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8年10月27日讯】继清华大学论文造假丑闻曝光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青年长江学者梁莹日前也被曝涉嫌学术不端,百馀篇论文被撤稿。有政治学讲师将当下的中共学术体制戏称为“贩毒团伙”。
陆媒报导,39岁的梁莹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先后在苏州大学、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过博士后。
可就是这么一位着述颇丰的所谓学术名人,却因学术不端,超过了120篇论文被撤稿,而且现在都已检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论文。
报导说,这些论文里至少有15篇涉嫌抄袭和一稿多投,甚至有的文章只是他人论文的缩减版。
梁莹表示,自己早年确实不清楚学术规范,而强调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她还称:“这样查下去,全中国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
除了涉嫌学术不端,报导还批露了梁莹授课敷衍的行为。学生反映,梁莹经常占用课堂时间处理私事,让研究生甚至自己的父亲代为讲课。
近年来,她还玩起了“翻转课堂”,让学生做展示、自学,自己在下面玩手机。学生在评教时给她打低分,她还威逼利诱班长交出给自己打低分的学生名单。
梁莹的丑闻随着媒体报导在网络流传之后,南京大学成立了调查组。越来越多的人也站了出来,揭露自己身边的“梁莹”。而学术不端、糊弄教学的老师在中国高校比比皆是。
中国论文造假之风盛行,论文买卖被指已经形成繁荣的黑市。去年4月,世界知名学术出版社施普林格(Springer)宣布,撤下107篇中国学者涉嫌造假的论文,轰动全球。
据陆媒报导,强调科研产出的今天,论文是升学升职的敲门砖,是职业水平的试金石。无论知识水平如何,专业工作者为了评职称都要写论文,这就像是一条通向未来的独木桥,人人发表的高压下自顾不暇,留下开论文公司的老板教授们声色犬马。
在论文公司兼职过半年的钱晓亮说,经常觉得眼前看红墙绿瓦、庄严肃穆大学虚伪得可怕,“他们喜欢把楼都刷上红漆,显得底蕴很深的样子,其实里面可能已经烂透了”。
“所谓的科研,拿着纳税人的钱,根本就不是为了社会生产知识,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生产垃圾。只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垃圾不是自己造的,而是去买来现成的”。
教授们为了论文表发和课题经费奔波。而师命难违的学生,往往沦为教授的廉价劳动力。
毕业于国内Top2高校的研究生小雪表示,导师为了自己发文章费劲心思压榨学生。导师的一篇文章要憋好几年,就逼着好多同学延期毕业,充当劳动力,为他的论文服务。
但导师对自己的研究生还有区别对待,只有顺眼的,才给一些好的课题,否则什么都没有。很多同学即便看不惯,也不得不去“争宠“。
科技的进步也让导师的控制手段花样翻新。一些理工科导师,要求研究生每天上下班必须打卡。每天工作11小时,每周工作7天,工作时长超过了大部分上班族。
许多实验室,导师不但要求学生打卡上班,还要求学生如奴仆一般,处理他们的生活杂事。
3月份不堪导师重压自杀的研究生杨德宝,需要帮导师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他、陪他逛超市、陪他去家中装窗帘等,还经常在10点后找他聊琐事等。
英国国王学院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讲师 Alexandre Afonso,将当下的学术体制戏称为“贩毒团伙”。在贩毒团伙里,收入分配是极度由上端向下倾斜的,而底层的街头毒贩挣得甚至比麦当劳都少,还面临着被枪击、落入大牢或被痛打的风险。
为什么这样的活儿还有人干?主因是,只有隐忍负重,爬到顶端可拥有无尽的财富和名声。
而随着不断有新的底层研究生,为了取得学位不得不被剥削,学术大佬们才能有越来越多的成果,名利双收,而这一切的温床,被指是当下这个类似贩毒团伙的学术体制本身。
(记者文馨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李泉)
陆媒报导,39岁的梁莹是同行中的佼佼者,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先后在苏州大学、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过博士后。
可就是这么一位着述颇丰的所谓学术名人,却因学术不端,超过了120篇论文被撤稿,而且现在都已检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论文。
报导说,这些论文里至少有15篇涉嫌抄袭和一稿多投,甚至有的文章只是他人论文的缩减版。
梁莹表示,自己早年确实不清楚学术规范,而强调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她还称:“这样查下去,全中国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
除了涉嫌学术不端,报导还批露了梁莹授课敷衍的行为。学生反映,梁莹经常占用课堂时间处理私事,让研究生甚至自己的父亲代为讲课。
近年来,她还玩起了“翻转课堂”,让学生做展示、自学,自己在下面玩手机。学生在评教时给她打低分,她还威逼利诱班长交出给自己打低分的学生名单。
梁莹的丑闻随着媒体报导在网络流传之后,南京大学成立了调查组。越来越多的人也站了出来,揭露自己身边的“梁莹”。而学术不端、糊弄教学的老师在中国高校比比皆是。
中国论文造假之风盛行,论文买卖被指已经形成繁荣的黑市。去年4月,世界知名学术出版社施普林格(Springer)宣布,撤下107篇中国学者涉嫌造假的论文,轰动全球。
学术界跟贩毒团伙差不多
据陆媒报导,强调科研产出的今天,论文是升学升职的敲门砖,是职业水平的试金石。无论知识水平如何,专业工作者为了评职称都要写论文,这就像是一条通向未来的独木桥,人人发表的高压下自顾不暇,留下开论文公司的老板教授们声色犬马。
在论文公司兼职过半年的钱晓亮说,经常觉得眼前看红墙绿瓦、庄严肃穆大学虚伪得可怕,“他们喜欢把楼都刷上红漆,显得底蕴很深的样子,其实里面可能已经烂透了”。
“所谓的科研,拿着纳税人的钱,根本就不是为了社会生产知识,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生产垃圾。只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垃圾不是自己造的,而是去买来现成的”。
教授们为了论文表发和课题经费奔波。而师命难违的学生,往往沦为教授的廉价劳动力。
毕业于国内Top2高校的研究生小雪表示,导师为了自己发文章费劲心思压榨学生。导师的一篇文章要憋好几年,就逼着好多同学延期毕业,充当劳动力,为他的论文服务。
但导师对自己的研究生还有区别对待,只有顺眼的,才给一些好的课题,否则什么都没有。很多同学即便看不惯,也不得不去“争宠“。
科技的进步也让导师的控制手段花样翻新。一些理工科导师,要求研究生每天上下班必须打卡。每天工作11小时,每周工作7天,工作时长超过了大部分上班族。
许多实验室,导师不但要求学生打卡上班,还要求学生如奴仆一般,处理他们的生活杂事。
3月份不堪导师重压自杀的研究生杨德宝,需要帮导师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他、陪他逛超市、陪他去家中装窗帘等,还经常在10点后找他聊琐事等。
英国国王学院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讲师 Alexandre Afonso,将当下的学术体制戏称为“贩毒团伙”。在贩毒团伙里,收入分配是极度由上端向下倾斜的,而底层的街头毒贩挣得甚至比麦当劳都少,还面临着被枪击、落入大牢或被痛打的风险。
为什么这样的活儿还有人干?主因是,只有隐忍负重,爬到顶端可拥有无尽的财富和名声。
而随着不断有新的底层研究生,为了取得学位不得不被剥削,学术大佬们才能有越来越多的成果,名利双收,而这一切的温床,被指是当下这个类似贩毒团伙的学术体制本身。
(记者文馨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李泉)