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伯伯美国归园田居 一生种菜缘未了(下)

2018年09月11日美国
【新唐人2018年09月11日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传统的农人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播下绿色,收获健康。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位华人伯伯,凭藉自己的双手,在异国他乡重新绘制了归园田居的动人画面。

朱伯伯经营着一家绿色农场,四年来,一直使用绿色健康的耕作方式,不光拿来卖,还提供给附近的中文学校,并开放农场,供人采摘,让经常对着电脑的现代人们在闲暇的时间舒缓压力,感受大自然的绿色,热心的朱伯伯也乐于将自己几十年的种菜经验向顾客们倾囊相授。

饭馆老板 曾女士:“我的黄瓜长得那么细,歪歪扭扭的,您的黄瓜为什么长得那么好?”

“老朱绿色农场”农场主 朱岳康:“后院肯定阳光不那么足,种的太密。”

饭馆老板 曾女士:“哦,不要种的太密。”

“老朱绿色农场”农场主 朱岳康:“(小时候)妈妈身体不好,我想读一点书都不可能。所以说我小时候都没得读书了,我问我爸爸(能不能)给我读个一年,他说不可以了。他(的工资)只有四十块 三十几块一个月,只好我侍弄地,种一些菜起来,拿个小鸡下去卖,一卖卖到26岁,爸爸退休了,我只好一直都种菜种下去。一直种了40几年,40几年卖菜苗,五个县都卖去了,名气很大。”

靠天吃饭,赖地穿衣。朱伯伯靠着勤劳的双手用最传统的耕作方式,踏踏实实卖了40多年菜苗,从默默无闻到名扬海外,不仅人人称赞,也把儿子供上大学,送去海外,留学美国,培养成一位科学家。正当朱伯伯事业红火的时候,他接到了儿子从美国打来的电话。

“老朱绿色农场”农场主 朱岳康:“小孩(孙子)没有人照顾,叫我们立即就来。”

为了儿子,他跟太太毅然决定放弃自己多年的事业,赶赴美国照顾孙子。

农场主之子 朱志威:“我们家小孩上学了之后呢,他们在家里看电视觉得没意思,有一天晚上跟我说,能不能商量件事情,说让我妈妈在这里帮忙带孩子,他(父亲)自己回国去了。那我说这样不行的。”

“老朱绿色农场”农场主 朱岳康:“农村里不一定会搞菜苗的,种种粮食是会种的,菜苗是搞不来的,所以说我一来了(美国)之后,他们都很想念我。”

惦记着家乡的乡亲们吃不到自己种的菜苗,朱伯伯还是想回去继续种菜。

农场主之子 朱志威:“过了两天我们恰好从农场旁边路过的时候看见这有块牌子说这块地在卖,我们当时就决定把这块地买了,我说叫他种地,他可以种地。”

为了让父亲开心,孝顺的儿子花了几乎全部的积蓄为父亲置办了一块田地。

农场主之子 朱志威:“很多朋友也跟我说不值啊,把自己的多馀的钱都放在里面了,搞其他啥投资不行呀要买块地。(为了)让他开心,主要是为了让他开心,我也不希望让他自己一个人回国啦,因为我是比较传统的,希望是一个大家庭。”

业馀时间,儿子也会带着孙子一起来帮爸爸妈妈照顾农场,在一家人的努力下,他们在这块田地上耕耘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景象。说起每一样亲手种出的蔬菜。朱伯伯都兴致勃勃,爱若珍宝。

“老朱绿色农场”农场主 朱岳康:“这个豆角很出名的,叫做白不老,这个是第二季啦。”

在辛勤的照料下,小小农场蔬果累累,鸡鸭成群,变得远近闻名,拥有了一群又一群忠实的顾客。

“老朱绿色农场”农场主 朱岳康:“顾客们说到老朱这里要送就送老朱的菜,这个话听起来我也很开心,钱不需要那么多,但大家对我这么尊重我就是开心。”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片白云下的良田沃土,朱伯伯用勤劳和努力获得了人们的尊重,虽然辛苦,却每天都过的踏实,快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新唐人记者李净明、jimmy song新泽西州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