,而且一直都是最个性化的领域,因为它所关乎的主要是个人的品味、爱好、情趣等因素。
然而纳粹和共产党当政的国家却是个典型的例外。它们不但对以政治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公共空间进行全面控制,而且还将权力的触角蛮横地侵入到了人们的私生活中。
(责任编辑:古风)
中共一向奉行“枪杆子出政权”的斗争哲学,在1949年夺权后,执行着党管枪的政策,军队也犹如德国纳粹的“党卫军”。
同时,军委主席、副主席是由党内最高权力层来任命的,其人选出自党体系而非军队体系,所以军委主席、副主席就没有军籍、军衔,也就自然不能着军装只穿着军便服,这样也是在提醒各方“是党在管枪”。
尽管军委主席不出自军队,没有军籍,但在中共体制内,他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有着提拔、罢黜军官和授高阶军衔的权力。
根据中共军队军官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军委委员的军衔为上将,正大军区级的司令员和政委为上将或中将,而中央军委主席不设军衔,而不设军衔的原因还有一段小故事。
据称,中共1955年首行军衔制时争议就很大。当时中央军委原本决定授予现任军委主席和军委委员元帅军衔,其中元帅军衔又分为两级:大元帅和元帅。
但刘少奇、周恩来、粟裕没有被纳入元帅的初步名单中,而邓小平名列其中。特别是粟裕,被排挤在元帅名单之外,军队中反响极大。
据毛泽东身边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当时,确实有人闹军衔,有的人评了大校不满意,要少将;有的人评了少将不满意,要中将;有的人嫌军衔低,拒绝接受组织上授予的军衔,军装也不穿,军衔也不戴。
毛泽东当时也没办法,曾说:“军队中有些人,现在为肩上一颗星,硬要争一争、闹一闹,甚至威胁要跳楼。”朱德也很为难:“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嘛!”
最后争论的结果是,毛泽东、邓小平、刘少奇、周恩来等文职人员不做元帅评定,武将粟裕定为大将军衔,以此平息军中争斗。
中共军委主席所穿着的“军便服”也有说道,基本是将改变后的中山装染成绿色,出席有关军队系统活动的时候穿着,军便服兴盛于毛时代,与二战时期德国服装的纳粹化相类似。
它与政治意识形态紧紧地梱绑在一起,在文革时被疯狂的追崇,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
署名韩梅的作者在题为《“制服国家”与“军便服时代”》一文中称:在文革这种特殊的背景之下,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京首次接见红卫兵时,为了显示自己是中共军队当之无愧的最高统帅,并煽动红卫兵的造反热情,特意穿上了一身绿军装,还戴上了绿军帽。
据说,自中共当权以来,这是毛第一次身着军装在公开场合亮相。第二天,毛穿军装戴军帽的大幅照片被刊登在各大报纸的显着位置,迅速传遍了全中国。
这之后,毛又穿着军装连续多次接见红卫兵,陪同接见的林彪、周恩来、陶铸、康生、陈伯达等中共领导人和中央文革小组全体成员心领神会,也都跟毛一样穿上了军装。
在那个个人崇拜登峰造极的疯狂年代,毛亲自穿上了军装,这身装扮自然成了当时最革命最新潮的标志。
率先跟风的是“毛的红卫兵”。当年的红卫兵都想穿上一身他们心中无限向往的军装,没有全套,半身也行,没有新的,旧的也行。实在搞不到军装,有人就把中山装染成绿色的当军装穿。
不但男生这样穿着,女学生也把长辫子剪成短发,梳成两个“小刷子”,戴上军帽,穿上军装,腰扎皮带,足蹬解放鞋。
在红卫兵的带领下,全国上下迅疾掀起了一股军装热,不但红卫兵争相穿上了军装,许多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份子也纷纷穿起了军装。有段时间,军装甚至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结婚礼服。随着“全民着军装”成为风靡一时的潮流,中国迈入了一个“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军便服时代”,人们的着装更趋统一,性别、年龄和职业的差异大为淡化。
文中称,不论古今中外,私生活在正常社会里跟政治都是游离的,而且一直都是最个性化的领域,因为它所关乎的主要是个人的品味、爱好、情趣等因素。
然而纳粹和共产党当政的国家却是个典型的例外。它们不但对以政治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公共空间进行全面控制,而且还将权力的触角蛮横地侵入到了人们的私生活中。
(责任编辑: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